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水利公共及专业考试复习大纲.doc

    • 资源ID:17713451       资源大小:129.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利公共及专业考试复习大纲.doc

    第一部分 水利公共知识大纲自然地理一、我国地势、地貌(重点地势、地貌基本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为世界第一高峰,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10002000m。跨过第二级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此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m以下。我国地势、地貌特点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流注,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二、我国气候(降水量及其区域分布,气候变化对水旱灾害的可能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800mm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mm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mm,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20mm;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5.9mm,是我国的“旱极”。我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mm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mm以上,是我国的“雨极”。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是一年内降水量的分配状况,其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年际变化是年与年之间的降水分配情况,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小,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大;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小,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大,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大。干湿状况是反映气候特征的指标之一,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就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该地区就干燥。干湿状况与天然植被类型及农业等关系密切。我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三、我国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植被的地带分布)覆盖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总称叫做植被。地球上植被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土壤。因此,地球上的气候带、土壤带、植被带是相互平行、彼此对应的。在大尺度的宏观范围内,植被的分布规律遵循着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我国的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带,而牧草地、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带。四、我国水系(主要水系)据统计,我国河流总长度约为42万km,流域面积超过100km2的河流达5万多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km2的河流有1500多条。这些河流由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即“七大流域机构”进行管理,其名称及机关所在地分别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湖北省武汉市;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河南省郑州市;海河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天津市;淮河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安徽省蚌埠市;珠江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广东省广州市;松辽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吉林省长春市;太湖流域管理局机关所在地为上海市。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97km,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流经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黄河全长5464km,为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我国淡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的南岸,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咸水湖泊有青海湖、呼伦湖、纳木错等湖泊。湖泊具有蓄洪、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维护生态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在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国际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大片区,如流经中俄边境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经中朝边境的图们江和鸭绿江;流经中缅边境的澜沧江、怒江;流经中哈边境的伊犁河;流经中吉边境的阿克苏河等。水文水资源一、水文基础知识(水文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水文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水的形成、循环、时空分布、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水文学既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并与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广泛地为水利、农业、林业、城市、交通等部门服务。二、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过程不断转化、迁移的现象。水文循环由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和路径组成,由海洋的、大陆的以及各种不同尺度的局部循环系统组成,它们互相联系,周而复始,形成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水文要素是构成某一时间的水文情势的主要因素,是描述水文情势的主要物理量,包括各种水文变量和水文现象。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基本要素。同时,把水位、流速、流量、水温、含沙量、冰凌和水质等列为水文要素。水文要素通常由水文站网通过水文测验加以测定。水文循环过程中某区域在任一时段内,输入的水量等于输出的水量与蓄水变量之和,即水量平衡。水汽输送为大气中的水分被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或从低空输送到高空的现象,是水文循环的一个环节,可分为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前者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形式,后者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三、水资源及其特性(水资源及其特性,我国水资源概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天然水,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和水滴,海洋、湖泊、水库、河流、土壤、含水层和生物体中的液态水,冰川、积雪和永久冻土中的固态水,岩石中的结晶水。人类大量利用的是大气降水、河流、湖泊和水库水、土壤水和地下淡水。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97.5%是海水,只有2.5%的是淡水。而2.5%的淡水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不足世界淡水储量的1%,即相当全球水储量的0.007%。从我国水资源特点来看,主要有人均占有水量低、区域分布不均匀、与耕地和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年际变化大等特点。江河径流量是人类的最重要和最经常利用的水资源,全球江河年径流量约为46.8万亿m3,我国约为2.7万亿m3。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更新。水的更新周期将地球上水的储量分为:永久储量和可以更新的储量。可更新的储量包括大气降水、河流水、湖泊水、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也是常指的可利用水资源。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对天然水资源进行治理、控制、调配、保护和管理等,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供给符合质量要求的水量,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利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目前,对水资源承载力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的,必须要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水资源承载力是决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先决条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否则就会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五、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特点)水资源缺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人们不得不改变过去单一的开源的做法,而采取节流、开源、保护并举的综合性措施,来满足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因此,对水资源节约也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节水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及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体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损害水环境质量,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动植物安全的现象。防治水污染的研究重点是对污染物在水中迁移与转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影响、水质监测的新方法与新技术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有效措施等领域的研究。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为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保障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注意近期效益与远景效益的兼顾,从而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时间尺度上是可持续的;应当注意有利于各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从而在区域尺度上是可持续的;要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协调性,从而在发展目标间是可持续的;要有助于促进总收益分配的社会公平性,从而在不同团体间是可持续的。七、水能资源(水力发电原理)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和海洋热能等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是指河流水能资源。在自然状态下,水能资源的能量消耗于克服水流阻力,冲刷河床、海岸,运送泥沙与漂浮物等。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可以将水能变为机械能或电能,为人类服务。水力发电是将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所蕴藏的水能转变为电能的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水体的势能而做功,主要因素是流量与水头。水利工程一、蓄水工程(蓄水工程的主要设施及作用)1.蓄水工程的主要功能天然情况下,江河来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它与人们用水在时间和水量分配上往往存在着矛盾,解决这种矛盾的主要措施是兴建蓄水工程,也称水库工程。兴建水库是在江河适当地点修建挡水建筑物,拦截水流,抬高上游水位,形成具有一定库容的水库。水库在其上游来水多时,把多余的水量蓄起来,然后根据各用水部门要求适时适量地供水;在汛期还可以起到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涝灾害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大量的蓄水和抬高水位来满足水力发电、航运以及水产等用水部门的需要。这种把天然来水通过水库调节,按用水要求在时间和水量上重新分配的过程,称为水库的径流调节,以达到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水产等综合利用的目的。2.蓄水工程的主要设施及作用为满足综合利用要求,蓄水工程一般由挡水、泄水、输水、专门建筑物组成,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但在工程运行中又彼此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以拦河坝为主体的多种水工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称为蓄水枢纽工程或水库枢纽工程,也称为水利枢纽工程。挡水、泄水和输水建筑物是组成蓄水枢纽工程必不可少的一般性水工建筑物;专门建筑物则是根据枢纽工程任务要求而设置的,如水电站、船闸、筏道、鱼道等建筑物。第一部分水利公共知识第三章水利工程挡水建筑物用以拦截水流、抬高水位、形成水库,承载着巨大的水压力等荷载作用来维持自身及其地基的安全稳定和强度要求,如各种类型拦河坝。拦河坝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重力坝、拱坝、支墩坝和土石坝;按泄水条件分为溢流坝和非溢流坝;按筑坝材料分为当地材料坝(如土坝、堆石坝、土石坝、浆砌石坝)和非当地材料坝(如混凝土坝、橡胶坝);按施工方法和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多种坝型。各种坝型尽管结构形式和材料不同,但在各种可能荷载组合下都应该是安全的,坝体各部位的应力应变均应是材料和结构所允许的。作用在挡水建筑物的各种外力荷载,按其特性及出现概率大小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出现概率大,经常起作用的称为基本荷载;出现概率小,偶然起作用的称为特殊荷载。有的荷载对于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温度荷载在拱坝设计中是必须考虑的基本荷载,而在设有横缝的重力坝设计中一般可不必考虑。泄水建筑物是用以宣泄水库不能容纳的多余洪水或超过调蓄水位多余的水量,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如各种溢洪道、溢流坝、泄洪隧洞等。溢洪道可以与挡水建筑物相结合,位于河床中,称为河床溢洪道(或坝身溢洪道,即溢流坝),这种溢洪道是混凝土重力坝、拱坝常用的泄水方式,工程布置灵活、紧凑、经济,除设置不同型式的表孔溢洪道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泄水功能要求,在坝身不同部位设置中孔、深孔和底孔;由于河势、地形、坝型和枢纽布置的困难,也可以在坝外河岸上设置泄水建筑物,统称为河岸溢洪道,河岸溢洪道从流态的区别可分为正槽溢洪道、侧槽溢洪道、井式溢洪道、虹吸式溢洪道。各种不同型式的溢洪道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在设计中结合河岸的地形、地质、进出口水流条件、泄量大小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选择合适的泄水建筑物。泄水隧洞是指水库枢纽中穿越河岸山体建成的封闭式泄水道,按其进水口高低可分为表孔和深孔隧洞,当水库运行要求在较高水位泄洪,并要求随库水位升高而加大泄量时,常采用表孔隧洞;当要求用泄水洞调节库水位或水库有放空、排沙要求时,则采用深孔隧洞。按其洞内过水流态区别,又可分为有压隧洞和无压隧洞。泄洪隧洞为保障安全运行和检修工作,一般要设置两道闸门,即控制泄流的工作闸门和检修时挡水的检修闸门。有压隧洞的工作闸门常设于出口,以便于观察、操作和检修;无压隧洞的工作闸门则设在进口,当其闭门挡水时,洞内为无水状态,便于检查和维修。检修闸门均设在进口,且位于工作闸门上游。无压隧洞的洞身断面多采用圆拱直墙形,即城门洞形,当岩石条件较差时也可做成马蹄形断面。有压隧洞水压力较大,为改善衬砌受力条件,一般都采用圆形断面。二、引(输)水工程(引(输)水工程的主要设施及作用)引(输)水工程指从江河、湖泊等地表水源地引水并输送水到各用水地区,以满足灌溉、工业及生活用水需求的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引水枢纽和输水建筑物。1.引水枢纽引水枢纽或取水枢纽,是从河道取水的水利枢纽,其作用是获取符合水量及水质要求的河水,以满足各用水户的要求。引水枢纽分为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两大类。当河道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能满足取水要求时,可直接在河岸修建引水枢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须修建雍水坝或拦河坝,用来抬高水位以满足取水要求。无坝引水枢纽主要由进水闸、冲沙闸、沉沙池及上下游河岸整治等水工建筑物组成;有坝取水枢纽通常由雍水坝(或拦河闸)、进水闸、冲沙闸等雍水、取水以及各种防沙设施组成。2.输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即输送水的建筑物,如输水渠道、输水隧洞、输水管道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输水建筑物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貌环境和输水规模合理选择。对于长距离输水工程,有可能同时选用多种型式的输水建筑物,形成一个综合型的输水系统,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隧洞、管道俱全。以输水渠道为代表,修建在渠道上的其他水工建筑物称为渠系建筑物。按其作用主要分为三类:(1)配水建筑物。用于调节和配置水量的建筑物,如节制闸、分水闸、量水堰、测流槽等。(2)交叉建筑物。渠道水流穿过山梁或跨越溪谷、河流、渠道、交通道路时所修建的建筑物,如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等。(3)连接建筑物。渠道通过落差集中处或坡度较陡地段所修建的建筑物,如跌水、陡坡等。渠系建筑物根据需要,结合设置泄水、冲沙、沉沙、等专门建筑物及安全设施。渠系建筑物的形式选择,应根据工程的目标任务,全面考虑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条件、运用管理、安全经济等各种因素,通过综合比较确定。三、提水工程(提水工程的主要设施及作用)提水工程即泵站工程,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增加水流能量,通过配套设施将水体由低处提升至高处,以满足兴利除害要求的水利工程。它被广泛地应用于防汛排涝、抗旱减灾、农业灌排、市政供排水、工业生产用水及跨流域调水等许多方面。正在进行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包括13个梯级泵站,总配套动力达36.6万kW,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提水工程。泵站工程一般由进水建筑物、泵房、出水建筑物、交通及附属建筑物等组成泵站枢纽。其主要设施及作用:1.进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包括取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前池、进水池、进水管(流)道等。取水建筑物建于水源岸边或水中,结构型式有取水头部、进水闸、进水涵洞等,其作用是取水、防沙、防洪、调节流量、控制水位及检修时截断水流。引水建筑物有引水涵管、明渠等,其作用是自水源引水至前池,并创造良好的水流状态。前池是引水建筑物与进水池的联结段,其作用是平稳水流,避免强烈的回流和漩涡出现。进水池的作用是供水泵的进水管(流道)或水泵直接进水。进水管(流)道包括进水管道、进水流道(大型泵站),其作用是从进水池平顺地引水,供给水泵。2.泵房建筑物泵房建筑物是安装主机组、辅助设备及电气设备的建筑物,它为机组运行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主机组包括水泵、传动设备及动力机,是泵站的核心。主机组将外来能量转换为提升水体的能量。3.出水建筑物出水建筑物包括出水管(流)道、出水池或压力箱涵,其作用是将水泵抽出的水体压向出水池,消除管口出流余能,使之平顺地流入输水管渠或容泄区,并设有防止停机倒流设备。提水泵站的设计参数主要是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它们是水泵选型和泵站建筑物设计的依据,并直接影响到泵站规模、设备投资及泵站效益。因此,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泵站功能,科学合理地分析计算后确定。泵是一种流体机械,抽吸水体的泵称为水泵。水泵的种类很多,性能范围十分广泛,按作用原理可分为叶片式泵、容积式泵以及射流泵、水锤泵等。其中,叶片式泵是应用最广泛的水泵。叶片泵按叶轮对液体的作用原理,又分为离心泵、轴流泵及混流泵三种基本泵型。离心泵属于高扬程叶片泵,其扬程范围从十几米到数千米,流量相对较小。轴流泵属于低扬程叶片泵,其扬程范围从一米到十几米,流量较大。混流泵性能介于离心泵和轴流泵之间。在设计中,泵型选择可根据设计扬程、设计流量、机组大小、台数、工作效率、水力特性、维修管理、工程投资、运行费用等综合分析比较选定。合理地设计泵房,对节约工程投资,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和经济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泵房结构型式的主要因素有水泵及动力机的类型与构造、水源水位变化、站址地基条件、枢纽布置、施工条件及采用的建筑材料等因素。常用的泵房结构型式有分基型泵房、块基型泵房、干室型泵房、湿室型泵房。四、水力发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的主要设施及作用)水力发电工程是将河流中水体所蕴藏的水能转换为电能而修建的水工建筑物和设置水力机械、电气设备的综合水力发电枢纽,也称水力发电站,简称“水电站”。开发水电的主要措施是集中水头、调节径流、安装水力机械和发电装置,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1.水电站的主要设施及作用(1)挡水建筑物:用于集中水头,调节径流的建筑物。一般为坝或闸。(2)引水建筑物:用以将水源地用于发电的水量引送到水轮机室的建筑物。一般有明渠、隧洞、管道等。(3)水电站厂房:用于装置水轮机、发电机及其附属设备和辅助生产设施的建筑物,通常由主厂房和副厂房组成,小型水电站也可不设副厂房。(4)水轮发电机组:用于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水力机械发电设备。由水轮机、发电机及其机械、电气控制设备组成的成套水力发电设备。(5)变压、配电设施:用于安装变压器的变压器场及安装高压开关的开关站。2.水电站的基本布置型式(1)坝式水电站:其水头由拦河坝来集中,并直接从坝前取水发电。根据坝和厂房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坝后式水电站和河床式水电站。(2)引水式水电站:其水头和水量均由引水道形成和输送。根据引水道是否有压,又可分为无压引水式水电站和有压引水式水电站。(3)混合式水电站:由拦河坝和引水道共同集中水头的水电站。水利政策与法规一、水行政(水行政立法、执法、司法的基本概念)1.水行政立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行政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管理的目的和任务而行使执行、指挥、组织、监督等职能的活动,即政府依法管理国家的活动。水行政立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提出水法律草案,制定水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2.水行政执法水行政执法是有关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行为,指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采取具体措施,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行为,主要包括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与审批,行政裁决等。3.水行政司法水行政司法是指水行政主管机关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水行政调解,水行政裁决和水行政复议,以解决水事纠纷和水行政争议的活动。4.水行政责任水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对其违法行政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形式主要有行政处分,行政赔偿。5.水行政行为水行政行为是相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并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以及行政保障等几个方面。行政行为以其对象划分为制订行政法规等抽象行政行为和颁发许可证等具体行政行为。6.水行政许可水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证明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的具体行政行为。如颁发取水许可证、河道采砂许可证、发放水利勘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等行为。7.水行政处罚水行政处罚是由特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对犯有轻微违法行为尚不构成刑事处分的当事人给予的行政制裁。行政处罚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警告、罚款、拘留、没收、停工停业、赔偿损失、劳动教养等。8.水行政监督水行政监督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有监督权的主体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活动和制度。有监督权的主体,如上级行政机关和监察、审计等专职监督机关。监督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方面的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违法和违纪问题。9.水行政复议水行政复议是指在相对人不服水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具体行为时,依法向该机关的上一级水行政机关申请复查,审核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做出新的行政决定的制度。行政复议的目的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特点水资源规划分类与制定水资源规划的基本要求跨流域调水的基本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1988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水法用法律形式协调和规范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等各项活动,是调整与水有关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和关系方面的基本法。水法为制订有关水的各种专项法律法规提供了基本依据。1988年水法包括总则、开发利用、水、水域和水工程保护、用水管理、防汛抗洪、法律责任、附则等共7章53条。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新形势和新要求,2002年8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讨论通过修订后的水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水法共有8章82条。水法的立法原则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水法设定的法律制度和主要原则有:水权制度(国家所有);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科学和调查评价制度;水资源统一规划制度;水工程建设的审批和管理制度;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制度;制订水长期供求计划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有偿用水制度以及解决水事纠纷的原则和程序等。2002年新水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主要修改:(1)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2)针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制度”容易出现“多龙治水”局面,明确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以法律授权方式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在其管辖的流域内行使一定的监督管理权。(3)新水法专设一章,明确要求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要按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并就规范的种类、制订权限与程序、规划的效力和实施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4)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体现水的商品属性,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5)把节约用水放到突出位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计划用水;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6)针对水资源保护不力问题,新水法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和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制度。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划定水功能区,根据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发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或水质恶化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部门通报。(7)新水法确立了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制度,建立了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制度,规定了具有强制力的水量统一配置、调度制度。(8)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和规范水行政执法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洪管理基本制度防汛抗洪的组织管理1997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防治自然灾害的法律,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水事法律。防洪法包括总则、防洪规划、治理与防洪、防洪区和防洪工程的管理、防汛抗洪、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8章66条。 (1)防洪法规定了防洪立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明确单位和个人保护防洪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各级政府在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害后恢复与救济的职责,以及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划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2)防洪法规定了防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明确了防洪规划与流域、区域规划的关系。各类防洪规划的审批程序和权限,规定了规划保留区制度和规划同意书制度。 (3)防洪法规定了河道、湖泊的治理与防护。明确了防治洪水应当蓄泄兼施,加强河道防护和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明确了规划治导线的作用,确定治导线的程序和权限;明确了河道管理范围及按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规定了河道内建设审批管理制度。 (4)防洪法规定了防洪区的分类与划定,明确了洪泛区、蓄滞洪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洪泛区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计划。控制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并有计划的外迁;对蓄滞洪区的受益单位应当对蓄滞洪区承担扶持,救助义务做了原则规定;明确了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该编制洪水影响报告,并经审批后方可申请立项建设。 (5)防洪法规定了防汛抗洪管理体制,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有关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武警和民兵在防汛和抗洪中的职责与任务;规定了当洪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关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以及在汛期蓄滞洪区启用原则和批准程序。 (6)防洪法规定了防洪工作的保障措施,防洪投入的主体和中央与地方在防洪投入中的事权划分等。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新修订水土保持法的特点生产建设活动中有关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制度1991年6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该法包括总则、预防、治理、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共6章42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确定了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方针;第二,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对水土保持的责任;第三,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四,明确了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第五,明确了水土保持工作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第六,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权;第七,规定了国家对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治理水土流失实行扶持政策;第八,规定了对水土流失治理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第九,规定了开发建设单位、个人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承担防治责任;第十,明确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职能。1993年8月,国务院令第120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实施水土保持法的办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新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的特点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内容水污染事故处置的规定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修订。2008年2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再次通过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共8章92条。再次修订调整幅度很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首次以法律规定明确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其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体系;第三,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责任;第四,进一步加大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五,进一步强化了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 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防治措施更加细化,分为5节进行了表述,分别是一般规定、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水污染防治、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与船舶水污染防治。增加了水污染事故处置一章内容。水利科技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含义)水利科技是水利科学和水利技术的总称。水利科技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水利部于2006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9大方面25条,指出水利科技创新需要治水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创新。通过创新,“十一五”期间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45%左右;到2020年,达到60%左右。创新离不开科技体制的改革,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三是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四是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事业发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动力,加快实施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部分水利公共知识第五章水利科技在科技创新中,必须保护知识产权。我国目前已制定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项目承担单位须建立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依法取得相关知识产权,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二、水利科技项目管理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水利科技创新项目计划管理为加强水利行业的科技创新,促进行业技术升级,水利部除申报科技部设立的项目(如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贷款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计划)外,还设立了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计划、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等。水利部科技创新计划所实施的项目来源分为部门选题、招标确定和计划指导、单位申请、专家评议、择优确定两种类型。水利重大科技项目是指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根据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由水利部安排实施的研究水利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水利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项目。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原则是实行立项审查制、大型项目招标投标制、专家评估制和合同管理制。此外,水利部还参与组织实施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共同组织实施的“948计划”。三、水利科技成果管理(水利科技成果种类)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简称,是指对科学技术研究课题,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考察、实验研究、设计试制和辩证思维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科技成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创新性;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根据科技成果的作用与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科学理论成果,其中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新用途以及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等技术基础工作;软科学成果,主要是在有关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及有关管理科学与决策科学的研究中做出的创造性贡献。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经同行专家审评或鉴定的科研项目;在公开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正式出版的专著等,一般适用于科学理论成果;专利,适用于应用技术成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这些新的创新性成果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去申请。但我们一般所说的科技成果专指经同行专家审评或鉴定的科研项目,在规定的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应区别于一般的科技结果、科技工作成绩,它是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国家的重要智力资源,也是衡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负责水利科技成果登记的管理工作,并委托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作为水利科技成果登记机构,承办水利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科技项目完成后需验收并登记成果。水利科技成果登记由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办理登记手续,一般应在成果获得评审、验收后的3个月内进行登记。同时具备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可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发明人作出授予与否专利权的决定。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定期发布水利科技成果公报。科技成果有创新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决策性服务,可以申报“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简称“大禹奖”),该奖由大禹奖奖励办公室负责实施。“大禹奖”奖励办公室设在中国水利学会。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转化。水利部设有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其项目的立项实行专家评审制。四、技术监督(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实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技术保障,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以技术标准为依据、认证认可为手段、计量为基础、质量为目的相互配套的水利技术监督总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2001年,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发布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其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采用由专业门类、专业序列和层次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2003年水利部发布了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认证是保证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认可是对认证机构、质检机构、认证咨询、培训机构、认证人员资格认定的合格评定活动。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为推动水利行业认证认可工作,水利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认证认可工作的若干意见、水利计量认证程序规定、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员管理细则等。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验测试机构和对外出具公证数据的实验室,必须通过国家的(或地方的)计量认证考核。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检定、计量器具的工作环境、考核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检测数据公正可靠。水利计量认证的评审工作包括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是水利部计量认证主管机构,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办公室具体组织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工作。目前,世界上体系认证已有通用的质量体系标准,即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是水利部批准组建,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我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认可的全国水利行业唯一从事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第二部分 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大纲水资源一、水资源及其评价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一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水的问题。但是“水资源”(WaterResources)一词,却是近一二十年才被引起重视的。关于水资源含义的解释有几十种之多,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这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水法中规定: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二部分水利专业知识第一章水资源水资源具有补给的循环性、变化的复杂性、利用的广泛性和利害的双重性等特点。水资源在自身的循环过程中可不断的恢复和更新,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在生产生活中水的利用无处不在,同时水的多寡也是一把双刃剑,水利和水害双重性十分明显。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它是在水资源不断开发、用水量不断增长、水污染加重、水供需矛盾不断突出、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二、水功能区划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角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划分水功能区,制定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拟定各功能区的目标,进而分析计算水域使用功能的纳污能力,并据此提出近期和远期不同水功能区的污染物控制总量及排污消减量,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确定规划目标的实现和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功能区划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水功能区划按有关程序由国家颁布实施,作为水资源开发、保护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河流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有效保护的要求,将全国水域划分为一、二两级水功能区。一级区在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地区间关系;二级区主要协调用水部门之间关系。一级区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二级区划针对开发利用区,根据其不同功能和要求,进一步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等7个区。三、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指在一定区域内,为合理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总体安排。其基本任务是:评价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流域或区域条件和特点;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用水前景;探索规划区内水与宏观经济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规定的目标要求,拟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应采取的方针、任务,提出主要措施方向、关键工程布局、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对策,以及实施步骤和对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意见等。四、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保护措施。从环境水利来讲,水资源保护包含水资源合理开发和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治污等6个方面。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因此,水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水质评价即对水质的优劣进行的评定,按评价要求,确定评价范围、选择评价参数和评价标准,按确定的评价方法和程序,对不同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它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水质评价的程序和内容来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污染源调查及评价、收集资料与水质监测、参数选择和取值、选择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编制评价图表和报告书等。从评价方法来看,包括感官性指标评价方法和生物学评价方法。主要的水质标准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各种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等。五、用水管理用水管理是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各地区、各部门、各用水单位和个人的供水数量、质量、次序和时间的管理活动。用水管理涉及对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水力发电用水、航道用水、渔业用水、娱乐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及水质净化用水等方面。用水管理包括实行水的使用权合理分配和取水许可制度,用水和排水的计量监测,用水的统计,水的有偿使用和市场调节制度,超标准用水处罚等内容。六、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指国家对重要江河、湖泊以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为核心的水事活动实行的统一管理,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活动的管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防洪抗旱一、洪灾及涝灾1.洪水灾害成因及特征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就发生的范围、强度、频次、对人类的威胁性而言,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以暴雨洪水为主。天气系统的变化是造成暴雨,进而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而流域下垫面特征和兴修水利工程可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洪水的特征及其特性。洪灾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不确定性、共沾性或社会性、地域性和损失多样性。2.涝灾成因农田的涝或渍是一定的气候、水文、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的综合结果。高强度或长历时的雨量产生的径流,上游地区下泄的水量,河道决堤或漫溢,均可以造成地面积水成涝。当地下水位高、土壤入渗率低、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时,涝灾情况尤为严重。二、洪水预报与防汛管理洪水预报一般分为河段洪水预报和降雨径流预报。河段洪水预报方法是以河槽洪水波运动理论为基础,预报河段下游某站的水位和流量的方法。降雨径流预报方法则是按降雨径流形成过程的原理,利用流域内的降雨资料,预报出流断面的洪水的方法。洪灾不但造成物质财富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民生命,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打乱社会秩序。因此,当汛期来临时,有关部门都把防汛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由于洪水发生的大小及其发生时间具有随机性,要彻底防止洪灾是不可能的。因此,防洪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某一防洪标准下的洪水灾害和减少超标洪水的损失。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全国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防洪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防洪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防洪工作。三、旱灾1.旱灾成因植物耗水多于吸水,导致植物体内水分过度亏缺而受害的现象称为干旱。其主要原因是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气候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农业减产。2.抗旱农田旱情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土壤水分含量则是农田旱情的重要指标。旱情监测主要是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用以判断作物缺水状况。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但大致可分为取样测定法和定位测定法两大类。取样测定法常用的主要是烘干法,定位测定法包括非放射性方法和放射性方法。近年来,遥感技术也应用到土壤水分的监测中。旱情预报是对农作物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增长和消退程度进行预报,目前常用的方法多为探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预报单站或区域未来土壤水分的增减情况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我国北方地区在缺乏灌溉的条件下,土壤“水库”的主要水源几乎全部来自于大气降水,如土壤不能充分保住雨季的降水,就会发生土壤干旱。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良土壤、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运用秸秆、地膜覆盖保墒和田间集水保墒等措施可以减少旱情对农业的影响。农村水利一、农田灌溉1.土壤水与土壤含水量吸附于土壤颗粒上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称为土壤水。土壤水有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等四种类型。土壤水是循环水的一部分,也是作物需水的基本来源。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灌溉等。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和借毛管力上升的地下水,也可成为土壤水。研究土壤水的变化规律,对农田灌溉、除涝防渍、治理盐碱地和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作用。土壤含水量是研究土壤水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数据。土壤含水量常用重量含水量和容积含水量表示。孔隙全部被充满水的田间土

    注意事项

    本文(水利公共及专业考试复习大纲.doc)为本站会员(re****8)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