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初学高中地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doc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初学高中地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帮助初学地理的学生学好地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研读教材,培养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的能力。二是动手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三是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是养成作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释图的能力。五是运用有关手段如互联网、报刊等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地理信息的能力。【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能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初学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难就难在开头,即“行星地球一章和地球上的大气一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从高中地理的学习开始,往往形成“两极分化”的格局,一极是部分“开头”开得好的学生,领悟到了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和技能,以后的学习可以说“一路顺风”,成绩保持得很好;而另一极则是部分学生在开头就被迎头击了一棒,从而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开好这个头,让学生迈过“门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必须注重培养学一、研读教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各科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高中地理教学应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取重要的地理“关键词”,掌握速度和精读的要领,把握中心思想,形成条理分明的地理知识网络。比如,第一章新教材章首首先提出了六个问题,这六个问题就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围绕这六个问题来设置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地理知识组织策略,促进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这一单元程序性知识相对较多,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图示法、结构法、重组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的知识,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地理成因的能力。例如,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要让学生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解每个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然后有的放矢的加以解决。二、动手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引导学生在运用地球运动规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光照图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用地球仪说一说在不同季节的光照情况,再让学生总结一下规律。如果用刀沿着地球表面的经线切一刀,切出来的两个球体投影后是什么图形先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然后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