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oc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摘要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合理地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社会需求一、引言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年将达到1485万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