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doc

    • 资源ID:189251       资源大小:12.5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doc

    学科教育论文-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清人王国维曾把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其实,语文教学艺术的最佳境界也有与之类似的两种,笔者试化用王氏之言,称其一为“有教”之境,其二为“无教”之境。有教之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清楚、正确、协调、能动地运行,并在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教学方法、艺术的课堂处理、合理的认知规律有机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和谐的共振,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生动、完全的教学氛围。当此之时,教者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化学、寓教于学,具有明显的主导作用;学者以学助教、以学激教、以学化教、寓学于教,具有明确的主体活动。整个教学的主体接受者(学生)始终离不开教师之活动,离不开课本和课堂教学。有教之境的代表。首推钱梦龙,其他如张富、宁鸿彬、徐振维、林炜彤等。入此境者,首先表现于教师在一定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得心应手地组织教学。教者以教材为信息载体,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有条理地实施教学,其教学模式常常起着左右课堂局势,操纵学生兴趣、思维、意志、情感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钱梦龙老师在长期摸索的基础上创建了“三主四式”教学模式,通过“自读、教读、练习、复读”四种基本课式,“认读、辨体、解题、提要、问答、解析”六个步骤教学,在中学语文界产生极大影响。宁鸿彬老师的“熟读质疑解疑总结运用”教学模式,洪镇涛老师的“提示、设问阶段,阅读、思考阶段,讨论、切磋阶段,归纳、总结阶段,练读、练写阶段”五阶段教学模式,张建华老师的“引发展开归结”教学模式,张晴华老师的“五步三课型反复式单元教学”模式等,都科学而严谨地显示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规律。其次表现在有一定为教者所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方法。诸如激趣、启发、点拨、感染、熏陶、设疑之类的方法,始终为教者所重视和研究。通过各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条理地实施,或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通过教者聪明的才学、丰富的经验、机智的应变体现出来。有教之境的课堂教学,教者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人带到美妙的风景、新奇的珍品面前,将其部件的精工、机关之巧妙,及渊源影响、前关后联一一化解,展示于众。学者如见奇物美景,种种巧语妙思随导游手指足引次第而来,于意趣盎然中将那诸多妙处逐一接受,化为己有。听者(听课的老师)则如入宝山,俯拾各种珍奇佳丽,能够取之而为我所用。钱梦龙讲中国石拱桥,以“两肩”的“肩”字为突破口,先出示赵州桥挂图,让学生说明大拱与四个小拱的关系,讲愚公移山问“愚公有多大年纪”、“那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吗?”这一类引读引导之法被其他教师引进课堂,也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因为有教之境的教学经验能够得到推广,所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钱梦龙教学研究会”“张富教改实验班”等,着实培养了一大批教改实验的典型。当然,借鉴吸收不等于全盘照抄甚至无节制的滥用。那种把启发式变成“满堂问”的做法自然是对这种教学经验的误解。无教之境,是在教的艺术与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甚至其他观众(听课的老师)与教学内容合而为一以后产生强烈的共鸣,一切传导和接受都显得自然而然,从而共同形成的一种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当此之境,“我”即是主体,主体即“我”,师生争相为主体,人人自觉为主体,分不清谁在教谁在学,孰是主孰是次。师生“遵路”“入境”2,“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整体”,客观的物境、外在的情境、内在的意境合三为一,各种信息被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传导和接受。他们随物入景、随人入情、随文入意、随情入境,从而神随物游、智随心展、知随意会、能随言成。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3,好比只见影子不见人,学生即使是在离开了教师的活动及其教学形式和手段的情况下也能受到恍如置身于海潮之中的影响力,从而做到自求得之。能入此境者,为数甚少,其杰出代表唯有魏书生、于漪。他们的教学无固定模式可循,虽然魏书生也曾提出过“自学六步法”,但是正如他本人1992年7月在全国中语会、苏浙沪百校联合研讨会上所说的一样,“其实也并不常用”,他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于漪也是“追求教学风格的多样性,不因袭一种教学模式”,因为“模式一定,教学就没有活力了”4。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信手拈来而非刻意追求、苦心设计的。正因为如此,多年来的研究者才无法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来概括他们的特色,他们是“没有一般所说的特色的特级教师”5。无教之境的课堂教学,教者、学者甚至听者(听课的老师)均如入仙境,置身于一种若有若无、若教若学、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听中有学的氛围中。教者似在教又似不在教、似有所准备却又毫无准备之感,学者似在学又似不在学、似有所收获又似一无所获,听者似在听又似自己在教和学、似心有所得又似一无所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魏书生一人教两班语文,做两班班主任,还身兼校长、党支部书记等数十职,每年还有大部分时间接待来访者、出外开会讲学。如此重压,寻常之人早已力不从心,累垮教砸了。然而他多年来,“负荷越来越多,但就班级工作和语文教学而言,却越来越轻松”。6他不布置作业、不批改作业、不布置作文、不批改作文,不出试卷、不批改试卷处身“教”的最前线却又俨然置身于“教”之事外;他的学生不做作业、不做作文、不用考试、有很多课没有老师上貌似无事可做实则诸事有条不紊,明显不象在学习却偏偏学得很好。这是无教之境的一种表现形式至简至淡成自然。于漪则一直视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坚持与学生在每天的四十五分钟内经历一种“心心相印”的吟诗作文析义辨理的生活。如教春夜的沉思和回忆,当时她“的确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之情,在备课时自然而然地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在课堂上又很自然地吟诵杜甫的七律和周朴初的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7。这种“自然而然”的艺术功力使课堂情溢如海,学生在其艺术感染力下“自然而然”地掌握远远超出这一篇课文的内容,这是无教之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至善至美成自然。这两种自然之境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一切都显得悠闲自得,无论简淡至极还是醇厚至极一切都显得非常完美,正是教学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即无教之境。能入此境,魏书生主要得益于科学独到的管理方法,于漪则出于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长期以来,他们的教学效果和影响极大,但却无人能学。其原因究竟何在?原因即在于无教之境的教学,首要的是教者的教学思想而非三招两式的具体操作方法。他们的教学方法是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之下因人因地因时因情“自然而然”地出现的,如果不加化解地搬用,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于漪春夜的沉思和回忆的那种教学情境,如果一味搬用,必然无病呻吟,毫无“自然”可言。至于魏书生,他的有些方法别人是学不到甚至不能轻易学的。他不改作业、不改作文、不考试、大部分学生认为不要讲的课文就不讲种种奇招异式,倘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照抄不误,只能是邯郸学步,误人子弟。他在班上甚至1992年7月无锡的示范课上,让学生评选出第一懒、第一不负责任的人,别人照搬照抄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样做简直就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因此,对无教之境教师只有系统全面地认识和钻研有关教者的教学思想,从教学观、生活观等方面舍形求神、以神导形,才能化出自己的“自然”之功,达到属于自己的无教之境。有教与无教,同属于课堂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它们都是以“教”为源流,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使教学双边活动进入最佳状态后形成。前者厚实严谨、科学实用,着重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有百战百胜之效,堪称教学中的“现实主义”;后者自然洒脱、灵活醇真,更多地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收不战而胜之功,当属教学中的“浪漫主义”。从表面看两种境界中教师教学的观点、形式、方法手段的运用及教与学融合总的程度有一些差别,但其根本目的及效果都是使学生在最小的时限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无论哪一种境界,都可以成为众多教师努力的目标,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努力以求入境。同样是初中毕业,钱梦龙老师孜孜以求、蹈章寻法,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形成理论,终成一家;魏书生老师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因班制法、以法治班,亦成“灯塔”8。与他们不同,于漪老师则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宏观调控微观,以微观试法宏观,厚积薄发,别树一派。可见,通往教学艺术最佳境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于“有教”终求“无教”,捅破一层窗户纸,亦决非无路可走。注释:1王国维人间词话2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3吕叔湘论语文教学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