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针对学生特点实施“创新教育”.doc

    • 资源ID:190105       资源大小:10.5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针对学生特点实施“创新教育”.doc

    学科教育论文-针对学生特点实施“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各种课程来说,每种课程教育都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特点,结合各种课程编排的内容,真正达到实施创新教育之目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要想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就必须对全民进行创新教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这充分说明了立足国情,面向世界,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那么,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更为重要,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每种课程教育都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特点,结合每种课程编排的内容,担负起创新教育的任务。创新教育实际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如何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学科知识实施创新教育?笔者现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学科编排的内容,浅谈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一、激发好奇心,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发现新事物的眼睛,是创新的潜在动力,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萌芽。好奇心使人富有幻想,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创新意识。大凡在科学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无不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在他们的儿童时代更为突出。例如,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产生好奇,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水开时壶盖掀动,产生好奇,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内容时,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按照两个层次设计:(1)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教科书的宽,然后让学生汇报所量的结果。由于全班学生利用的工具不同,必然导致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再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并汇报量得的结果。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又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有的相同。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识冲突,自然又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学生看到这种情景,顿时感到新奇有趣,由此产生了强烈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好奇心油然而生,个个必定跃跃欲试,千方百计的想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教师利用这有利时机,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感知材料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学生在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产生了一种想法: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这种想法是一粒创新的种子,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闪光点,教师应给予鼓励。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引导,很容易想出测量的方法,这样教学无疑形成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诱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求知欲”是人们进行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主要表现为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就是“我要学”、“我能行”。如果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被唤起,思维被激活,他就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创新。然而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作用下进行的,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直接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悬念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诱发求知欲,吸引他们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之目的。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26的乘法口诀例5”的内容,教科书呈现给小学生一幅小熊掰玉米生动有趣的画面:有4棵玉米杆,其中3棵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棒,1棵玉米杆上有2个玉米棒。小熊掰了一个玉米棒高高兴兴地走了,小鸟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的问题。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以讲故事的形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观察情景图。先明白每棵玉米上有几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几个,接着设置悬念看谁最聪明能帮助小鸟解决问题?学生被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打动了心灵,求知欲的情感自然而然的活起来,而这种求知欲的情感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状态,心中就充满了“我能行”的自豪感,让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创新提供了原料,进而萌发了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形成又是知识的转化与整合。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的方法,即(1)3332=11;(2)3×32=11;(3)4×31=11。学生在这快活的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打破了常规思维,发展了个性,又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达到资源共享。学生经过观察、想象、探索、验证、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从中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精神的状态。三、强化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名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新的发现、不同的发明等均属于创新范畴。由此可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具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的观点,敢于想象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和还未发现的事物的人,才能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事物。想象力越丰富,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首先丰富他们的建构新知的表象,强化他们的想象力。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2”的内容,教科书呈现的情景是: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李阿姨,小明帮助妈妈烧开水。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并形成表象,在想象中促使他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解决“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这个问题。并围绕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等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通过想象、探索、合作与交流等形式,明白了比较合理的方案的道理要烧水,必须先洗水壶、接水,等待水开的时间可做其他的工作(洗茶杯、找茶叶等)。即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共11分钟。设计这样实践操作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强化了他们的想象力,不但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于数学课程来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适宜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锻炼的环境,学生就可以驾驶这艘航船到数学王国中去探索。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针对学生特点实施“创新教育”.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