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生物新教材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doc
学科教育论文生物新教材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教材。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本新教材的问世及使用,需要一线教师在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对教材不断认识、探讨和研究,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以此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完善。关键词新教材教学;问题;建议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探究的能力,还要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改革对教师而言是压力,也是挑战。在改革中换掉的不只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些过时的、落后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转变。新课标下的生物教材,改变了沿用多年的知识体系,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进行编排,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素养教育,加强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总之,虽然课程改革后的教材给初中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但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还需重视教材存在的具体问题。据此,笔者对“生物新教材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实施建议。一、新教材自身因素问题1新教材有些地方知识阐述不当,探究实验不切合课堂教学,造成教师备课难度大,教学实施难。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用全新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而,在实施教改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很多内容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8页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在观察与思考中有这样的叙述“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但在讨论教材中设置的三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系统由骨骼、骨骼肌和骨连结关节三部分组成。概念阐述前后不一致给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了困难,也给教师讲解造成了难度。又如,八年级上册第35页“动物的绕道取食”这个探究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更进一步体会动物为了生存而具有学习性的行为。笔者认为这个实验改用下面的设置更利于课堂教学。如图,用一铁笼,中间设一铁丝网,铁丝网上开设大小不同的小孔所有孔只有最上面的一个能让猫通过。实验时,一边放猫,一边放一块肉。通过这样的设置,更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2新教材知识铺垫不够,或前后知识的安排不切合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造成学生理解难,教师教学难。新教材摆脱了“学科中心论”,淡化了学科意识,教材的编排理念和编排结构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不管怎样改,都应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系统知识。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