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求新 求活 求近 ——精心设计习题,激发作业兴趣.doc
学科教育论文求新求活求近精心设计习题,激发作业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笔者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的做题,提高作业效果,减轻作业过重负担。本人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的。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题型新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例1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解∵A2C2B2C2A4B4A∴C2A2B2A2B2A2B2B∴C2A2B2C∴△ABC为直角三角形D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2错误的原因为____。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题材新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笔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例2在97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思维方法活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学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要求学生解答例3如图1,△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重新画出来学生一见题后,兴趣就生,想出了一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考虑。结果在作业本上出现了三种方法①作∠B∠C;②作BC的中垂线;③对折。思维成果活如教了浓度配比应用题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改为如下题例4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①需加多少盐②需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