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小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doc

    • 资源ID:184701       资源大小:12.4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小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doc

    学科教育论文-小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使命。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本文从构想出发对课程体系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关键词】一体化个性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一、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而那些被“确定的知识”“制度化的知识”还在长期的一成不变的可怕的重复着,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带有很强的定势,往往设计出的东西,千人一面,创作内容苍白,肤浅,毫无新意,甚至连表现形式都是某某的翻版,而学生们对创作的感受也是似乎相同一致。不知从何下手,可见,教学内容保守,形式僵化的单一式的教育模式违背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这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如何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所以我们要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课程设计,以一种积极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教育,才能为培养创造型设计人才打好基础。1.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室内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自包豪斯开创性设置基础课以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充满探索与实验展开的课程景观。包豪斯基础课程设计,“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变为科学的理性的视觉法则。”把课程从技巧模式转变为艺术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的体验和认识,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掘。如康定斯基的课程开创了对每个单个现象在孤立状态下作学究式的分析,将现象的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并置分析的研究至于他在课程中所体现的对抽象式点、线、面的纯度性的研究,达到一个相当的深度。由此看来,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进行课程设计,武装学生的头脑,是国外现代专业基础课程发展的一大特点。以下是对学科基础课程设计的构想:在全部专业基础课程范围中,只有将每一门课程进行知识组合后,才能发现课程的真正内在结构关系所在,其实,只要将这种课程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就能真正掌握课程的结构关系达到学习的目的。课程的构成是自由的,课程的内容与性质是多样的。这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帮助,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也多样灵活起来。课题一,以概念元素为课题:点线、面、大小、位置、特点。课题二,以视觉元素为内容的课题:异变、隐喻、同构、肌理。(1)形态:正负形、轮廓、分割、置换(2)空间:空间框架、围式空间、矛盾空间、空间与实体、上与下、远与近(3)画室技巧:粘贴、电脑拼贴画、绘画工具、摄影、暗房技巧(4)色彩:光色原理、抽象色彩、归纳色彩、色彩心理课题三,以“观察”为切入点,着重视觉思维的训练。(1)“看法”客观之看,喜庆之看,透视之看,变焦之看,抽象之看,倒置之看。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视觉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发展认识情感和心理的运动技能。(2)技法艺术表现之法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速写、表现、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2.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以专业课“设计制图”为例: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可以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实务,深入的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的材料工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二、“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1.开放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其次,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辩析能力,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2.引导式教育模式采用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设计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的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3.讨论点评的教学模式在每项课题即将完成时,通过完成的每项作业来测试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理解和诠释,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通过讨论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4.论文总结式模式主要针对一些高年级专业课,和艺术考察的作业期较长的课程,有必要通过论文的方式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知识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发现、新手段。进行文字总结论文式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把握。三、重视商业实践1.设计作业与创作相结合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验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通过完成每项作业来测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会使你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通过大量的模拟课题,激发学生在平面造型设计创意方面的个性色彩,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2.通过实践,强调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1)积极开发基础实验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商业项目,积极参加商业创作,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小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