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搞好英语课改 实现科学发展 .doc
学科教育论文搞好英语课改实现科学发展摘要新一轮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认真学习、正确的理解和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编好教材、做好教研工作,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新的课程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需要大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同时,要从现实出发,努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实现科学的发展。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观,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新课程的理念一、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改善或优化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模仿与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来,教师也需要改进或优化教学方式,改变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启发式、开放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采用合适的途径、手段、策略、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师生合作开创新的教与学的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实现“超越教师、课本与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步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真正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改善或优化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仅靠这些方式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能的人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曾较客观地说过,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对孩子“强迫地灌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