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古代情趣教学理论发展的历程与特征.doc

    • 资源ID:183257       资源大小:16.0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古代情趣教学理论发展的历程与特征.doc

    学科教育论文-古代情趣教学理论发展的历程与特征摘要:情趣教学理论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中的宝贵传统,它经过了四个发展历程,逐步由教学方法、教学范式的讨论转型为对学说的创立、对理论系统的扩展。古代情趣教学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古代情趣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范式古代的情趣教学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中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它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值得我们去挖掘与借鉴。一、先秦两汉时期:探索提高效率的情趣教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雄天下,竭力网罗人才。人才的竞争,成了富国强兵的焦点问题。如何尽快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了教育家们最强烈的企求。在这种背景下,情趣教学应运而生。当时的情趣教学理论以提高效率为目的,提出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一曰“乐以去忧法”。当时的教育家重视用“乐”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本人是乐学的典范,他自称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人(论语·述而)。孔子在乐教乐学上有很多论述,影响最大的一句当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二曰“亲师信道法”。我国最早的一部教学论专著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吕氏春秋对教师的要求是:“善教者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三曰“与心相适法”。“与心相适”的意思是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心理需要相适应,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大戴礼记·保傅四十八上说:“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吕氏春秋·适音则认为:“耳之情欲声,心弗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夫乐有适,心亦有适。”四曰“喻导激趣法”。先秦教育家认为,死记硬背或强行灌输,学生就会视学为苦事;有“喻”有“导”,学生就会兴趣大增。礼记·学记如是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教矣。”二、魏晋隋唐时期:推介情趣教学的范式上述情趣教学的方法是零散的、个人领悟的,而魏晋隋唐时期的情趣教学理论转向了对教学范式的推介。一为“顺其自然式”。这种范式的理论基础是古人的养生之道,它不主张对学生强扭硬拉,提倡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内部的乐学因素。嵇康说:“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他认为名教也非万能灵药,不可四处硬套,因为“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教学者应敢于“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释私论)柳宗元曾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的文章,用艺术化的手法倡导“顺其自然”之教学范式。该文高度赞扬郭姓老人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二为“营造情境式”。这种范式主张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精神振作、思想活跃的前提下学习。曾经培养出诸如魏征、房玄龄这样杰出人才的隋末教育家王通,就是这种范式的实践者。他经常与学生乐在一处,笑在一处。史书记载,“子游马颊之谷,遂至牛首之溪。登降信宿,从者乐”;师生们边游边探讨问题,兴之所至则“喟然而歌”,气氛相当融洽,思维极为活跃。1(511513)三为“诙笑啸歌式”。为了调节教学节奏,教师打破严肃死板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这就是“诙笑啸歌式”的范式。韩愈就是如此,当时的监生们很喜欢他的情趣盎然的发挥,评价其授课“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诙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1(593594)韩愈素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但常常在教学中谈笑自如,诙谐风趣。当时有人对韩氏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讥之为“驳杂无实”,他回击说:“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韩昌黎集)四为“会讲诘辩式”。这一时期的教育家们认为,要使学生能经常获得新鲜感,保持学习积极性,旧的教学格局就不能不破教师要讲,学生也可以讲;要允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先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例如,韩愈在国子监主事时,就曾“日集讲说”,经常举行会讲和辩诘活动,吸引学生;于是监生们热情高涨,奔走相告,竞来参与,当时盛传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李翱:韩公行状)三、宋元时期:初步创立情趣教学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情趣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并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派从不同的侧面提出自己的情趣教学的学说。一称“贴近说”。“贴近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从“生本”角度去体察乐学的妙处,认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一种亲近感,如果隔膜重重,要学好谈何容易。程颢、程颐在二程集·遗书中作过生动的比喻,他说:“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知自得之为乐。好之者,如游他人园圃;乐之者,则己物尔。”2二称“内因说”。当时的教育家在思考情趣问题时,是从学生的内因着眼的,觉得这比从外部施加压力要有效得多。张载认为:“闻见之善者须是自求,己能寻见义理,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之安矣。”(张载集·经学理窟·义理)陆九渊说:“吾与人言,多就血脉上感移他,故人之听之者易,非若法令者之为也。”学生们称赞他的讲学,往往“从天而下,从肺肝中流出”。3(317)三称“动力说”。“动力说”认为,学生学习不能没有动力,动力多种多样,只有乐学的能量才是无可比拟的。如北宋的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中说:“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好”就是喜欢乐意的意思,它是“求”的强大动力。再如,南宋的朱熹曾写了四时读书乐诗四首,来抒发自己乐学之情,他还说:“习,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四称“效率说”。这种学说认为,学习固然需要刻苦和努力,但苦撑苦熬求学的效率终究不及快乐学习来得高,情趣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享受快乐之中提高效率。用张载的话来说,就是:“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盖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张载集·经学理窟·义理)五称“境界说”。“境界说”认为,“乐学”之妙诀不仅仅在乎获得好的现实效果,更是一种高境界的精神享受。张载对此的解释是:“学至于乐则不已,故进也。”(张载集·经学理窟·义理)这里的“进”,是“登堂入室”“进入一种特定境界”的意思。朱熹认为,读书的最大乐趣就在于学有所得,豁然开朗给人带来的快乐是不可名状的,他说:“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学规类编)六称“互动说”。持互动说者认为,教师的情趣和学生的情趣是互动的,与今天所说的“以情激情”很相近。前提是教师要有情趣,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4四、明清时期:情趣教学理论的纵深发展明清的统治者对思想控制甚严,理论发展举步维艰,但由于私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朝廷不合作潜心做学问者增多,所以情趣教学理论仍有所发展。这一阶段的情趣教学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整合性:在纵向的维度上,融会了前人的宝贵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古代情趣教学理论发展的历程与特征.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