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思考[J].pdf

    • 资源ID:111424       资源大小:87.3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思考[J].pdf

    双月刊2008.3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收稿日期2008-03-05第一作者简介唐铁军,男,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思考唐铁军,王平祥,徐跃进(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摘要优质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当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校与教师认识不到位、知识产权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分类指导不够、后期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对此高校应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完善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后期管理,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合理共享。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9-1173(2008)03-0034-03优质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2003年以来,国家已建设了1300余门精品课程,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可与高度评价。但不容忽视的是,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还不高,资源共享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和解决。一、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平衡,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建设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成为解决这个基本矛盾、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当务之急。(一)精品课程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工程明确提出要“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1。不仅要造就一批具有一流教学质量的课程精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精品”的共享来提升精品课程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与价值2。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都上网,课程大纲、教案、实验指导、作业、参考文献、教学录像等一应俱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点击,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特别是,为中西部和一些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免费的优质教学资源。(二)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势必推动其它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是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并推动资源共享迈出的第一步。在一个“资源=金钱”的市场驱动的社会里,资源共享似乎不符合崇尚物质的价值观;而在教育领域发扬共享精神,恰恰是“授业传道”的应有之义。在共享理念和共享文化尚显欠缺的今天,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施行,势必带来共享观念的冲击以及共享机制的运行,其示范效应和冲击力都不可低估3,它使大量教学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通过网络享受到最优的教学资源,从而使更多的师生受益,得到了全国高校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势必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其它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发挥重要示范作用。(三)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精品课程以“五个一流”(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核心,代表了国家课程建设的最高水平。在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过程中,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均结合实际,彰显特色,成效明显。通过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了高校教学建设与改革,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示范辐射作用,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管理34双月刊2008.3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了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其它学校能充分利用最优课程资源,提高建设水平,带动它们的各项建设与改革,最终使高校教学质量大面积得到提高。二、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精品课程建设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意义重大,但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还很不够,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和教师认识不够,目的性太强,把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作为最终目标,建设时匆忙、突击;建成后不予更新,更不使用,纯粹为参加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而制作,共享程度低。二是网络教学资源知识产权问题没有很好得到解决,精品课程都是教师多年积累、辛苦劳动的成果,上网后可能就会被他人下载,甚至一经改名成了别人的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影响甚至伤害了教师创建精品课程的积极性。三是分类指导不够,资源不够丰富、不成体系。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五个一流”,专家在具体评审中专家会特别注重一些“硬件”。这对一些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的高校十分有利:即使课程资源不怎么丰富,也很容易在精品课程评审中胜出。而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则很难创建出精品课程。由于不同学校在师资、学科力量、教学条件等诸方面存在差异,一些知名高校创建的精品课程很难与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后期投入不足,管理相对松懈。后期监管不力是影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效果的重要因素,以教育部对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支撑网站的两次抽查结果为例,网站访问故障率分别达到18%和14%。这两次抽查仅涉及访问连通性这一项指标,若增加对资源更新率的指标,结果可想而知4。三、促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若干对策(一)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围绕资源共享创建和维护精品课程正确认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功能和实现共享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资源共享来创建和维护精品课程,是切实实现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的前提。首先,需从校内做起,引导教师自始至终应用精品课程网站。如华中农业大学的传统农科优势明显、实践性强,在创建国家精品课程时十分注重课程网站的使用及辐射作用,做到“用才建,建就用”,每年从已在网上运行并且使用效果较好的课程中遴选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申报项目。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昆虫学”教学网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学生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站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的还可以在网上留言,课程组教师会在网上及时解答,目前访问量已经超过23万人次。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动物生理学”以教学网站为支撑,课件现场调用,每堂课后在网站上留有习题,做完后有批改、有答案。同时网站使用了大量动画,生动展现了许多生理现象和生理过程,非常直观。学生课堂上听不懂、课后可以“补火”,巩固和加深知识点,深受学生欢迎,每天有上百人在线,江苏、福建、上海等外地访问量超过了校内访问量。其次,不仅要求课程创建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还要求创建者了解网络共享的实现方式,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把课程组教学理念很好地贯穿于课程建设之中,将传统教学资源转化为网络教学资源5。课程组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课程网站组织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习经历的教师或学生参与制作,密切沟通与合作,并根据使用者的意见及时增加和调整内容,保证共享的效果。(二)完善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从根本上促进优质资源建设优质资源建设情况决定共享程度。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又不健全,因此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情况大打折扣。许多教师因不愿自己或课程组的劳动果实被无偿使用甚至被盗用,在教学资源上网时有很大程度的保留。同时,由于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有些地方或学校不予配套,导致整个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减少,这对精品课程创建者尤其是一些教学和科研任务重的教授而言,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优质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把课程教学网站质量及其应用程度与课程经费投入、奖励等挂钩,才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创建精品课程的积极性,保证网络共享资源质量。对于上网课件、习题等,可以先出版再上网,对来不及出版的资源进行技术处理与产权声明,以保护正当的知识产权。华中农业大学对入选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及成员,每年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在教学评奖、职称晋升、名师申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把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与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结合起来,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水平提高,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同时,定期开展检查,根据课程更新率和使用情况,划拨后期建设维护经费,收到较好效教育教学管理35双月刊2008.3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果。(三)加强后期管理,健全动态监测机制,保持精品课程的延续性后期管理是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资源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包括网站连通性和资源更新程度两大内容。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后期管理不仅需要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重视与支持、需要课程主持人及课程组的进一步努力与投入,而且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健全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动态监测体系,从外部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事实上,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在建立和完善精品课程网络共享资源的动态监测机制,采用随机抽查方式检查精品课程网站的访问连通性,2005年则对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组织了年检,明确增加了资源更新率和网站点击率指标,共享资源的动态监测机制不断完善。但是,资源更新率的检查由于涉及具体内容与细节,需要与历史数据比对,教学资源究竟更新了多少很难确证,而且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为此,监测形式还可以多样化,如可以考虑采用学校自评和专家组抽评相结合的定期检查形式,对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等需要及时增加或更新的内容进行重点抽查,对教学录像上网提出硬性进度要求等。同时,要将监测结果与奖励投入相结合,对抽查结果好的,可以考虑追加建设经费;对资源更新率低甚至多次抽查无法连通的课程,可以考虑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俾以保证精品课程的延续性。(四)加强分类指导,结合实际共享优质资源,避免照抄照搬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学校结合实际,把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与搞好自身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更高要求。一些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创建的精品课程,对一些实力相对较弱、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而言,即使从精品课程网站上下载现成的教案、课件,依靠其现有的师资可能也难以讲好。有些实验因缺乏相应仪器设备而根本无法开设。同样一门课,因课程目的和重点不同,讲授、作业、习题等许多方面都会有所差异。这就需要共享精品课程资源时结合实际,从课程资源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科学的教学大纲、丰富的教学素材等,然后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自身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的评审指标体系,在不同层次、不同科类的学校树立一批“精品”样板,引导各校合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谈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时曾指出:“国家精品课程不是百分之百拿过去就可以用的课件,它只是一个资料,还得去组装。”事实上,正是这些特点突出了课程的“资源”性质而非“成品课件”性质。也就是说,精品课程只是提供了一批高标准的零部件,具有最大限度自由组装利用的价值5。各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这些“零部件”,组装自己的课程,加强建设,形成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大类:有形资源包括大纲、教案、课件、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作业习题、参考文献等直接可用或可见的资源;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灵魂。对于精品课程而言,有形、无形的教学资源都应成为共享资源,其中无形资源的内在与长远的作用及价值要高于有形资源。因此,在共享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时,更应注重共享无形资源。各校应接受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以校内外师生为共同服务对象的精品课程教学支撑与服务系统,提高资源共享质量与效益7。参考文献l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文件,教高司函2003l号.2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4-02-11.35王铁军.共享精神的示范效应J.中国远程教育,2004:16-17.4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90-91.(本文责任编校:台且)教育教学管理36

    注意事项

    本文(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思考[J].pdf)为本站会员(ab****e)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