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的思考.doc
学科教育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的思考内容提要保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须在教育思想上坚持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历史上的大多数教育大家,在实际上都践行着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当今课改的核心价值,是对人文主义基本精神的发展。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观,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不再拘泥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重在能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对学生终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客观真实的历史态度、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借鉴反省的自我意识、全面真切的人文关怀。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遗存,顺其天然的“情境”,创设历史教学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必然带有“实践”的性质。“情景实践”教学模式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现在有些老师较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遵守常规课堂的基本要求,大大地降低了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的统一,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教学任务的整体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班级要求的共性统一,保护学生兴趣爱好的特殊性与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均衡发慌的全面性统一,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与要求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统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保证。关键词教学的有效性;人文主义精神;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追求;“情景实践”教学;“五性统一”一、基本的教学思想人文主义精神1、当今的应试教育严重扼杀了人性2008年3月6日中午,湖北省宜昌市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的一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校园内跳水自杀了。这位学生1994年8月出生,现年还不足14岁。这个曾在小学阶段连跳两级,年仅12岁就被保送入重高,一时被誉为“神童”的学生为什么会自杀呢起因是老师见她在上课看小说时说的一句话“你再看小说我就要告诉你的家长了”。这样一句话怎么就会导致这个学生轻身自杀呢通过这句话,通过这句话就可以导致这个学生去自杀,不难想见这个学生的平常生活中,除了被家长、老师高压着的学习要求外,再什么也没有了。这样的事件,绝不只此一桩,而是经常地发生着,我们会常常在报刊网络上看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若将学生都推到了动不动都可能产生轻身自杀的念头,甚至去自杀,那还谈什么“有效”教学当今的应试教育严重扼杀了人性。就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可以用“五多五少”来概括。一是多见历史概念,少见历史细节。真实的历史细节才有可能展示鲜活的历史过程,鲜活的历史过程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