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doc

    • 资源ID:17563931       资源大小:76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doc

    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 时期是 XX 市社会经济由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是 XX 市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重要阶段, 也是深入实施“文化兴市” 战略, 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时期。 为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XX 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XX 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等文件精神,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 时期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十二五” 期间, XX 市围绕建设 XX 生态型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 以统筹城乡 文化资源、 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 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到改善民生的高度, 各项文化工作快速发展。 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 和文化大市建设行动纲领(2010 年后为XX 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年度行动计划), 推动全市文化持续快速发展。 城乡 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截至“十二五” 期末, 全市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 8 个、 公共图书馆 8 个、 各类博物馆(美术馆、 艺术馆) 28 个、 剧院(电影院) 19 家, 建 成特色文化镇 23 个, 村级文化中心(室) 1013 个。 持续开展“双百双千双万” 活动,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工程, 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XX 批精品力作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市场持续繁荣,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投入逐年增加, 文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为“十三五”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 随着形势的发展, 文化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文化兴市” 战略的确立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化作为全面提高城乡 居民素质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原动力需要实现新的创新和突破。 二是全方位、 高标准的城乡 一体使得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入高质期, 对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在数量、 质量、 品种等方面都有新的提升。 三是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十分紧迫。 四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深刻, 新媒体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融入科技发展潮流, 推进文化内容创新、 形式创新、 管理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 五是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 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日趋复杂, 加快我市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 增强文化竞争力的任务更加繁重。 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不断增强文化自觉, 进一步树立机遇意识、 发展意识、 创新意识和 责任意识,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文化建设, 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 推进实施“文化兴市” 战略,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进一步推动 XX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文化兴市” 战略,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 大力推进 “三体系一名城” 建设, 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 一手抓文化产业, 着力培育创新型文化, 大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 XX 文化软实力, 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继续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努力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 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让城乡 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 果。 -坚持转型发展。 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从重文化硬件建设向硬件与软件并重转变, 从重文化遗产保护向保护与利用并重转变, 从重文化交流向文化交流与文化外贸并重转变。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与结构, 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并最终成为 XX 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支撑。 -坚持传承创新。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创新管理思路,提高文化科学发展水平。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努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 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的创新,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坚持统筹协调。 着眼于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四位一体, 处理好改革与发展、 繁荣与管理的关系, 统筹建设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 统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统筹繁荣精品文化与群众文化, 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 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文化兴市” 战略,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大力弘扬 XX 精神和 XX 人文精神,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到 2020 年, 基本建立起历史文脉清晰、 文化事业繁荣、 文化产业兴旺、 体制创新领先,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 把 XX 建 设成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全省领先, 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力争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的 XX 生态型文化大市。 -文化为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深入推进“文化六大工程” 建设, 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更加明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形成, 公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优化提升市、 县、 镇(街道)、 村(社区)四级文化基础设施, 全面形成覆盖城乡 、 结构合理、 功能健全、 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完善城市 15分钟和农村 30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格局。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能力明显增强。 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与有效传承,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不断创新文艺管理机制, 扶持和鼓励原创性文艺作品创作与生产, 推动新型艺术门类的培育和发展, 生产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原创精品力作。 -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规范。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城乡 文化市场均衡发展, 形成统一、 开放、 竞争、 有序, 内容丰富的文化市场体系。 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方式, 提升文化市场管理能力, 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规范化、 科学化。 -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壮大, 发展水平和层次明显提升。 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5%以上。 -文化人才资源的实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进一步优化文化人才发展环境, 培育一批在学术上、 业务上不断创造新业绩的文化专业人才以及各类文化志愿人才, 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 形成结构合理、 梯次清晰、 门类较为齐全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专栏 1: 全市“十三五” 期间文化发展主要指标 专栏 1: 全市“十二五” 期间文化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2010 年2015 年 1 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 和服务人口 比例1: 18351: 1500 2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 册) 0. 98 2 3 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平方米) - 不少于 160 4 各级文保点完好率( %) - 100% 5 人均文化支出( 元) 116 148 6 财政文化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3. 16% 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增长率 7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例( %) 3. 2% 5% 三、 主要任务 “十三五” 期间, 按照国家、 省“十三五” 文化发展纲要的 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结合我市文化发展实际, 努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一)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学习型城市为载体, 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切实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 1、 形成学有所为、 学无止境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大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机关、 学习型社区、 学习型企业等形式的文化群体。 弘扬科学精神, 增强法制意识。 加强对新居民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到 2020 年, 力争全市文明镇实现全覆盖, 文明村创建覆盖率达到 60%以上。 2、 弘扬“崇文厚德、 求实创新” 的 XX 人文精神。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加强现代公民教育, 强化公民国家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 民主意识和传统美德意识等价值理念。 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诚信、 正直、 敬业、 守法、 包容、 感恩等道德品质。加强廉政教育, 在全社会弘扬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 加强诚信教育, 推进“信用 XX” 建设。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专栏 2: 重点素质提升项目 专栏 2: 重点素质提升项目 重要创建活动 全国文明城市( 县城、 城区) 素质提升工程 全民阅读工程、 “增强社会责任感, 做现代文明公民”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 完善城乡 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职能, 努力突破体制障碍, 盘活文化资源, 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 建成覆盖城乡 、 布局合理、 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适应“1640300” 城乡 布局体系要求,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集聚和辐射功能, 着力建好一批具有国家级水准, 体现 XX 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市、 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 实现县(市) 国有综合博物馆馆舍全覆盖。 高标准建设现代新市镇综合文化站和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加快推进新一轮“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公共电子阅览室、 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 等重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 加强对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 完善 XX 行机制, 提高使用效率, 做到建用并举、 用管并重。 发挥市、 县两级公共文化机构在提供服务、 组织活动、 培训骨干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辐射并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加强市、 县、 镇区域合作, 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交流, 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 共建共享。强化村级文化设施规范化管理。 深化公共博物馆、 图书馆、 文化馆、 美术馆、 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专栏 3: 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专栏 3: 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市、 区重点 文化设施 XX 市图书馆二期 (古籍善本藏书楼) 、 XX 博物馆二期、 XX文艺会馆、 XX 文化艺术中心( XX 音乐厅) 、 XX 美术馆、 XX市工业遗产博物馆、 XXX 遗址公园 (XXX 文化博物馆) 、 XX区图书馆、 XX· 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 县级重点文化设施 XX 博物馆、 XX 县图书馆、 XX 县大剧院、 XX 书画院、 XX 市博物馆( 新馆) 、 XX 文化展示中心、 XXXX 纪念馆、 XXXX 图书馆、 XX 县广电演播中心、 XX 市图书馆新馆、 XX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XX 市文化中心、 XX 市图书馆 专栏 4: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 文化强镇创建工程 开展 XX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 街道) 创建活动, 争创国家、 XX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项目 ) ; XX 市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建 XX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2 个、 示范项目 4 个以上, 创建 XX 省文化强镇 15 个以上, 创建 XX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 街道) 30 个以上 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程 全市所有公益性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 村(社区) 文化建设工程 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建成市级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 室) ,其中 80%为文化活动中心。 新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 30 个,市级村文化示范中心 100 个; 力争实现市级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 新创建省级文化示范社区 10 个, 市级社区文化示范中心 50 个 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工程 各县( 市、 区) 按照新颁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建好一个区域性总馆, 农村新社区图书流通点实现全覆盖。 每 4 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 人均藏书达到 2 册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镇( 街道) 全覆盖 数字化电影 放映工程 推进数字化电影放映, 形成覆盖全市的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网络。 各县级城市拥有 1 家以上达到国家五星级标准的多厅数字影院, 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心镇( 新市镇) 建成 1 家数字多厅电影院, 落实 1 个以上固定的室内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点 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 水平, 行政村基本建有广播室, 有线广播农户 收听覆盖率保持在 85%以上。 市、县广播、 电视每周各办好 3 档以上对农涉农节目 并有线电视网中开办一套有线对农广播( 应急) 节目 , 镇广电站办好对农广播节目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工程 全市城乡 完成整体转换任务, 并停止模拟广播电视节目 的传输; 基本完成双向化改造任务 农家书屋工程和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工程 全市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 工程全覆盖; 新市镇实现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 全覆盖 “广播电视低保” 工程 继续推进“广播电视低保” 工程, 确保全市城乡“低保户 ”实现免费收看有线数字电视节目 的目 标 2、 建成持续创新、 灵活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XX 行机制。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 建设“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非遗展示馆”、“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 等覆盖全市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多渠道向基层配送文化资源。 健全完善灵活机动、快捷便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流动网络。 不断深化城乡 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 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 服务规范、 环境良好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建好 XX 数字图书馆, 完善“资源丰富、 技术先进、 服务便捷、覆盖城乡 ” 的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搭建满足不同需求的全媒体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创新公共文化 XX 行机制, 通过政府采 购、 项目补贴、 集中配送、 连锁服务等方式, 提高重要公共文化产品、 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服务效益。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 鼓励民间博物馆、 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 研究制定综合测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框架, 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 专栏 5: 重点建设的数字资源、 文化数字网络平台 专栏 5: 重点建设的数字资源、 文化数字网络平台 重点建设的 数字资源 重点建设的文化数字网络 XX 数字图书馆 平台 XX 文化网、 网上博物馆、 网上美术馆、 网上非遗展示中心、XX 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平台 3、 建成城乡 联动互补、 城乡 居民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机制。继续做精做强 XX 端午民俗文化节等标志性大型品牌活动以及其它区域性民间艺术活动、 经贸文化活动、 旅游文化活动、 社团文化活动, 打造一批富有 XX 特色、 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品牌活动, 发挥文化品牌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引领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推进、 全面提高。 深入开展面向基层、 城乡 互动的群众文化活动。 通过文艺培训、 政策扶持、 种文化等形式, 大力支持城乡 居民自办文化和自主文化活动; 通过城乡 联动、 村企联动, 推动集镇文化、 村落文化、 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 广场文化、 机关文化、 社区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继续举办“双百双千双万” 基层文化系列活动等传统活动, 在普及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形成多层次、 多类别、 多样式、 城乡 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局面, 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专栏 6: 重点公共文化活动和平台、 重点扶持的文艺单位 专栏 6: 重点公共文化活动和平台、 重点扶持的文艺单位 重点公共文化活动 “双百、 双千、 双万” 基层文化活动、 “XX 奖” 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区之声” 文艺汇演、 乡村文化艺术周、 新居民文艺汇演 重点扶持的 文化艺术单位 XX 市歌舞团、 XX 文艺研究中心( 待建) 、 XX 文学院( 待建) 专栏 7: 重点文化品牌活动 市本级品牌文化活动 中国· XX 端午民俗文化节、 XX 颂· 全国美术名 家创作展览、 中国· XX 国际漫画节、 XX 市 XX 节、 中国· XXXX 合唱节、 XX· 中国农民画艺术节、 XX 区 XX 会 县(市) 品牌文化活动 中国· XX 国际文化旅游节、 中国· XXXX 文化节、 中国· XXXX 湖旅游文化节、 中国国际 XX(XX) 节、 元宵 XX 灯会、 中国· XX 菊花节 专栏 8: 重点文化创建目标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中国书法名 城、 中国漫画之乡 4、 建成多种所有制并举、 门类齐全、 布局合理的博物展览体系。 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 实现县(市) 均有国有综合博物馆的目标。 扶持建设以民办博物馆为重点的专题博物馆。 到 2020年, 初步形成以 XX 博物馆为龙头、 县(市) 国有综合博物馆为骨干、 民办博物馆为重要组成部分, 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特色鲜明的区域博物馆网络体系。 (三)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完善以政府保护为主导、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 制, 实现从“抢救性保护” 向“预防性保护”、 从以点上保护为主向强调整体保护的转变, 建成完备的富有 XX 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全面提升我市文化遗产保护、 利用和传承水平,推动“精品型”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1、 完善科学规划、 有序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 修编并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扩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成果。 积极抢救和保护文物古迹、 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和古镇古村、 工业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认真实施XX 河(XX 段) 遗产保护规划、XXX 遗址保护规划。 加大对风貌协调区的整治力度, 打造主城区“9+1” 历史文化生态系统。加强对传统文化生态保存较完整并有特殊价值的村落 (或特定区域) 的保护工作, 推动有条件的县(市)、 镇、 村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 名村。 2、 构筑管理科学、 安全有效的文物保护体系。 制定并实施XX 市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提高文物保护的执行力度。 进一步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 争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逐年增加。 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模式。 加强对历史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等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实施国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和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建立文物安全预警机制和责任制度, 实现安全督查和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 信息化、网络化。 创新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机制, 推动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与应用取得新突破。 3、 形成活态传承、 立体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深入实施XX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0-2020年)、XX 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2010-2020 年),完善国家、 省、 市、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命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传承(教学) 基地、 传统节日保护地、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 传承。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及经典旅游景区。 到 2020 年, 基本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保护体系、 平台展示体系、 宣传推广体系和产业 XX 作体系。 专栏 9: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 专栏 9: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1、 XX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 2、 XX 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 城 3、 XXXX 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 镇 大遗址保护 1、 建设 XXX 遗址公园( 含 XXX 文化博物馆) 2、 力争 XX 有多处 XX 河遗产点( 段) 入围中国 XX 河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 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保持全省中等偏上,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新增 15 处, 省级文保单位新增 45 处,市( 县) 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 170 处 2、 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点全面修缮和保 养 博物馆建设 1、 XX 革命纪念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 2、 县( 市) 国有综合博物馆馆舍全覆盖 3、 民办博物馆力争达到 30 个左右 专栏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 1、 规划 20 个至 30 个市级非遗名 录项目 申报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2、 建成市、 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展示中心 3、 拍摄非物质文化电视专题系列 12 部以上 4、 编纂出版X 韵 X 风-XX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 10 卷本) 、 中国端午节 ( 6 卷本) (四)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 切实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宏观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扶持艺术创作、 生产和传播的长效机制。 引领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不断拓展创作领域, 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 艺术性、 观赏性、 地方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1、 构建自由宽松、 关注个性的创作氛围。 强化激励措施,对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文化部文华奖、 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及国际艺术大奖等重大艺术赛事中取得佳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提高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总量, 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 进一步创新艺术生产管理机制, 探索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和活动项目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制度,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开拓艺术传播渠道, 加强文艺精品的宣传推介。 2、 培育阵容强大、 重点突出的创作群体。 建成以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市美术馆、 市文化馆为中心, 各县(市、 区) 文化馆、各艺术社团为基础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体系, 扶持和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 生产和传播, 培育更多德艺双馨、 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特别是名家大师。 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 以重大基础理论及其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 推出一批在省内, 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家。 加大 XX 市歌舞团的扶持力度。 3、 创作生产一批特色鲜明、 影响深远的艺术精品。 研究制定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规划, 精心策划“重大题材作品” 和“重点创作作品” 的创作生产。 启动 XX 文艺“四个一百” 工程。 加大投入, 拓展思路, 优化资源, 不断增强艺研所、 美术馆、 文化馆和专业艺术协会的创作演出(展览) 能力, 推动文学、 戏剧、 音乐、 美术、 舞蹈、 曲艺、 杂技等各艺术门类创作全面繁荣, 争取每年能生产出展示时代风貌、 体现 XX 特色、 具有市场潜力的艺术精品。 大力扶持大众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 力争每年创作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产品, 特别是适合农村群众观看的音乐、 歌舞、 戏剧小品、 民俗表演及民间视觉艺术作品。 专栏 11: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重点项目 专栏 11: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重点项目 实施 XX 文艺“四个一百” 工程。 其中创作、 出版各类文学作品和文艺著作 100部, 电视剧 100 集, 举办市级以上摄影、 美术、 书法各类展览 100 个, 举办市级 以上各类文艺演出活动 100 场 1、 视觉艺术创作-组织创作一批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的优秀作品, 力争在全国重要美术展览中获大奖, 全省书法创作进入前 3 名 ; 扶持 1-2位在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 力争在全国和国际重要摄影展览中再获大奖 2、 文学艺术创作-每年度抓好 2 至 3 部( 篇) 重点文学作品创作和出版, 力争在全国“五个一” 工程、 “茅盾文学奖” 和“鲁迅文学奖” 取得突破; 创作 5部( 50 集) , 重点打造 1 部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影视精品 3、 舞台艺术创作-打造 3 至 5 台( 部) 在全省有影响的舞台艺术精品, 力争有 2 至 3 台( 部) 剧节目 在 “五个一” 工程、 “群星奖” 或“文华奖” 等国家、省级重要奖项中取得好成绩 (五) 加快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 全力推进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 媒体传播能力、 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和技术监管能力建设, 完善广播电视应急体系和覆盖城乡 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促进广播影视数字化、 网络化,有线电视规模化、 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1、 提高优质化、 品牌化的广播影视制作意识和能力。 重视广播影视机构的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 坚持“精品立台、 新闻立台、 特色立台” 的理念, 整合优化地方资源, 培育和发展一批着眼民生、 服务大众, 广受老百姓喜欢的名栏目、 名主持、 名编辑、 名制片, 增强我市广播影视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2、 构建覆盖城乡 、 安全可靠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对农节目扶持力度, 丰富对农节目内容, 提高对农节目质量,健全完善对农节目服务联席会议制度, 搭建对农节目交流平台, 形成以市、 县广播电视台为主阵地, 镇(街道) 广播电视站为基础, 实现市、 县、 镇(街道) 三级联动, 分工协调的对农节目新体系和广播电视服务“三农” 新格局。 建设好 XX 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逐步形成对广播电视及互联网视听节目、 移动广播电视、IP 电视、 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监管系统, 不断提高对广播电视及网络传播视听节目、 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安全播出、 应急保障的监管能力。 创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巩固和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流动和固定相结合放映体系。 办好 XX 市大学生电影节。 3、 强化数字化、 网络化的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台数字化、 网络化应用, 全面实现节目采制和播出的高清化。 建立面向多种播出平台、 多种终端用户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 增加高清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套数, 加快推进我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双向化改造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开展规模大、 速度快、 能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试点工作。 到“十三五” 期末, 全面完成数字化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县级和中心镇的电影院建设, 大力推广数字化等先进放映技术的应用。 专栏 12: 广播影视发展重点工程 专栏 12: 广播影视发展重点工程 1、 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普及工程。 广播电视数字化率实现全覆盖 2、 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 3、 XX 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工程 4、 XX 市广电监测中心工程 (六)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基本建立与我市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竞争有序、 健康繁荣的新闻出版市场。 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 初步建成以人为本、 面向基层、 城乡 共享、 惠及大众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1、 营造统一开放、 公平诚信的出版物市场。 促进大商场、特色书店、 便民书店、 报刊亭等各类发行网点的协调发展。 支持大型民营连锁发行企业的发展, 形成结构合理、 布局得当的出版物发行网络体系。 开展读书活动, 通过设立读书节、 阅读日、 推荐优秀出版物等多种形式, 积极倡导和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营造爱书、 读书的社会文化风尚, 营造有利于出版物发行业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促进出版物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2、 形成权职分明、 手段多样的版权保护格局。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 增挂 XX 市版权局, 完善版权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版权执法力度。 完善版权保护行业组织、 版权登记代理机构和版权交易机构, 发挥社会化的版权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功能作用。 加强版权交易平台建设, 逐步形成以市级版权交易平台为中心, 各县(市、 区) 版权工作站为支撑, 各行业版权信息网点为补充的版权发布、 交易和保护网络, 使之成为我市行业版权保护的资源整合中心、 信息发布中心、 融资中心和交易中心, 整体提高我市版权业发展水平。 专栏 13: 重要新闻出版单位 专栏 13: 重要新闻出版单位 XX 日 报、 XX 晚报、 XX 人民广播电台、 XX 电视台、 XX 在线、 XX 市 XX 电子出版公司、 XX 广播电视报、 XX 网络广播电视台 (七) 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 以发展和繁荣为第一要务, 调整市场布局、 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建立、 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 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效能。 1、 建立繁荣有序、 健康文明的文化市场布局体系。 进一步改善文化投资环境, 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鼓励开发大众性文化产品, 构建多层次文化消费市场体系。 引导文化市场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增长方式由追求资金投入和以经营推动消费为主向消费推动经营、 经营促进发展为主转变, 发展重心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 并重转变。 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推动文化市场资本、 产权、 信息、 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建设。 加强新兴市场和传播载体的建设, 鼓励开发、 引进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文化市场形态和项目。 鼓励行业中介组织发展, 加强文化市场与旅游、 体育、 休闲等产业的融合, 促进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2、 探索创新务实、 科学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模式。 探索建立文化经营单位的信用评估制度, 倡导依法经营、 违法必究、 公平交易、 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管 理职能, 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 强化市场监管,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完善职责清晰、 管理规范、 监督有力、 城乡 一体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 加大文化市场管理的资金投入, 建设技术监管平台, 增强市场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 强化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 尝试在新市镇探索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专栏 14: 文化市场重点领域和管理平台 专栏 14: 文化市场重点领域和管理平台 重点市场领域 网络市场、 艺术品市场、 出版物市场、 演出市场、 娱乐市场、印刷市场、 版权交易市场 文化市场监管重点平台建设 1、 市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综合指挥系统 2、 市县级网络文化市场等新兴数字娱乐行业实时监控系统 3、 全市文化市场执法视频会议系统 重点改革领域 新市镇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八) 发展文化产业 编制XX 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进一步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扩大文化产业规模,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引导全市文化产业多渠道、 多途径发展, 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 带动和提升, 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新支柱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1、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 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文化与科技、 旅游的融合, 突出发展科技含量高、 附加值高的 新兴文化业态。 积极培育文化重点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 努力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 进一步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 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规模化、 集约化、 专业化水平。 通过资源整合、 资产重组和高新技术应用, 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不断壮大 XX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和 XX 广播电视集团的实力, 不断提高 XX 电影有限公司和 XX 大剧院有限公司等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的创新服务能力。 适时组建 XX 演艺影视传媒集团。 2、 制订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奖励办法。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建立一批提供技术支撑、 研发设计、 信息咨询、 合作交流等服务的公共平台。 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健康、 良好的服务环境。 建立文化产业融资体系, 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促进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申报、审批程序, 对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和 XX 优秀文化精神, 具有产业带动效能、 良好发展前景, 具有创意性、 思想性、 艺术性、 公益性的优秀原创作品及民办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扶持和奖励。 3、 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布局。 加强文化产业的错位发展、 特色发展, 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主导产业;发展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企业; 打造一批市场适销对路、 群众喜闻乐见、 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创建一批交易活跃、 管理规范、 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文化专业市场;建设一批起点高、 规模化、 结构合理、 区位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 园区和产业集聚区, 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推动文化创意、 工业设计、 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和文化产权交易等新兴业态对文化产业各层次的涵盖和提升, 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专栏 15: 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专栏 15: 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重点扶持的文化集团 XX 日 报报业传媒集团、 XX 广电集团、 XX 市文化体育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XX 电影有限公司、 XX 大剧院有限公司) 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 现代传媒业、 设计服务业、 出版发行业、 数字内容业、 文体休闲娱乐业、 文化中介服务业、 会展业、 文化产品制造业 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基地 XX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 XX 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 创意创新( 软件) 园、 XX 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 XX 传媒文化产业园、 中国· XXXX 文化创意产业园、 XX 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XX 印刷文化产业基地、 XX 创意广场、 XX320 创意广场、 XX皮革城风尚中心、 XX 箱包文化创意产业园、 新华书店传媒广场 (九) 开展文化理论研究 不断完善红色文化、 XXX 文化、 名人文化、 水乡 文化等专题研究体系, 重点推出一批具有历史价值、 文献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1、 培育实力雄厚、 成果丰硕的文化研究机构和群体。 加大对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 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批文化研究机构和文化研究群体。 充分发挥文化研究机构和群体的专业优势, 大力实施“社科普及工程”, 培育和发展一批大众文化讲坛, 普及地方 特色文化。 2、 推进特色鲜明、 重点突出的文化研究工程。 大力开发具有 XX 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深入开展“六大板块” 的文化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 创新研究成果,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形象设计中, 打造 XX“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 形象, 体现历史传统、 地域文化、 现代化前景的延续与融合, 展示城市内在魅力,提升 XX 城市品牌价值。 加强文化研究成果编撰工作。 推进新一轮志书的编修工作。 专栏 16: 文化研究重点工作 专栏 16: 文化研究重点工作 重点工程 1、 文化研究工程-围绕 XX 当代发展重大文化现象、 XX 历史文化专题、 XX 红色文化、 XX 名 人文化、 XX 民俗文化、 XX 历史文献整理六大板块, 开展系列研究, 出版系列丛书。 2、 文化普及工程-以“社科普及周” 、 “XX 讲坛” 、 “XX论坛” 、 “美术公共大讲堂” 和各县( 市、 区) 论坛( 讲坛)为平台, 市县联动, 各类媒体广泛传播, 提升公众人文素养。重点扶持的研究基地、 机构 XX 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文化研究所、 社会发展研究所,XX 文艺研究中心( 原艺术研究所) , XX 市考古研究所, 中国( XX) 端午文化研究基地 (十)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坚持“走出去, 引进来” 战略, 不断扩大 XX 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推动 XX 文化的良性发展。 1、 建立重点突出、 更加开放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 继续维护好与韩国江陵市、 日本富士市、 法国圣于斯特市、 加拿大达 蒙维市等友好交往城市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关系, 不断发展新的友好关系。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在文化创意产业、 文艺创作项目、文化管理领域及艺术家交流等不同层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传播XX 文化,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经验, 不断提升 XX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形成特色鲜明、 内涵丰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品牌。 利用XX 灶画、 XX 农民画、 XX 花灯、 XX 蓝印花布等国际知名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搭建平台, 开辟途径, 推动我市文化“走出去”, 并逐步在国际文化艺术品市场站稳脚跟。 至 2020 年, 全市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总数在前五年交流项目总数上增加 25%。 其中,“走出去” 的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同比增加 10%, 引进的文化交流项目同比增加 8%, 推动我市的对外文化工作跨上新台阶。 专栏 17: 文化合作交流重点工作 专栏 17: 文化合作交流重点工作 1、 重点打造 1-2 个对外文艺精品项目 2、 推进文化艺术产品项目 输出, 每年引 进 5 个以上国际一流水准的艺术演出或展览活动 3、 完善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 指导目 录, 扶持一批有潜力的文化企业 (十一)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以建设体现省内一流水平的文化领军人才队伍、 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文化专业后备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队伍为目标, 努力让每个文化人才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用得其所。 1、 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设立高层次急需文艺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针对文化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情况, 分层次、 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各门类的文学艺术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尤其要注重培育和引进创新型文化“领军” 人才和创新型文化“团队”。 大力宣传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及其成果, 加快培养和造就 XX 批符合 XX 文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加大文化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逐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优化人才柔性流动方式, 完善和创新人才引进、 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 培养一支事业心强、 业务精湛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 改革人才评价方式, 建立健全以业绩为依据, 由品德、 知识、 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选拔机制。 2、 建立特色鲜明、 针对性强的文化人才培训体系。 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完善多层次、 多门类、 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建立以市、 县两级培训为主体, 省级培训和多形式挂职培训、 进修为补充的培训体系。 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促进文化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素质。 根据按需施训的原则, 突出重点,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课堂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国内与境外相结合, 有计划、 分级分类地对文化人才进行培训、 轮训。 到 2020 年, 全市文化人才资源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达到 500 人以上, 中级职称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 100%的专业从业人员接受市级以上培训, 切实优化文化人才队伍。 3、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 锐意创新的高素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积极推进文化行业从业资格制度, 在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和镇(街道) 综合文化站(中心) 等文化机构施行职业资格制度, 做到持证上岗。 建立完善村(社区) 文化活动中心专管员制度, 通过下派、 交流等方式, 确保每个村(社区) 都有 1 名及以上文化专管员。 动员、 鼓励有文艺专长的人员成为文化志愿者。 专栏 18: 文化人才建设重点工程 专栏 18: 文化人才建设重点工程 1、 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在理论、 新闻、 文艺、 文化经营管理等领域培养名 家,形成一批在本行业、 本学科领域较有影响的优秀人才。 建立完善优秀人才评优奖励制度 2、 镇村公共文体服务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对全市文化站各类业务干部和村(社区) 文化管理员 、 社区文艺骨干进行全员 培训 3、 重点文化创新团队遴选工程-每年引 进培育一定数量的创业创新文化人才,打造 1-2 个省级文化创新团队, 2-3 个市级文化创新团队。 4、 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启动 XX 社会科学领军人物成长计划, 建立市级社会科学杰出人才选拔、 奖励制度, 出台 XX 市“十佳” 社科人才评选办法 5、 青年文艺创作群体培育工程-强化文学、 美术、 书法、 摄影等艺术门类的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具有全省、 全国性影响的青年文艺创作群体 四、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 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 纳入经济社会发 展总体规划, 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市各级党委、 政府要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政府管理服务、 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 文化行政部门具体实施、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完善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 对外文化工作、 文化与旅游结合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 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二)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认真落实现有文化发展政策以及XX 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 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 财政投入增幅应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逐年增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占全市公共财政总支出比例, 确保文化建设的必需经费。 对公益性基本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要确保资金投入, 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符合国家划拨目录的, 按行政划拨方式供地。 要按照不低于 45 元/人(常住人口) 的标准, 落实镇(街道) 公益性文化服务经费。 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 通过公开招标、 政府采购、项目补贴、 定向资助等形式, 引进、 实施一些公共文化产品、 服 务项目和文化活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创新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 面向全社会, 扶持优秀的文艺创作团体和个人。 切实落实融资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产业项目,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 团体依法组建文化投资公司, 促进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的对接。 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优惠政策, 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通过冠名、 建立基金、 捐款捐物等形式, 资助文化建设或自建面向公众开放、 非赢利性的图书馆、 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专栏 19: 重要文化发展资金 专栏 19: 重要文化发展资金 市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市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市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 (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创新体制、 转换机制、 面向市场、 增强活力的要求, 深化经营性文化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努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按照增加投入、 转换机制、 增强活力、 改善服务的方.2016 年-2020 年 XX 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十届十二次、十三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实施 XX 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 XX 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今后五年,要根据 XXX 书记在调研宣传文化工作时提出的“抓认识、强责任、增亮点、育产业、活机制、上硬件、解难题、重人才、聚合力”的要求全力推进我市文化建设。为此,科学规划我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 XX,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 XX,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增强做大做优 XX 经济“蛋糕”的内生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尤其是 XXX 书记在调研宣传文化工作时提出的“抓认识、强责任、增亮点、育产业、活机制、上硬件、解难题、重人才、聚合力”的要求,今后五年,我市文化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回顾(一)“十二五”文化发展的主要成绩“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决策。2015 年 7 月出台了中共XX 市委、XX 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XX 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6-2020 年)>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以及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文化强市建设,重点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演出、文化合作交流、文化遗产保护、广播影视监管、新闻出版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文化事业持续稳步发展,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蓬勃开展,文博工作取得新突破,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文化市场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大,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全市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7 个、博物馆 6 个、群艺馆(文化馆)10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 117 个,其中达标站以上共 50 个。全市建成市县两级特色文化村 294 条、农家书屋 902 家,建设农村文化楼、文化室、流动读书室、文化铺仔 5000 多个。广播电视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广播综合覆盖率 96.95%,电视综合覆盖率 96.74%,基本完成 20 户以上“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效显著,县级支中心建设项目全部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二是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抓紧推进。XX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XXX 剧院工程待落实建设资金后即可动工建设,XX 市文化艺术中心、XX 市文化主题公园、XX 歌剧院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已着手开展前期工作。三是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活动蓬勃发展,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十二五”期间,我市组织专业艺术团体和各种文艺团队送戏下乡约6000 场次,观众约 900 万人次。XX 县 XX 剧团在艰难的条件下创作了不少优秀剧目,每年在农村演出近 300 场,被中宣部评为“全国

    注意事项

    本文(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doc)为本站会员(re****8)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