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oc
学科教育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摘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在高职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研究当地中生代以来的气候变迁,获取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打好基础。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反思过程地理学科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地理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去主动获取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创新素质,形成正确观念的一种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活动,虽然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外部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在高职地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步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了一次题为由岩石看当地气候的变迁的地理专题研究活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观察法、野外考察法、地图法和资料信息整理法等,操作程序为1选定课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2设计方案。分析问题背景,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一阶段确定砂岩中红褐色物质的化学成分。第二阶段铁氧化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是什么。第三阶段本地中生代气候与现代气候的比较。第四阶段撰写地理小论文。第五阶段课题延伸。3实施研究。学生按设计方案实施探究活动。收集文字、数据、图片和资料归纳整理;进行有关实验;实地考察;得出结论,汇总成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4成果交流。教师组织讨论会、辩论会、展示会等展示成果;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创意设计、宣传板、辩论和投稿等。5学习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进行组评,互评和自评。二、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1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在学习矿物与岩石一节内容时,笔者在当地采集了十几种岩石,作为课堂教学的标本,由于岩石是来自家乡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