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除了信念, 我们还需要什么——推进高中新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 资源ID:112602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除了信念, 我们还需要什么——推进高中新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除了信念,我们还需要什么推进高中新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陈力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实施了近三年,广大一线实践者担负着使命、追随着理想,在新课程实验中人胆探索、不懈努力,各地各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精心实施、科学管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和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场影响重大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正亲历新课程给传统教育与管理带来的巨大冲击,感受着新课程给学校及师生带来的可喜变化,思考着新课程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寻找着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方法策略。一、责任:我们可以承担什么高中课程改革从准备阶段起,就不断地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广大的一线实践者,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激情,投身到这场高中新课程实践中来。而支持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一直向前行走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在首批实验省区实施三年、更多的省市区即将走进高中新课程的时候,重新思考责任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或许,新课程承载了太多的理想与期望,所以一开始便是负重前行,一路来更是步履蹒跚。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是直面困难奋力推进还是消极保守畏难而退,是全面科学地实施新课程还是修修补补甚或只是装装点点,直接影响到这场改革的走向与成败。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教育者的责任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只有不断强化这种对民族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情感,我们才可能在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与其消极等待被动应付,不如自觉引领,主动适应,积极探索。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操作办法可以照搬照抄。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的教师因此承担着通过实践去探索、研究、发现和总结的重任。我们有了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有了国家的课程政策和课程方案的支撑,而这些课程政策和课程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逐步完善。同时,课程政策和课程方案转变为实际的学校课程,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其间所必需的课程领导、课程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课程实施评价的操作办法等,都只能来自我们坚定不移、脚踏实地的实践摸索。实践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经验需要我们加以概括和总结,出现的失误和困惑,同样需要我们通过理性思考认真分析,汲取教训。高中新课程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发现,传统的惯性与实践的惰性依然是阻碍新课程推进的不利因素。有些学校强调“稳定”,留恋原有的业绩与辉煌;有些校长顾虑重重,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有些教师马虎应付,依然固守着自己以往得心应手的那一套。这一切当然与文化与机制与环境有关,但最首要的还是教育者的责任感问题。所以,要顺利推进新课程,校长应当承担起课程领导者的责任,以角色权威和个人才能对改革施加积极影响;教师应当承担起课程实施者的责任,以理想和良知扬起课程改革的风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每位学校管理者、每位教师,不但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规划与决策、发展与创新的重任。面对高中新课程全新的课题、全新的任务、全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所有的改革者具有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发展思路、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需要所有的改革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投入激情,贡献智慧,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二、理论:我们可以求助什么在传统的课程中,国家提供了从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教学辅导材料等的全部资料,教师只需按计划执行,教育理论特别是课程理论在中小学校的管理与日常教学行为中处于缺席的状态。然而,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一线的实践者越来越关注教育理论,反映出教师对新角色的积极认同和自觉适应。在新课程准备和启动之始,我们曾经得到了新理论的引领和鼓舞。而当我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改革之后,更是普遍感到实践是多么需要理论的支撑。这理论不仅只包括促进教育理念转变的一般理论,更需要指导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理论,特别是关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评价、教学设计、学生心理等方面的理论。新课程进入到学校操作层面,所遭遇的许多问题往往令教师对先前接受的理论产生困惑甚至怀疑。这当中固然有教师在理论上的误读和实践上偏离的问题,但是,理论的适切性与指导力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的实践已经无法回避许多与理论有关的认识问题,如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如何认识学生个性发展与国家定向培养(实现预设的高中培养目标)的矛盾,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如何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等等。尽管理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注意到并有了一些研究,但就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而言,一线的实践者多少感到有些单薄、有些苍白,一些课程理论因为较少涉及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客观存在的特点,依然停留在思辨的层面。所以,我们仍期待更具针对性和指导力理论的出现。新课程理论充分借鉴了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理论。尽管我们反对以“国情不同”为由拒绝对国外先进理论的传播与吸纳,但来自国外的教育理论毕竟有其生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对理论的把握离不开对环境的认识,在引进理论的时候,要注意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理论有其超越环境的共性部分,这是我们要吸收的东西;也有依赖于环境、体现个性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引进的国外理论,不仅要了解其成功的方面,也要认识到它们在本土的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遭到的各种批判,不能忽视对问题的呈现和对局限性的剖析。在传播理论的过程中,要用理论来分析、解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重传播、轻应用,我们要欢迎教育理论在重建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多维度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对新课程的健康推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渴望理论对实践有及时的观照与呼应,我们在艰难推进新课程的时候更需要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课程改革的理论工作者需要更多地深入一线,和教师们一起,分享改革的快乐,体验改革的阵痛,发现改革的问题,破解改革的疑难。对实践中具体案例的生动剖析远比简单的传播或是粗暴的批评更能令实践者心服口服,更能显出理论的功效与威力。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只有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我们期待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进一步的合作、对话、沟通,让新课程理论在课程实践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让指导新课程微观实践的理论更加丰满、生动,更加适切有效。三、实践:我们可以改变什么高中新课程实施了近三年,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实践带来的一系列可喜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方法更加多样化,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新课程理念,并据此构建起新的话语体系,使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有效交流成为可能,教师的教学行为已不再是一种按部就班的重复劳作,教学与研究正逐步融为一体,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的资源建设得到了加强,一种健康和谐的新型学校文化正在形成。在为这些变化而欢呼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群体所发生的变化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学的现状与国家课程方案预设的改革目标仍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究竟要改变什么?我们还可以改变什么?改革源于实践的需要,因而课程改革理应解决现实的教学实践问题。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最终都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所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那些与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三年的高中课改带来了一些改变,但实践问题依然严峻,还有许多是我们应当改变,也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让师生的负担变得轻松一些。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的负担有增无减,这显然有悖于改革的初衷。造成师生负担过重的原因,除了高考压力,还有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问题、教材建设与使用的问题、学生选课与学习的问题、模块教学时间的追加问题、技术与实验手段的合理使用问题等。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实施新课程的行为,加强教材教辅建设,提升教9币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改进评价方法,切实减轻师生的负担。我们可以让课堂变得高效一些。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只有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课堂教学问题,才可能控制和缩小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程、从课程实施水准到学习结果水准之间的差距。新课程实验中不乏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表现出教9币在理念上的创新和在学生地位、教师作用、教学过程和评价等方面的突破。但就普遍情况而言,课堂效益仍然是不高的。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课堂,改进教学,认真解决好学生全面、持续发展与现实的升学目标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因过于强调学生主体而造成的教师课堂缺位的问题,解决好课程资源技术环境的整合利用问题,解决好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虚无主义的问题,让课堂成为充满智慧的、流畅高效的课堂。我们可以让课程变得丰富一些。必修的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都足以使今天的课程变得丰富多彩。问题在于,在当前的环境下,特别是在高考方案面前,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不论是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性学习,还是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都还缺乏良好的保障机制、足够的推进动力、科学的评价手段、基本的操作规范和必要的专项督导。只有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高中新课程才可能展现出她多姿多彩、清新可人的魄力。我们可以让校园变得可爱一些。课程改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应当致力于建设一种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理性的文化,一种对话、协商的新型文化。学校不应当办成反复训练的兵营或是批量生产的工厂。一所具有优良文化品质的学校应当是这样的:它是一个神圣的学园、一个温馨的家园、一个美丽的花园、一个欢快的乐园,它是一处充满诗意梦想、洋溢着青春激情的生命场所,是一片培育健全人格、滋养人生智慧的成长沃土。在通过改革来解决我们的教学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校长无疑应发挥好领导者的作用。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本校的课程目标与计划,组织课程实施,参与课程评价,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关心学生的生存状态并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营造课程建设所必需的学校内外环境。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校长要分担改革给教师带来的痛苦和压力,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维持其改革的勇气与热情,共同坚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为校长,他要提供给教师必要的环境与技术的支持,帮助教师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校长还要率先垂范,践行新课程理念;要建立与新课程推进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集全体教师的智慧与能力,主动应对高中新课程的挑战。四、环境:我们可以期待什么在高举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旗帜艰难行走了三年之后,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一场如此伟大的教育变革是不可能由学校独立完成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固然有教育内部的因素,但教育外部环境的制约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所以,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同时,我们更期待着改革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我们期待着政府在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更大所为。课改之初,各级政府强势介入,明确地表达出推进新课程的坚强决心,在政策、经费支持和舆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营造出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政府对教育关注的焦点发生转移,新课程极少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一些教师甚至产生了课程改革到底要不要继续下去的疑虑。很明显,政府的态度对教育改革影响巨大,政府的缺位会使任何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地方政府根本认识不到课程改革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环节,更谈不上对课改持续的投入支持;个别地区没有课改经费,却仍可出台大奖高考优胜者的举措,把教育办成了彻底的政绩工程。这种对教育片面、肤浅的认识,导致了教育价值观的异化,也误导了家长、社会。政府对学校的片面评价,也逼迫学校放弃了潜在的、长远的、对学生个人和社会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转而不顾一切地追逐考试成绩,投身课改的教师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鼓励、同事的理解,势单力薄、孤独寂寞。我们希望地方政府唤醒对新课程的热情,转变工作方法,保护学校和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关系,加大对新课程的支持力度。另外,政府还应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以保证教师的培训和学校急需的课程资源建设。新课程需要社会舆论的关注。我们期待媒体更多地传播新课程理念,报道课程改革活动,帮助大众特别是家长全面地理解教育的价值,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新课程。媒体不应对广大教师为新课程付出的努力视而不见,更不能简单地将今天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问题都归罪于新课程,混淆视听、阻挠改革。社会舆论对课程改革应多一份宽容,少一些责难。教育的改革不可能是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的,并且,任何对改革过早地下判断、断言其成功或失败的行为都是轻率的。任何变革过程都充满复杂性,“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新课程需要公众的认同。由于对教育价值的片面认识,公众特别是家长往往依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得出结论:受教育就是接受知识,知识越多、分数越高,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越多。在家长看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美好愿望都是不现实的,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处于什么名次、今后上什么大学。其实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正是学校所关心的,只不过我们同时关注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所以我们期待家长能转变教育观念,戒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打消对新课程的疑虑,理解和支持新课程。社区是受教育者生活的真实环境,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同学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社区资源也各有千秋。其实,城市学校周围的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文化艺术设施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农村学校附近的水利设施、果园、农场、河流、草原和其他自然景观也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我们期待共享社区的一切资源,也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成为社区的一分子,在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与发展,同时成为社区文化的积极建设者。(来源:网络科技时代)

    注意事项

    本文(除了信念, 我们还需要什么——推进高中新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doc)为本站会员(ab****e)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