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doc

    • 资源ID:112691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doc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倪柏根韩永平小学品德与社会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不同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它是一门综合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外,还有机融合了其它诸多方面的常识教育,如法制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它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也能为他们以后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但这些方面的教育对于上课的教师来说,却因其知识点多,专业性强以及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教好上述这些内容的综合课,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就其现在品德课堂教学倡导生成反对过多预设的背景下,是难以被大家认可的。因为学生课前材料的准备必然围绕预设的方案进行,而过多的预设会涉及到一个是否体现“以生为本”的问题,这也是新旧教学理念在教法上的一种区别。但是,当我们接触了品德与社会中那些融合了诸如历史、地理、法制、环境等教育内容的课文,却会感到由于这些教学内容因年代久远、内容抽象而远离学生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活”,也或因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积淀不多,使得师生离开了必要的课前材料的准备而难以确保课堂教学顺畅、有效的开展。因而教师在执教这些课文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必要的课前材料准备,保证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于课堂学习之中,同时,学生准备的过程,既是一个课堂学习的提前介入过程,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1、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的材料。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需要课前准备的材料当然也不同,而作为对教学内容的提前介入,学生更是无法判断要去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将派什么用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讲清楚课前准备材料的内容和用途,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如我区汤亚飞老师在执教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课前就要求学生去搜集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轰炸、洗劫家乡的史实材料,并告诉学生可以是图片、文字材料、现身说法的录音,也可以是自己访问的记录,但人人都要有发言交流的内容。这样的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指明路径,让学生能顺利地去获取相关材料。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时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学校与家庭这二个圈子中,因而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强。让他们走出校门,向社会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法,也为教学提供有效的素材,教师让学生课前去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是应该向学生指明获取材料的路径,尽量让学生少遇挫折,顺利地获取有用的材料,产生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对学生获取有效材料的路径自己要心中有数,甚至要先作尝试和必要的铺垫工作,以确保学生材料准备工作的顺畅进行。如前所述的汤亚飞老师,为了提高学生调查、访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她对学生要调查、访问的对象事先进行了摸底了解,还为学生约定了时间,确定了具体的内容,准备了必要器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满意的收获。3、提供素材,让学生从中整理出有用的相关材料。学生课前准备学习材料的途经有许多,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素材,让他们从这些素材中整理出有用的相关材料以备上课之用,在学生学习任务较紧或材料准备的渠道较少情况下,也是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如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书报、画册、影视材料等。当然,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素材,比要求学生去准备的材料,内容要多一些,范围要大一些,以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更多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相关的材料,为上课时所用。如不是这样,课前准备就会有“作秀”之嫌。4、身体力行,教师自己也要积极地去准备相关材料。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为让教学过程能顺畅进行,为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在让学生准备有关学习材料的同时,自己也应去收集更多的资料来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只有教师具有比学生更丰富的知识,有比学生更多的学习素材,对学生的学习引导才会得心应手。而且,教师通过自己课前材料的准备,能够发现一些在准备过程中的问题,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前所述的汤亚飞老师,为了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的教学,就十分注重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多次来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并且自己也参与其中,还把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认真的课前准备,就能弥补一些综合课程学习上的“先天不足”,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二、突出品德教育这条主线品德与社会虽然是一门综合课程,但品德教育仍然是它的重头戏,是学科的基本属性。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偏离品德教育这条主线,把它上成地理课、历史课、社会常识课。具体操作为:1、挖掘教材自身的情理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些课文有比较显性的品德教育内容,教师也较容易把握准教学目标,教学难度不大。但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常识”的成份多于“品德”的成份,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把它上成常识课。如国际组织(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年级)一课,教材向我们介绍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出现了诸如联合国、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并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应仅把重点放在一些常识的介绍上,如围绕联合国组织,纠缠于“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是怎样成立的?它下设哪些组织?历任的秘书长是谁?”等,而应把重点放在通过用具体的事例来介绍和说明这些组织的性质和作用,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如某次战争发生前后,联合国是怎样竭力制止战争的发生和减少战争对人民的伤害;某次重大灾难发生后,联合国又是怎样协调和组织各国的力量对灾区施以人道主义救助等,以体现国际组织的“人文精神”,也使国际组织一课的教学体现一种“生命”,反映其品德属性,至于它的名称、标志等常识内容,则让学生基本了解即可。2、让师生的真情实感充盈综合课教学的课堂。人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诸要素构成,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直是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之一。今天,虽然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程代替了原来单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但课程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依然是不可缺失的。一个缺少道德情感的人是一个不完整的人,至少属于品德上的不健全,因为这是人最基本的特征;一堂没有情感的课是一堂没有“生命”的课,至少是一堂不完美的课,因为课堂需要有“生命”的涌动。那么,如何让情感充满整个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课堂,我认为最基本的要求是师生要有真情实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自身要有情感,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培养,认识得提高。如我区湘师附小应东辉老师曾执教的圆明园在哭泣(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年级),是一篇综合历史知识教学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侵略者抢劫、焚烧圆明园的片断,并用充满感情的语气对学生说:“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把偌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偌大的一批艺术瑰宝、偌大的一份世界遗产化为了灰烬。圆明园在哭泣,中国在哭泣,世界也在哭泣!我们不能忘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当学生列举了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其它事例后,教师又用沉重的语气小结过渡:“我每次读到中国的近代史,总让人感到屈辱和揪心。是什么导致了国家的衰弱呢?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所以当外国列强用鸦片的洋枪攻击我们时,我们无力抵抗,只能蒙受屈辱。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呀!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引发下,也以同样的心情举事例,谈感受,使学生既接受了历史知识的教育,又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综合”教育目的。三、有机融合相关的常识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怎样在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渗透常识性内容的教学,体现其综合性,我们认为要“有机融合”。这种有机融合讲究的是内容准确、范围适度、过程自然贴切。1、内容准确。这是从教师所涉及“常识”教学的知识内涵角度来提出。因为是融合“常识”教育,一般教学的知识点较多,所以融合的前提必须是把常识内容讲准确,没有知识性的错误。鉴于此,我们在综合课的教学中,凡涉及到地理常识的内容,就要从地理教师的角度对学生施以教育,教学语言尽量用地理教师的术语来正确表述,如讲述地图上的方位时,少用上、下、左、右而多用东、南、西、北这些方位名词来表述,以免产生理解上的异议;涉及到历史常识的内容,对人物的姓名、事件发生的时间及起因、经过、结果一定要讲准确,千万不能“毛估估”,以免带来知识点上的错误而误导学生;涉及到法律常识的内容,同样也要根据教学目标,把该法律所相关的内涵与外延解释准确。至于如何把这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常识”讲得生动有趣,吸引住学生,那是教师“技术水平”的事了。如前所述的应东辉老师,他在自己讲述和引导学生讲述的圆明园被焚烧事件及在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许多不平等条约,都从历史资料中查得,凭借着历史资料中的详实记载,对圆明园被抢劫焚烧的时间、过程、结果及发生原因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与分析,对其它一些不平等条约作了举例与解说,并结合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不仅内容真实,说服力强,而且很能吸引学生,有助学生对那一段近代史的大概了解,也为他们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2、范围适度。这是从教师所涉及“常识”内容教学的范围外延角度来提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一个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各种知识还处于一个形成过程中,所以课程要求学生的都是基本的、初步的知识和能力,属于“奠定基础”阶段,与中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我们对涉及到的“常识”内容的教学一定要根据目标要求,不能教得内容太深、范围太大,变成一堂历史课、地理课或常识课。如前所述的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教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告诉学生从1842年起,旧中国历届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强迫下,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并且列举了主要的几个,让学生填写相关的年份和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展开某个条约进行分析,如讲述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签订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后果等,或者过多地逐个讲述不平等条约,都会违背教材编写的本意,改变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3、过程自然贴切。这是从教师所涉及“常识”教学的操作角度来提出。因为是有机融合,所以在教学常识内容时必须自然、贴切,没有故意或勉强的痕迹。具体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常识”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有关常识教学的同时,又渗透着品德教育,二者融合一体,恰到好处。如前所述的应东辉老师执教的圆明园在哭泣,通过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与整理材料,再加以巧妙地梳理,使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的那一段中国近代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了以下四个活动主题:“思想旅行”让学生通过圆明园被焚烧前后图片资料的展示、对比,引发疑问,以激起学生追溯历史的欲望;“史海钩沉”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的自主交流来了解圆明园遭抢劫、焚烧的真相,初知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的原因,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历史回眸”是让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回顾和几个不平等条约签订背景的了解,认识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不是偶然的,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圆明园被毁事件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抒我心”是让学生在情感得激发、认识得到一定提高之后的畅说,谈认识,谈感受,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且环环相扣,收到了综合教育的良好效果。总之,品德学科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的开设时间还不长,所积淀的方法与经验也不是很多,也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鉴于此,提出上述浅见,以期望大家对此作更深的探究。

    注意事项

    本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doc)为本站会员(ab****e)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