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职院校“半工半教” 模式探索与实践.doc

    • 资源ID:113061       资源大小:3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职院校“半工半教” 模式探索与实践.doc

    1高职院校“半工半教”模式探索与实践焦伟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在明确的责任、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有效的配套措施下,增加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提升教师实践技能,配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建设,解决学生“半工半读”中校外实习实训不足的问题。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半工半教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在部分高职院校“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以来,“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模式已在大多数院校得到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这种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解决“半工半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根据“教学相长”原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探索由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技能,同时采取有效的配套措施,提高学生“半工半读”的效率。一、实施“半工半教”的必要性(一)“半工半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是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师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由于目前的高职教育大都是通过外延式发展即增设新校来实现的,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完全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一般来讲,他们原有的文化功底深厚,但急需提高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然而,事实上现在大多数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为2了“评估”的需要,纷纷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士,却忽略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半工半读”模式开展,使得教与学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不及时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必将成为“半工半读”的限制因素。“半工半教”的重点不是要求教师在顶岗中掌握多高的技能,而是为了通过顶岗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差距,找出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半工半教”有效解决了“半工半读”中的不足。1解决学生顶岗岗位不足的问题。在“半工半读”模式中,由于生产任务紧张等原因,很少有企业愿意一下子拿出许多岗位让学生来顶岗,大多是学校一厢情愿。即使安排一些岗位,也是由一名工人带多名学生,真正动手操作者很少或时间很有限,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实施“半工半教”后,教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可以依托学校自己的实习工厂,指导学生达到与在企业顶岗一样的效果,解决了学生企业顶岗岗位不足的问题。2解决学生顶岗时间过长、效率不高的问题。学生在顶岗中,往往会发现许多不明白的问题,由于有些企业工人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能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对于原理和一些技术参数却难以很好的解释,所以造成学生顶岗时间长,实习效率低。“半工半教”模式中,教师对操作过程相当了解,加上教师多次顶岗,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预见性,能结合理论知识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提高了效率,有效缩短了学生顶岗时间,减小了由于顶岗带来的理论课教学不足的矛盾。3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教师在顶岗时可以通过发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把课堂知3识融入实习过程,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同时通过与工人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从而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结合自身和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二、“半工半教”模式的建立和运行(一)明确的责任。企业和学校都要制订顶岗培训计划,明确企业指导工人和学校顶岗教师的责任。(二)合理的时间。教师到企业顶岗一般每年两次,通常以寒、暑假为主,每次1个月左右。(三)适宜的规模。顶岗教师的人数以占顶岗学生的1/10为宜,一般即将开设专业课的每个班要有2名以上教师参与顶岗。(四)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师已掌握的实践技能分三个层次:初次到企业顶岗前一般安排在校内工厂,由校工厂工人帮带。初次到企业顶岗,由企业指导工人帮带。有经验的教师再次与学生一同到企业顶岗,教师对学生进行帮教。三、“半工半教”中配套措施的实施(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半工半读”模式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无疑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许多学校不得不删减教材,有些干脆就取消文化基础课教学,这对本来文化底子就不高的职校学生来说是一种损失。“半工半教”模式中,我们让文化课教师也不同程度的参与顶岗,这样能针对性的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以利学生的长远发展。(二)关于对顶岗教师和企业指导工人的考核问题。“半工半教”是与“半工半读”相辅相成的,说到底是为了推进“半工半读”。效果如何评价?以往我们只注重对顶岗学生的考核,却忽略了对教师和企业指导工人的考4核。所以我们加强了对教师和企业指导工人的考核,将顶岗期间考核纳入教师全年考核目标。(三)关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的建设问题。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半工半读”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加以保证。但我们以往大多注重学生到企业顶岗,而忽略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半工半教”模式中,我们加大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的建设,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逐步达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学生从“准职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焦伟红谈玉华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0-122.刘唐兴何建湖高职学院半工半读模式中专业教师角色的转化J职业圈2007,(22):48+503.聂建武夏粉铃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13-155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Half-workHalf-teaching”ModelinVocationalCollegeJIAOWei-hong(PingdingshanIndustrialCollegeofTechnology,Pingdingshan,Henan,467000)Abstract:Teachersofvocationalcollegesperiodicallyworkincompaniesunderclearresponsibility,reasonabletimearrangementandeffectivematingmeasurementstoenhancetheirpracticalbusinessskills.Combinedwithclassroomandfieldplaceintegratedbuilding,wecansolvethepracticeandtrainingshortageprobleminwork-studyprogram.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work-studyprogram;half-workandhalf-teachingmodel作者简介:焦伟红,(1977-),女,河南渑池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联系地址:467000河南平顶山市水库路3号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联系电话:13837506409

    注意事项

    本文(高职院校“半工半教” 模式探索与实践.doc)为本站会员(ab****e)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