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网络化视域中大学生感恩教育管窥.doc

    • 资源ID:17668338       资源大小:57.3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网络化视域中大学生感恩教育管窥.doc

    网络化视域中大学生感恩教育管窥-高等教育学论文网络化视域中大学生感恩教育管窥 向红,刘丽平 (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4100) 摘要: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学生自我管制、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等局限性造成他们对感恩教育“无意识”的表现,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迫在眉睫,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合理途径实为必要。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76-02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导,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和非主流价值观直接冲击大学生的视野,导致他们习惯向父母、学校和社会索取,认为是自己理所应得,鉴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许多高校把感恩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日程。针对感恩教育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仅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网络化时代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仍需坚持不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成效。 一、网络化视域中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自我管制的缺乏,引起感恩教育淡化 网络以高速发展的状态出现在大学生生活中,呈现资源共享、信息量广泛、信息更新速度迅速等特点,加大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目前,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模式,改变他们的人际交往方式。 1.自我意识个性化。当代大学生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和发展,大部分时间与网络亲密接触。网络世界是一个人的自我世界,纷繁多样的网络游戏,复杂多变的网络消息、评论等牵绊着大学生的心理,使得长期沉湎其中的大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极端个性化。 2.自我认知平面化。网络时代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疏于口头表达、手势与表情等丰富的肢体语言。大学生长期使用网络,对外界的交流通过指尖敲动键盘与运用特殊网络语言进行简单的平面交流,久而久之会弱化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价值标准异化。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情绪表达的随意性、公众参与的广泛性、情感好恶的个体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容易形成对传统价值的“异化”,加上一些网络达人不分美丑、不分善恶地随意炒作,任意地散布不良信息,间接地扭曲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极易引起涉世未深大学生的追捧,直接影响他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标准,价值标准发生的异化。 (二)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引发感恩教育弱化 家庭教育是对社会正在成长的一代进行教育的形式之一,家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影响其孩子的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对于生活在“四二一”家庭中的“90后”大学生而言,家庭结构的改变,生活环境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转变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生活物质丰富,导致家庭教育方面重智轻德,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家庭氛围让大学生自我意识感膨胀,以自我为中心,感激、尊重、珍惜似乎成了他们成长环境中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责任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意识,不愿付出,渴望不劳而获。 (三)学校教育重心的偏移,造成感恩教育偏颇 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对学生全方位素质培养与人格塑造存在一定的偏颇。学校教书育人功能体现更多的是教学,没有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缺乏情感沟通,情感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影响塑造与培养大学生感恩教育意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高校缺乏的不是感恩思想,主要缺乏切实的感恩教育。教育的形式主义是感恩教育的泥潭,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形式主义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让大学生感恩情感钝化与迷失。 (四)社会不良现象的熏染,导致感恩教育遗失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塑造与养成的关键时期。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竞争下不可避免地存在功利性、竞争性,这种观念也渗透到了大学生的生活。社会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一定形式、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畸形与扭曲。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不断侵蚀精神层面,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唯利是图,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道德心淡薄、行为方式示范等。 二、网络化视域中大学生感恩教育体系重构探微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才、成功、成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拓宽感恩教育的新路径。 1.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自身而实现的,感恩教育需要大学生拥有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地内化、提高自我意识。大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发自内心地接受感恩教育观点,通过自我教育进行自身能力的挖掘与提高,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应该树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的观念,树立大学生是感恩教育建构的主体的观念,使其带着主动性、客观能动性参加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2.家庭正确引导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基石。家庭环境对“90后”大学生成长时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都会为孩子提供示范作用。首先,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感恩榜样。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心智的成长,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更新教育理念,重塑感恩情怀。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尊重孩子的权利,构建感恩教育的平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网络时代步伐,改变教育方式,减少依赖意识,加强自立能力。最后,加强感恩实践,培养责任意识。家长应引导大学生进行实践劳动,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并实施适当的教育培养感恩意识,同时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增强责任意识。 3.学校正规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凸显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现行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内容缺乏可实践性,缺乏较强的说服力,应当把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阵地,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教育。受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一些高校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4.社会环境正面熏陶是感恩教育的坚实后盾。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第一,应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净化感恩环境,对于层出不穷的社会道德败坏的现象,加大法律、社会舆论的打击力度,对损害国家、人民利益,忘恩负义、恶意栽赃等有损社会道德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大,促进扬善弃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加大社会对善人善举的保护措施与奖励制度;第二,向媒体借力,加强舆论向导,营造社会感恩风气,通过媒体加大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公益片、社会公益人物等的传播引导大学生的感恩思想,形成健康有利的社会舆论向导,打击肆意传播不良风气的媒体传播。 作者简介:向红(1986-),女,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注意事项

    本文(网络化视域中大学生感恩教育管窥.doc)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