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doc

    • 资源ID:185724       资源大小:10.7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doc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摘要:现行的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在加强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加强对历史教学美育功能的研究,把历史学科的内在丰富的美育资源转化成学生对美的追求。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教学;美育功能现行的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任务。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加强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美的现象的追求1.1利用教材图片资源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新教材在形式上有重大的突破,它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有大量的易于感知的图片素材。比如,珍贵的文物古迹、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精美的艺术作品等,烘托出了浓厚的历史审美氛围,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了历史的直观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使学生在审美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恰当的指导学生赏析图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性认识和审美情趣。如,商周青铜器上丰富多样的纹饰向学生展示了商周时代精美绝伦的铸造工艺和商周人的聪明才智;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无不以高超的表现手法和深深蕴涵的艺术美的征服学生。另外,在教学中,还应及时恰当的指导学生赏析图片,让学生走出单纯从图片上追求图片直观的形式美的低层次美的追求上升到通过挖掘事物背后的价值重新认识事物的内在美的高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美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也对形式美和内在美有了较深刻的认识。1.2重视教材文字内容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文学的美是通过语言、文字、韵律、节奏、结构等因素有机组合表现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科书的诗词、民歌、戏曲、小说等这些能够表现美的素材,加以发挥、渲染进行美感教育。比如,讲到诗言志歌咏言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春望等诗句来衬托唐朝诗歌的伟大成就,以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来渲染宋词的幽深意境,以窦娥冤片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来影射元曲新颖的创作风格。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了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启迪,深深体味到历史中蕴含的文学之美。又如,讲到名人名言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名言,要求学生理解、背诵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并组织相关问题的讨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被用来激励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崇高;通过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的名言教导学生把握善恶标准和养成高尚情怀。这些都能让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学生从中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高贵品质,具备了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为理想、为民族、为人类而奋斗的精神。1.3通过教材设置的探究活动沉淀学生的审美意识新课标下,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探究活动、参观访问、调查走访等形式有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比如,以“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为题组织历史人物讨论会,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个人与时代关系的探讨,学习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客观地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辨证地看待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掌握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积极探究问题的意识。活动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人物的兴趣,启发或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交流分享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探索,开始重视团队的意识,美化了他们的心灵。2充分发挥史学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对美的内涵的追求历史教学中美的教育常常与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美育、德育教育的极好教材。2.1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勤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在和平建设环境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2.2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特别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中学历史教材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他们理想的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通过这些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汲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2.3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因此,历史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中挖掘传统美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青年学生中得到继承,并且把它发扬光大。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历史教学美育功能的研究,把历史学科的内在丰富的美育资源转化成学生对美的追求。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