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体验教学.doc
学科教育论文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体验教学【摘要】好的数学教学方式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教学方式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后者是学生亲身经历,能感受残疾人的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种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提倡这种学习。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前提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1提前熟悉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数学提供感性认识。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利息”前,便组织了一次存钱活动。通过活动,使孩子们获得了不少有关储蓄的知识。2补充“生活化”的数学材料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去体验。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理解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补充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操场上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孩子们踊跃发言。一个说“求圆的面积要先知道半径,只能把树砍下来量了。”有人反驳说“那怎么行呢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了”经过争论,大家达成了共识先量出树干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大树横截面积。下课后,不少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到操场上去量,去算,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亲身体验的境界。二、创设问题情境,使生活中的问题成为数学探究对象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便会能感到亲切,能主动学习。例如数学简单归一应用题,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48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能口算多少的题数,怎样测算呢学生讨论后,争相回答。生1可以先统计全班每位同学一分钟内口算的题数,再把他们加起来。生2这样太麻烦了,我只要先测出一位同学一分钟内口算题数,再乘48就可以了。生3这个办法不可取,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算得快,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算得太慢,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学生都认为第三位说的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