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西方人力资本概念的劳动价值论阐释.doc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西方人力资本概念的劳动价值论阐释摘要在现代科技劳动日益普遍化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关于西方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关系问题,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诸多分歧甚至对立。一方面,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的劳动价值论思想是不容置疑的,有待于深入发掘;另一方面,面对现代经济社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劳动力本身的形成机制问题的阐释又显得“单薄”。因此,将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有机的理论整合存在着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事实上,人力资本概念作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能够也只有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框架内才能得到科学的阐释。关键词人力资本;雇佣劳动;劳动力商品;劳动力资本一、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的雇佣劳动是劳动力仅仅作为商品的理论前提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ALFRED曾告诫人们,在经济规律所包含的假设的语句,并不是每次都重复说明的,但读者应该具备注意到这种假设的语句的“常识”。“因为,经济学说比其他任何科学的学说,更容易为那些没有科学训练和也许只是间接听到而断章取义的人所引用。”1那么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仅仅作为商品,而不能作为资本的理论前提假设是什么呢这是试图在劳动价值论理论框架内阐释人力资本概念的首要问题。马克思的研究对象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雇佣劳动关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雇佣劳动的典型形式是简单劳动,也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类型。马克思认为“雇佣劳动,在这里是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的雇佣劳动,我们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2而“雇佣劳动的平均价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3事实上,对雇佣劳动的严格的经济学定义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与劳动之间交换的理论前提。这一严格的定义不但使劳动与资本成为始终相互对立的矛盾,工人的劳动表现为“非对象性”和“非现实化”,而且将工人的劳动事实上局限于简单劳动,甚至与牲畜的劳动没有什么两样,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量可以完全还原为一定数量的物质生活资料。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它的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而这个劳动量是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从而等于再生产他的生活条件本身所必要的劳动,这个情况是这种商品劳动力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