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doc

    • 资源ID:196187       资源大小:11.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doc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摘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已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物流人才的供需却存在巨大的差距。高校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物流专业教育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还存在种种的不足。如何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关键词物流物流人才人才培养一、目前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的现状1.国内物流教育现状到2004年8月底,全国本科类高校中共有97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在校本科生数量近16000人,研究生不到3000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在校生约有15000人,这样一年为社会输送的各类物流专业人员只有8000多人,即使算上在职人员每年约3.5万人的培训规模,也远远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主要表现为缺乏规范化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虽然许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刚起步不久,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多是自行筹划,缺乏统一指导,尚为形成满足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多层次的教育目标体系。2.国外物流教育现状目前,欧美和日本对物流人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系统。首先是大学内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学科,并在有关学科开设物流课程;其次是在研究生院设置物流学科方向,形成了物流研究生培养系统。例如,美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知名的高等院校(如密执根州立大学等)都设置了独立的物流管理专业。部分高等院校和单位(如美国商船学院的全球物流与运输中心和乔治亚技术学院等)设置了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开展物流方面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统计,1997年美国、欧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物流高等教育的院校就有180多所。欧洲物流协会公布,欧洲共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培养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学士。二、我国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1.学校层面(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从事物流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交通运输、仓储、管理工程、营销学、宏观经济、机械工程等领域转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从欧、美、日、澳大利亚等国家回国的。他们的综合理论及工作能力确实对物流教学是一个整体的提高,但是在物流专业综合知识方面却有一定欠缺。(2)精品教材匮乏我国物流教材种类不少,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不能反映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沿。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物流教学的基础教材,出版一些精品教材,也可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教材课本,翻译试用一段时间后修改形成自己的教科书。(3)教学体系不成熟一是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物流发展与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尚未完善;二是物流课程设置不科学,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案例的分析,部分课程适用性较差,直接结果是毕业生学无致用。2.学生层面(1)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院校开设物流类专业时间短、教学设备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校没有物流实验室,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因此,培养的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大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复杂的工作要求,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期望落差。但事实上,物流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强的操作性。一个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物流专业学生在整个物流环节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也许还比小上一个熟练的司机。(2)缺乏系统、整体的现代物流思维意识现代物流以整合、系统、组织、管理为核心关注点,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方式送到指运地过程,事先必须要有严谨科学的设计。这就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系统、整体的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意识不仅体现在物流链内部的横向整合,而且还体现在它与其延伸领域的纵向整合。一体化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3)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物流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消费者参与到服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时与客户沟通协商、与上下游环节协调合作。由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在从事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的处理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不能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三、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1.立足本土,着眼于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研究目前我国的物流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高校对物流行业的理解也不深,所以就很难能从全局的角度认识和研究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教师对物流课程的讲授多是引进概念多,自身研究少,大多数学校只停留在介绍西方物流业的发展历史,阐释物流基本概念的层次上,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结合中国当前的物流发展情况,深入研究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向,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重角度去培养物流方向的专业人才。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物流教育底蕴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加强与国内高校或相应的高职高专兄弟院校的交流,使教师通过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建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做课题研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和研究解决本地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见习和进行工作实践,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3.构建合理的物流课程体系根据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原则,对传统的学科性三段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改良。着力突出专业课,并增加选修课。突出物流专业特点,使学生牢固掌握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物流科研与管理能力,强调物资、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物流专业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构建相关学科的支撑框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4.抓好实训环节,提高操作技能物流行业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行业,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综合性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的操作经验。(1)建立校内物流模拟实验室包括模拟仓储中心、模拟物流部、模拟货运港口、物流软件模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熟悉企业物流操作的流程,增强学生的操作模拟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主动与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开放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知识实践化,结合校内物流模拟实验室的模拟训练经验,真正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物流操作能力的毕业生,培养出符合企业实践需要的实用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

    注意事项

    本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