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中日比较论女性劳动的双重负担.doc

    • 资源ID:196850       资源大小:14.8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中日比较论女性劳动的双重负担.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中日比较论女性劳动的双重负担【摘要】女性是重要的劳动力,同时又承担家庭责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发挥女性作用,又减轻女性的工作、家庭双重负担,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劳动科学的角度,就中日两国女性劳动的现状、相关法律和问题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女性劳动提出建议。【关键词】女性劳动;中日;双重负担;健康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提倡“男女平等”,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妇女的就业机会,努力改善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根据政府统计,至2004年底我国女性就业人数约为3.37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8%。但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深入,出现了女性就业难、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大等问题,感到身心疲劳的女性越来越多。为了减轻女性的工作、家庭两重负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就有必要对女性劳动的方式进行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女性劳动虽然因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有很大区别,但传统文化背景又有相似之处,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劳动科学的角度,就中日两国女性劳动的现状、相关法律和问题点进行比较,对我国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兼顾提出探索性建议。1女性劳动的现状1.1日本女性劳动的现状1.1.1劳动力人口、就业者、雇用者的状况1: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调查的结果,2006年女性就业人数为2277万,占就业总人数的41.6%。从行业类别看,“批发、零售业”最多,占女性就业总人数22.0%,接下来是医疗福祉、服务业和制造业。从职业看,“事务工作者”最多,占女性就业者总数的31.2%;接下来是“专门性、技术性职业从事者”、“服务业从事者”等。从雇佣形态看,长期雇用为1763万人,占女性雇用者总数的78.1%,临时雇用为437万人占19.4%。1.1.2劳动条件的状况: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薪金构造基本统计调查的结果,以男性薪金为100.0的话,2006年女性一般劳动者的所定内给与额为65.9。男女间的工资差别,主要是由于工龄、学历构成、职务、职称、劳动时间等男女差异造成的。1.2中国女性劳动的现状:根据2005年国务院的统计,2004年底城乡女性就业人数约为3.37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8%;全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数为4227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38.1%。女性的就业范围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广泛分布。近年来,中国妇女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有所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速见缓,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女性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计算机、通讯、金融、保险等高新技术领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自主创业的女性增多,以中小企业家为主的女企业家已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0%左右。2女性劳动的相关法规2.1日本女性劳动的相关法律2:日本关于女子平等和劳动保护的法规如下:(1)劳动基准法(1947年):日本的劳动基准法是按宪法精神制定的劳动的基本法律。全条文由13章,计121条构成。(2)关于在雇佣领域确保男女均等机会以及待遇等的法律:全条文由4章,计28条构成。(3)关于育儿休业、看护休假等进行育儿或家族看护劳动者的福利的法律(1999年施行)共6章、计58条,规定了“育儿休假”、“看护休假”、“深夜业的限制”等条例。(4)关于短时间劳动者雇佣管理改善等的法律(1993年施行),规定了女性作为短时间劳动者时的雇佣方法等。2.2中国女性劳动的相关法规:在我国一贯重视女性的就业平等和女性劳动保护。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10月1日施行)等法律保障女性的就业平等权利。另外,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9月1日施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1月实行)、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1993年11月施行)等对女职工的劳动卫生保护作了具体规定。3女性劳动的问题点3.1日本女性劳动的问题点:日本女性劳动的主要问题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劳动力率曲线呈M字型。日本在二战后,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雇佣模式。大多数女性在结婚、生育期辞职,因此2539岁劳动力率下降,特别是3034岁离职率达到高峰,育儿告一段落后的40岁开始多数女性重新又回到劳动市场。所以,日本女性的年龄阶级别劳动力率曲线呈M字型。(2)基于性别分担意识的职业意识3。日本女性一般抱有“有了孩子就辞职”的意识。现在,“继续工作型”(即使有了孩子也不辞职继续工作的)从1992年的26.3%升到2002年的38.0%,但是,即使想继续工作但借生育之际离职的女性依然很多,其原因主要有保育所配置的滞后或家族的支持不足等。(3)工作、家庭兼顾的困难。在日本,工作和育儿的兼顾在时间上、体力上感到负担大的女性很多,从职业女性的家务时间看,日本女性平均为3小时10分4。这也是阻碍女性全职工作的大问题。3.2中国女性劳动的问题点:建国后,国家提倡“男女平等”,消除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男女平等原则是我国历次宪法中所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建国初期,国家用行政手段保证城市妇女的广泛就业和婚后的连续就业,推行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以福利形式保证子女进幼托机构以及实行优惠的女职工“五期”(经、孕、育、乳、更年期)的特殊劳动保护5。这些使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作为正式员工几乎和男性无差别地从事工作。原则上女性自参加工作,其间除了短时间的产假之外,在生育后也不辞职一直到55岁退休为止,因此劳动力率曲线呈倒U型6。家庭面上也是男女共同承担经济责任,分担家务劳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女性劳动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女性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前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女性成为下岗、早期退职的主要对象。近年来,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也成为一大问题5。同时,就业形式和劳动条件也发生着变化,如自主创业、向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等流动,另外还出现了临时工、钟点工等非正式雇用形式。这些使女性的劳动状况日益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根据政府的调查7结果,现在中国女性劳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从整体看女性就业者人数有减少的倾向。和1990年相比,男女的在业率都有所减少,但女性从76.3%降至63.7%,与男性相比减少幅度更大。18岁到49岁城镇女性的在业率为72.0%,较1990年减少了16.2个百分点。(2)男女收入差异有扩大的倾向。1999年城市女性就业者的平均年收(7409.7元)是男性平均年收的70.1%,收入差异比19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这主要与在业状况和职业层次直接相关。(3)兼顾工作和家庭成为在业女性一大负担。统计结果显示,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衣、打扫整理等日常家务都由女性为主承担。中国的女性虽然得到丈夫或家人的协助,但女性的家务时间平均为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这对于有职业女性来说是很大的负担。4女性劳动的中日比较中国和日本的女性劳动,因为历史发展和国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比较两国女性劳动的现状和相关法规,主要可概括为以下特点:4.1劳动状况方面。两国的女性就业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也呈现不同特点:(1)我国女性就业人口多,劳动力曲线呈倒U字结构;在业率高,但有降低趋势;就业范围广,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最多,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人员为最多,近年来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日本女性受传统的男女性别分工影响很大,就业结构呈M字,30-34岁的就业率呈低谷。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影响,女性劳动的质和量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行业分布以商业、医疗为最多,职业分布以事务工作者为最多。(2)在婚后的生活方式选择上,日本女性有“继续工作型”、“阶段工作型”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中日比较论女性劳动的双重负担.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