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政府政策谈对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doc

    • 资源ID:196869       资源大小:17.3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政府政策谈对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政府政策谈对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一、新中国政府政策演变对农村贫困的形成从1952到1978年这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继承的是饱经战乱落后的农业经济,当时发达的重工业部门被看作是国力和成就的象征,这种观念被政府中领导人所认同,于是自然而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是构成城乡差异的形成根源,在本质上,这种政策可以认为是通过吸收农业剩余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和对城市进行补贴试图达到工业化。国家实行掠夺农民的价格“剪刀差”政策,使本来不景气的农业与处于贫困状态中的农民的处境雪上加霜,严重地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此时的政府以低价获得农产品,对农民的利益有极大的损坏,极大的损坏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一种聚焦短期利益的短视的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到1985年左右的时期内,在亚洲四小龙崛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进行了反思,挑战传统的观点,对农产品市场逐渐放开,劳动力和资本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流动。从1986到1993年,城市改革和再分配,政府采取经济发展向东部倾斜的政策,以牺牲中西部经济发展为代价,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差异的扩大,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这种扩大的地区差异就意味着城乡差距的扩大。同时各种制造性障碍如户籍制度和相关的就业政策,仍然严重制约着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而城市居民继续享受着住房、教育补贴、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等福利。而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则被排除在这种福利体制之外。这种福利保障的系统性倾斜,阻碍了农村家庭向城市的永久性转移,成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实际上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城市。无论是国家的财政投入,还是社会投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有扩大之势。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点1.82: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到1990年城乡收入比为2.2:1,1995年为2.71:1,2004年,则达到3.2:1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从1993年至今,我国政府倡导地区平衡发展战略,继续改进劳动力的流动性,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城市就业状况的恶化,地区发展政策逐渐向比较平衡的方向发展转变。1993年以来,中央政府更多地考虑中西部更大地区的开放和发展问题。户籍制度有所放松,一系列城市福利体制改革促使农民向城市转移。虽然经济改革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有所下降,但是一系列不利于农村人口的政策依然存在,比如对于劳动力流动的规定继续保留着其歧视性而地方性就业政策仍然给与城市人口以高度的优先地位,另外通过各种收费渠道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本,以“再就业工程”的名义通过惩罚手段诱导企业用本地失业工人代替外来劳动力,这些政策的实行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农村收入渠道单一,把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城乡收入差距下降的趋势能否继续,将仍然取决于政府政策的总体方向。二、政府政策造成农村贫困的几个主要方面农村贫困是"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它是由多种因素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互动造成的。改革开放前,我国所实施的多项国家政策,包括城乡隔绝政策、农村经济政策、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消极的人口政策,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使本来贫困的农村变得更加贫困;改革开放后,尽管上述政策有了极大的改变,但其恶劣影响暂时还难以消除,对农村发展依旧发生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农村的贫困成为中国最大的问题。家庭承包责任制所针对的仅仅是农民激励问题,财政又承担了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成本,所以开始是城市居民没有遭受直接的损失,一旦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导致城市生活费用上升,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和福利水平相应的下降,他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补偿。由于政府深知政治稳定是进一步改革的前提,自然要对来自城市居民的压力做出反应,结果改革先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相对福利,继而城市居民对政府施加压力进行政策调查,从而导致有利于他们的收入再分配。这样,在政府政策上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也就无法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个大问题,城乡之间巨大差异的存在就成为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经济效率的巨大损失。很显然尽管有理由城市居民的政府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政府如果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农村弱势群体的仇富心理的巨大膨胀,所以政府的长期目标应该是推进市场的发育,改变城市偏向政策和制度,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如今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流动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他们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菜黄的脸上有着令人心酸的天真和真挚,他们因为劳累而打着哈欠,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农民工的轻型悲剧特征。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名义上是权力的主体,可是国家政策的不健全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司法和政治关怀,农民工的家庭在废墟的重压下承受着致命的威胁。政府把农民工问题看作是烫手的山芋,而政府政策同是面对地方保护主义的冲击,由于城市本地职工下岗日趋突出,而外来务工人员却占据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其数量往往超过本地下岗职工数量,于是在地方往往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排斥外来的农民工,试图把他们所占据的工作岗位转移给本地下岗职工。我们常常批判说企业主或经营者把自我利益作为一切雇佣关系的准绳,说他们道德败坏,而我们却因此常常忽视了政府政策上的诸多不足,比如没有建立有效的雇佣保障机制,没有采取恰当有力的手段对这个市场进行强有力的有效管制。根据系统论观点,我们把科技、经济和人口看成是三个不同的系统,他们以不同的等级序列同处于人类社会巨系统中,成为这个巨系统中的三个次级系统,各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由于系统本身固有的开放性而结成各种耦合形式。我国的农村在这三个方面的现状是:文化素质差,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数量多,人口分布不合理。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国家政策实施科技兴农的瓶颈和障碍,农村整体科技水平的低下是我国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徘徊不前,科技不能给经济、人口输入先进的技术,使后两者只能在简单再生产的低水平上徘徊。在我国农村经济方面,总体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困难重重,比如缺少发展农村经济必要的资金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支出和贷款不足等等。农村的人口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由于农村科技水平的进步,大量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种现实状况造成农村转移劳动力成本的加大,极大的增加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担。这三个次系统彼此产生逆效应,成为农村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我国至今仍有占63的人口在农村,有占近5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5。从进出口来看,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额为514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11548亿美元的比重为4.5%,而其净出口额为-46亿美元,对农村GDP的贡献率为负数。经济的落后导致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问题普遍存在。“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这一著名论断至今仍然没有过时。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没有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崛起,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崛起。造成农村贫困的因素很多,我认为比较实际和比较全面的说法是李昌平先生在中国农业大学做过的一片演讲造成农民贫困的18大因素中所叙述的,文中指出造成中国贫困的重要的因素在于制度和结构,制度主要包括产权、贫困、社会保障、金融、税收、资源的配置、教育、就业、工资、土地、干部、法律、科技进步、市场主体、户籍、招标、监督、代理这18个方面,制度性贫困造成了结构性贫困。在我国的整体结构方面,我们国家存在很多二元,比如说,城乡二元、东西部二元、工农二元、当官的和老百姓二元、劳动和资本的二元、穷人和富人的二元、主流和边缘的二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二元、实物经济形态和虚拟经济形态的二元,产业链条高端与低端的二元。这些二元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上述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所有的二元对立中,一个是处于弱势,一个处于强势,强势从弱势中获取利益。现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极少数人掌握着全社会85%以上的财富,并且,财富还在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从政府政策谈对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