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doc

    • 资源ID:181549       资源大小:16.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doc

    学科教育论文-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叶圣陶主张“必须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办法”,并指出“这办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见论集)。集合教学法的课堂教学首先摈弃的正是这种把课文孤立起来的逐句讲解的教法。在这里,它不是以一篇课文为教学内容,而是以一类课文为例子,立足于这类课文(即某个集合)所涉及的知识的共性及其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掌握并运用来解决问题。在具体教法上,引入学生都熟知的数学教法,即从某个定理的导入、公式的证明到例题的分析到推广和应用。这里的“定理公式”就是一类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的共性及其规律,“例题”就是教材课文,“推广应用”就是运用规律进行阅读分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简而言之就是“授之以本,教之以法”,“本”是规律,“法”是方法。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例,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上,那么学生就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要他们归纳一篇没教过的同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即便说出来,也很少能归纳得准确而完整的。这种教法就像教数学,只告诉学生某个题目的答案,却不教会学生如何解出这个答案的道理、方法和步骤,怎么能行呢?集合教学则完全不同。譬如上文提到的在进行高中第二册叙事散文的集合教学中,首先遇到的是课文中心思想的问题。学生先通过预习,参考了课文前的“提示”,写出了各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但对题目(1)要求从中找出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这一点,答案是笼统的、不完整的,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毕竟学生通过初步的实践,积累了感性认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对照,寻找内中的规律。这一步是以课堂为基点,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关键一环,是集合教学的核心,它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其具体推导过程如此:1.由预习题目(9)得知:叙事散文主要是通过写人记事来表现主题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因此,这就是我们归纳一篇叙事散文的中心思想的主要依据。2.从学生在此以前已归纳好的五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看,以写人为主的和以记事为主的中心思想的归纳是同中有异的:相同的是都包含了“写了什么”和“表现或反映了什么”这两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是各自具体的写作对象和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3.“写了什么”是指文章的具体材料。由此引出“题材”的概念。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因此,要归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必须正确把握作品的题材内容。4.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人物是作品主要描写对象,因此其题材一般是:(1)中心人物的事迹,或生活经历,或遭遇等(常以第三人称写,如火刑、包身工);(2)作者与中心人物的关系、交往(常以第一人称写,如琐忆、猎户)。以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事件是作品主要的叙述对象,因此其题材一般是:(1)中心事件的始末经过(第一或第三人称都有,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2)某个时期或某个大事件中的几件事(这些大多是回忆性散文,以第一人称写,如幼学纪事)。由此,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先要看作品的写作对象主要是什么,次看它是以什么人称写的,写了什么,这样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题材,并能正确地归纳出来。这就是归纳叙事散文题材内容的规律与方法。5.“表现或反映了什么”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即所说的“主题”。引出“主题”的概念: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这种思想内容是作者通过作品中记叙描写的具体材料(即题材)来反映或表现的。强调:题材是思想的基础,一定的思想必须由一定的题材才得以存在并反映出来。离了题材,思想内容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6.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作品是通过刻画人物来表现他的某种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同时,也表达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某种情感(或褒或贬)或者是造成人物性格及精神状况的原因表示作者的看法与态度(如包身工的主题则侧重于表现作者对造成包身工如此悲惨的社会制度的揭露与抨击)。以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其主题一般是通过记事来反映某种社会现象、风尚或生活本质等,同时也表现作者对此的某种感情、态度或立场等(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赞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风尚)。总之,从题材看思想内容,这便是归纳一篇叙事散文思想内容的规律与方法。7.由此归纳叙事散文中心思想表述的公式:本文通过记叙题材,表现或反映了思想内容。8.最后总结如何归纳一篇叙事散文中心思想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2)看文章是以何种人称写的;(3)由此归纳文章的题材内容;(4)进而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5)按公式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完成了第二步,就是“定理公式”的推导,得出了规律与方法,就转入“例题的分析”。第三步,由学生运用上述得到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与步骤,以教材为例子,进行分析归纳。由于掌握了规律,有了方法与步骤,学生心目中原来不可捉摸和无从下手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变得容易起来,真有像解答出一道数学难题似的快感。如归纳琐忆一文的中心思想:(1)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中心人物是鲁迅先生;(2)本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几件琐事(根据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第一种题材归纳法);(3)本文表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根据第一种思想内容归纳法);(4)由上得出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的几件琐事,再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根据中心思想表述的公式)。第四步,由横而纵,由分而总。如果说集合教学的课堂教学其前三步是将集合中各篇教材涉及的共同的属性一一抽出来,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个个的规律与方法的话,那么第四步就是运用这些规律与方法,对每篇教材进行纵向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还课文以完整的形象。因为每篇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分解分析后,还必须经过综合一环。上述所举的叙事散文集合教学的预习作业中题目(16)就是为达到这一点而设计的综合训练。经过这样的综合归纳,就能使学生对每篇课文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就好比在学修机器的,先必须熟悉机器上每个零件的构造、功能以及在整部机器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把这些零部件按其功能与所处的位置组成一部完整的机器。这就是由横而纵,由分而总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集合教学的目的集合教学既以“授之以本,教之以法”为其核心,那么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叶圣陶说的“不需要教”。集合法的“教”,是教会学生探求、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的结构及其规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它授的“本”,教的“法”,是全方位的,循序渐进的,纵横交叉式的。纵向的是指阅读理解或鉴赏分析特定文体的能力与方法。如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乃至文言文的一般规律及其阅读分析的方法步骤。横向的是指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的方法和适合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例如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概括具体内容、阐述抽象内容、解释含蓄语句、把握文章思想、分析段内层次等方法。这些纵横向的方法又直接指导学生去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的一般写法。因为“文无定法,大体则有”,所以,学生通过集合教学,掌握了“大体”,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而且写作能力与水平也相应地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当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本”与“法”,是能渐入“不需要教”的佳境的。譬如学生在高一经过一学年的集合教学后,进入高二,碰到了夹叙夹议的复杂记叙文。由于学生掌握了阅读这类文章的纵向方法,又学到了横向上的一些阅读方法,所以对像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样一篇比较难懂的复杂文章,阅读起来就显得较为得心应手,有时确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地。譬如该文中第四部分的第11自然段: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这段文字历来是个难点:它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写的两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的关系?如果没有阅读能力,就难以正确的理解。那么,这些学生能否在老师“不教”的情况下进行阅读,独立地作出正确的分析呢?经过二三分钟的思考,学生纷纷举手了,综合他们的回答的要点如下:1.本段是先议后叙,头一句议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严重。2.其后围绕这一点记叙了两件事。先是写柔石省亲遭非难,后是写作者选画悼柔石。前者是交代后者“选画”的原因。后者才是记叙的主体,目的是印证开头的议论(注:加点的部分是由最初的“回家探望母亲,朋友责备,作者同情”简化到这五个字的,是学生经过争论、筛选,最后才确定到如此言简意赅的)。3.因此,本段的主旨应该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严重。当老师问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文中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哪两个诗句的意思最贴切时,全班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学生的答案是令人满意的。看得出,学生们也都感到了一种快感,一种“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的快感。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规律与方法的“推广应用”也是重要的一环。这种“推广应用”是指多种途径的训练。或者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精选精编课外阅读题和各种形式的基础训练题,以自测和考查相结合的形式,测试学生能否将课内学到的规律与方法运用于具体的解题之中,阅读分析能力是否有了提高,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等,及时总结,以利再教再学。或者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面,开展书评、影评活动,鼓励学生“亲口尝梨”和“下水游泳”,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提高自己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于现代生活的能力和本领。综上所述,中学语文集合教学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其内部规律,以授“本”教“法”为组织教学的核心,从预习、教学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的实施,试图在改革和加强中学语文教学,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