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惩戒:德育难以企及的教育境界 .doc

    • 资源ID:185098       资源大小:14.2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惩戒:德育难以企及的教育境界 .doc

    学科教育论文-惩戒:德育难以企及的教育境界摘要提到惩戒教育,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棍棒、辱骂和暴力等反教育行为。惩戒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行为习惯的层面规范人的行为,逐步把人的行为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化,最后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倾向,自觉行善。惩戒教育是很难企及的教育境界。惩戒教育和体罚不可同日而语。关键词惩戒教育;体罚;道德教育;教育境界;反教育行为道德教育有个惩戒传统,是将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能力综合起来的一种特殊践行,它从行为习惯的层面规范行为,使道德行为逐步由他律转向自律,最后变为无律,无需道德判断和思考,凭借着直觉就导出向善的行为。这是德育的一个境界,但却是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因为操作不好就容易“过”,特别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容易形成仇怨与对立。一、惩戒:古老的德育方式消融在现代文明中惩戒这种古老的德育方式,在中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它往往借助规则或规则的象征物,如教鞭、戒尺等惩戒孩子,使之对规则产生敬畏感,道德的他律对道德行为产生作用,内化到他的生活中,规则逐渐同化为他的行为习惯,与个人融为一体,分不出哪些是外在规则要求哪些是自身固有的行为习惯,进入到这种境界后,道德自律的能力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甚至无需道德认知主观判断,良好的道德行为已经在不思量中产生。反过来,不断出现的良好的道德行为,又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道德认知的发展。据报道,英国和新加坡等国,仍保留着鞭笞孩子的惩戒教育方式。惩戒作为社会赋予学校的一项管理职能是有法律依据的,这种职能对于学校的道德教育收效甚为显著,只是今天我们不能很有分寸地把握它罢了。从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看,道德的发展与智慧和认识的发展一样,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儿童道德发展的早期,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甚至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是幼稚的,不能准确地借助于假设进行道德判断,当然也就不能准确地定位他的道德行为。在这种状况下,惩戒教育有助于孩子认识规范,在规则下行事。澳大利亚有一家私立学校实行惩戒教育,该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早晨按规定时间起床,一定要把被子叠好,然后进行检查。一个孩子如果三次没有叠好被子,周六就没有假日了,要到农场劳动去。这就是一种惩戒。惩戒并不必然等同于打骂或体罚。很多人往往把惩戒与体罚混同起来,事实上它们不是一回事。体罚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好体罚的度,它常常会伤及孩子心灵,表面上虽然规范了行为,一旦没有了戒律,坏的行为会变本加厉地出现。尤其是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推理判断能力,已经能从道德动机的层面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罚这种简单的办法已经不能使其充分地发展道德认知能力。而惩戒作为一种教育职能,可以使孩子认同规范、融入规范,在规范允许下行使自己的自由,在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到相应阶段的时候,道德行为已经超前发展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向善行为的自然导出,有时甚至不需要通过艰难的道德抉择,最终在一定的年龄,内心的良善与人外在的品格和行为互为表里,把内心的良善和人生意欲以及行动统一起来,发挥人内在的自我道德意识的力量。教育并不总是和煦的春风,甚至教育本身就具有惩罚的意思。汉字中教育的“教”字的甲骨文,由三部分构成:左边的“孝”实际上是由上半部分的“爻”和下半部分的“子”构成,右边的“文”实际上是一个人手执棍棒的形象。“爻”一般认为与八卦有关,即与教育的内容和宗教有关,“子”无疑是教育的对象-儿童或者下一代,“手执棍棒”无疑是教育的手段-惩罚。学记所谓“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教育的新时代下,应该将“手执棍棒”“怒吼”变成师生和亲子之间亲切的“对话”。二、无所畏惧:德育永远的隐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牵着母亲的手,来到百货商场的玩具部,看到了陈列于商店里的木马,便跃身而上。可木马只用于商店陈列,不提供给孩子游戏。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赖在木马上,装着没听见。店员叫来了他的母亲,让他母亲劝说他下来,他还是无动于衷,怎么哄他都无济于事。在大家都没办法的时候,店员说:“我们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家正好在,我们让他来想想办法吧?”心理学家问清楚情况后,走到孩子身边,悄悄地说了一句话,孩子一溜烟地下了木马,拉着母亲的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心理学家到底和孩子说了什么话呢?他说:“你要是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壳!”当然,这样的故事在教育上到底可取到什么程度,或者,我们从这样的故事之中,到底取其什么样的教育意义是大可讨论的。这里取一点,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之中的畏惧感。我国目前的幼儿,说得夸张一点,就是想要天上的星星,祖父两代人都想爬到天上给他们摘下来,还有什么能让他们产生畏惧感呢?孩子犯了错误,不会遭到惩罚,甚至会得到“有本事”的赞许。孩子的一切行为后果都有家长负责,家长去收拾残局,给人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孩子无知无畏,没有什么能令他们敬畏;有些孩子在学校称王称霸,在社会上逞凶斗狠,学校和教师都对他们毫无办法,只能说教,而那些说教就连教师自己也很难信服。这是一个教育反传统的时代。大学教师上课得听凭学生“点戏”,大学课堂都快成为“学生老爷”家的“堂会”了,因为“我们是花了钱进来的,我叫你怎么讲你就得怎么讲,我要哪个老师上课就得哪个老师来上课”;中学教师在课堂上批评了学生,学生竟然说:“你现在批评我,放学以后我收拾你!”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学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敬畏的,他们没有公共的法则概念和道德律令,有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偏执的要求,而这种偏执的要求是不能把他们带到“值得的生活”中去的。在他们的意识和经验中没有道德的原则,他们不知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生命和生活就无从圆融发展,在他们的意欲中当然也就无从形成向善的欲念。没有对规则的敬畏,怎么会有道德呢?学校商业化的色彩越来越重,使教育本身变成了反教育的勾当,什么“家长是学校的上帝”,又什么“学生是真正的主人”。现如今没有哪个老师敢去管学生,因为没有老师敢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学校为了好的生源,取媚于家长;遇到纠纷,学校先拿教师开刀;对问题学生,教师和学校最常用的办法是谈话,谈话无效就交给家长带回家教育。孩子在学校真的成了上帝,随心所欲,上课吵闹、下课打架、放学斗殴,都习以为常。学校的德育功能渐渐丧失,教育残缺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学校没有了德育,家庭和社会教育又不能对此项功能加以代偿,“无所畏”的心态在这一代孩子中不断蔓延。人一旦失去了道德底线,纵使他的道德认知再好,他的道德行为依然会不断悖逆规则,尽管他知道规则的存在,也知道悖逆规则的后果,因为他已经“无所畏”了,所以仍然会旁若无人地逞凶作恶。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道德感。三、小惩大戒:德育不可回避的责任在江苏淮安,徐向阳创办了一所不良少年教育工作室-“行走学校”。学校专门招收全国各地的不良少年,这些孩子有的有暴力倾向,有的沉迷于网络,有的有不良习惯。他们在这所特殊的学校中接受管带(类似于教官)全方位的生活训练,学会遵守各种规则。如果违反规则,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红牌警告,没有第三次,再犯就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每一个高级管带手中都有竹片做的戒尺,对无视规则的孩子,采用打手心的办法,强化其对规则的服从和理解。这些孩子回归社会以后对人生有了迥然不同的理解,用一个曾经在行走学校接受训练的孩子的话说:“你在青少年时期,犯了错误,不接受惩戒教育,那么你成人后,犯了错误,就会接受牢狱教育。”这样的“学会人生行走”或“学会行走人生”的学校的教育,确实已经不是一般的学校教育了,而带有强迫矫正的色彩,类似于“少管所”,所以,仅仅对其进行教育评价是不充分的。这所学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兴趣,别的地方也有一些类似的学校,如“西安朗意教育”。对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人们对目前的学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惩戒:德育难以企及的教育境界 .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