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pdf

    • 资源ID:111431       资源大小:203.4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pdf

    2005年第3期(总第85期)作者简介胡生泳(19652),男,副教授,硕士,教务处副处长;邹纲明(19522),男,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汪富泉(19552),男,教授,博士,教务处处长;潘琪(19452),男,研究员,中山大学教务处副处长。3基金资助:广东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序号1250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3兼谈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胡生泳1,邹纲明2,汪富泉3,潘琪4(1、2、3.茂名学院,广东茂名525000;4.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考试方法和考试中存在的弊端,对当前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研究动向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化工类课程考试思路对高校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校;考试;改革;综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稳步进行和不断深化,其中教学改革是中心。有关教学改革的讨论主要涉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校课程考试问题探讨则并不多见。事实上课程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真正发挥课程考试的功能将直接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高校课程考试方法的现状综述以及改革动向的分析,结合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思路,展望未来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途径。一、高校课程考试方法综述(一)当前高校课程考试方法高等学校因教学环节的不同,考试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通常所采用的有:传统考试和标准化考试等形式。传统考试的弊端主要是凭经验命题、主观评分、题量较少、覆盖面窄、评分误差较大;而标准化考试是指对考试制订出客观而规范的标准,从命题到考试,从评卷到登分,各个环节都力求减少或避免各种误差,从而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但这种考试对学生的分析和创造能力考核效果较差,甚至出现部分试题学生凭猜测也能过关。开卷考试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具有既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点,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答案,会给评阅试卷带来误差和不便;闭卷考试有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等优点,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较难考查,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读死书之嫌;口试拟定试题范围广,所以既能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又能较准确而深入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但学生较紧张,难于深思熟虑,时间一长,教师易疲劳,精力易分散,影响评分准确,而需要演算证明、绘图说明等问题,很难用此形式;实践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好衡量,考核的效率也不高。(二)当前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考试目的存在误区。有的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仅把考试当作决定学生是否升级、毕业的手段;有的教师认为考试仅是为了给学生学了某门课程下个结论而已;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就是为得到分数,取得学分,是谋取文凭的敲门砖。由于对考试目的存在上述认识上的误区,其18结果是: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及格为目的,靠死记硬背;教师改完试卷分数一填便算完成任务,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很少有人就考试结果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做出评鉴,并反馈给学生。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考试形式单一,存在五多五少的弊端。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方式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考试少;统一考试要求多,因材施考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划范围、定重点,没有严格按教学大纲确定考试大纲。考前教师划范围、定重点,学生学习无动力,致使一部分学生往往平时不努力学习,考前复习“重点”,抄笔记,背答案,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轻松过关。这种现象的存在,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考试题型不合理,受标准化考试方式影响,填空、判断、单选、多选、简答、释词等客观性试题多,综合性思考、分析论述、证明、应用等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唯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许多学生考试起来,可以不动多少脑筋地打叉划钩,作弊也方便得多。二、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动向(一)高校课程考试的命题甘文田、蔡克勤1认为,各种考核的目的和作用都要通过试题来实现。依据教学大纲命题是第一原则,课程的教和学都应以教学大纲为准绳。陈道云2认为,命题是考试成功的关键,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杨文斌等3强调,考试改革的核心是命题改革,命题方法实行“教、考分离,考、评分离”的原则,使考试成为检验教学质量的独立环节。教考不分离掩盖了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郭必裕等4认为,考教分离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考试管理的对象,使考试成为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直接考试和对教师的间接考试。(二)高校课程考试方式张平慧等5认为,高校考试必须打破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应因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制要求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在考试形式上应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性考试与实践性考试相结合。可以根据情况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答辩)、大型作业(设计)、实验室操作、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研报告、答辩等形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考试拟采取“一页纸开卷”考核方式。即在考试中让学生带一张A4纸,可以在纸的正反两面记上经学生自己复习、总结和归纳之后认为是重要的内容。这样既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又可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既有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高校课程考试内容杨文斌等3认为,考试的核心应放在考试的内容上,考试内容的改革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考试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某些章节,也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应从本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涉猎各种参考资料,把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作为考核的内容。应确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的指导思想,避免单一性、局部性命题较多,综合性、整体性命题较少;再现性、记忆性命题较多,理解性、智力性命题较少;知识性、判断性命题较多,运用性、评价性命题较少的现象。增加案例分析和评价分析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核的内容要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继承和创新并举,强调基础、拓宽领域、重在应用、贵在创新。(四)高校课程考试安排龙菲6认为,调整考试时间,有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目前一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学完即考。这种期末考试的时间安排同遗忘规律的特点相符。如果一学期学下来的知识,期末并不急着考,而是经过一个假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再考,让学生有一个学习、巩固、消化的过程,遗忘的东西就会大大减少,知识就会较牢固地掌握。(五)高校课程考试成绩记载姚文忠7等认为,等级分制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或长处:第一,用等级分制把学生分解成了若干个群体,而百分制却把学生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个体,在群体中的学生和成为个体的学生,在心理上的接受感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等级分制可减轻学生为失败而苦恼的心理负担。第二,学生对等级分制评分结果的认识,更接近其自身对学业水平的估量。28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兼谈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第三,等级分制的评价结果使各科教师面前的学生形成相应而适当的组群,这样就更便于因材施教。第四,等级分制有利于改变师生双方各自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三、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展望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进行考试,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任务,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做了不少研究与探索,力求通过考试这一手段能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明确考试的目的考试的评价标准是由人们的教育观决定的,即我们要强调哪些教育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决定着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大学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国际化的人才,以适应进入WTO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学的一切方面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考试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考试必须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与发展。(二)明确考试的功能从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看,考试具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考试的教育功能是指考试具有使学生形成一定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作用;考试的发展功能是指考试具有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全面到全面、由不和谐到和谐、由不充分发展到充分发展的作用。(三)考试内容考试弊端的解决,首先是考试内容的改革。试题内容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意学科发展的动态,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克服呆读死记,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对考试内容进行重心转移的改革,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命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应放在对知识的组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考察上,要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也要增加对动手能力的考核,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四)考试形式目前考试形式主要有传统考试和标准化考试形式两种。从考试的目标来看,拟采取传统考试与标准化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组织考试。根据学科特点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弹性和开放性,解放学生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思考多种答案,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应针对不同学科考查重点不同的实际,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诸如,闭卷、开卷、半开卷;笔试、口试、操作试;答辩、论文、案例等。既有统一考试要求的基本内容题,也可有若干让学生自选,实行因才施考,发展学生的个性;既要重视终结性期末考试,更应强化形成性考试,逐步使高校课程考试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有效发挥考试的作用。(五)考试量分方法采用何种量分办法取决于评价的目的。高校课程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诊断,以提供改进措施。目前量分办法主要有百分制和等级制。百分制易于操作,便于评价和统计分析;但有违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师生和家长带来不正常的心理压力。等级制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可为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减轻师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但其存在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全部情况,等级少、变化幅度小,对学生评价的等级标准比较粗略等不足。在近期,百分制与等级制评分将会并存。在不久的将来,等级评分与评语相结合制将逐步被采纳,这种办法的反馈功能较强,可弥补等级制的不足。(六)考试制度化明确高校课程考试管理机构的人员组成、职责、权利行使;考试命题的依据、步骤、要求;考试命题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考试的实施程序、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措施;考试评分办法;考试结果分析利用。使高校课程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思路化工类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它的基本组成一方面是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实验技能和技巧,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考核时,主要考核书本知识。一次考试,一个结论。许多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的限制,不38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兼谈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理论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和专业课应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程度、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的了解程度。考核形式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笔试可分开卷、半开卷和闭卷;口试可采用专题报告、综述发言和知识问答等形式。实验课(基础化学实验和专业实验)应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测量问题或设计实验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考核的形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但主要内容应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撰写和答辩交流等。采用终结性考核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应淡化结果,强化过程,实行全程考核。应将作业、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程小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作为理论考试的最终评分依据;将实验准备、实验态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等作为实验考试的最终评分依据。“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建立和发展知识经济,知识创新是核心,创新人才是关键,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发展教育是根本”。培养创新人才则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文字编辑:张明德)参考文献:1甘文田,蔡克勤.考试方式与改革刍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0(2):34237.2陈道云.成功考试的构成因素与实施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1997(1):61263.3杨文斌.高校考试管理改革与素质教育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8):43246.4郭必裕.高校考教分离弊端初探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88292.5张平慧.关于目前高校考试问题的思考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0252.6龙菲.改革高校考试制度,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1422145.7姚文忠,刘一.为什么要选择等级分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3):1.8钟琳.改革高校考试制度培养创新人才J.当代教育论坛,2004(8):1202122.(上接第86页)参考文献:1Vogel.VogelsTextbookofBasicalOrganicChemis2try,5thed.M.London:LongmanGroupLimited,1988.2C.F.WilcoxJr.ExperimentalOrganicChemistryASmall2ScaleApproachM.NewYork:Macmil2lanPublishingCompany,1988.3周科衍,吕俊民.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4R.W.Mayo.MicroscaleOrganicLaboratoryWithMultistepandMultiscaleSynthesis4thed.M.5K.Williamson,MacroscaleandMicroscaleOrganicExperiments,3thed.,HoughtonMifflinCompany,NewYork,1999.6J.C.Gilbert,S.F.Martin.ExperimentalOrganicChemistryAMiniscaleandMicroscaleApproach,2nded.M.NewYork:SandevsCollegePublishing,1998.7关烨第.小量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8A.M.Schoffstall.MicroscaleandMiniscaleOrganicChemistryLaboratoryExperimentsM.NewYork:Graw2HillHigherEducation,2000.9周科衍,高占先.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周科衍,高占先.有机化学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1大连理工大学研制.有机化学实验MMCAI教学课件C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吕俊民.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数据手册(第三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3http:/www.dartmouth.edu/academia/chem/che2mexp/OL.14关烨第.小量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10.15K.Williamson,MacroscaleandMicroscaleOrganicExperiments,3thed.,HoughtonMifflinCompany,NewYork,1999,331.16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综合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综合化学实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8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兼谈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pdf)为本站会员(ab****e)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