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关于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doc

    • 资源ID:197066       资源大小:18.2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关于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关于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村“留守9"g-"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违法犯罪现象急剧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户籍管理壁垒是制度原因;家庭教育缺失是直接原因;学校教育失当是主要原因;社会教育缺位是重要原因;“留守少年”的自我觉悟低是主观原因。预防“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必须多管齐下,各方配合。关键词农村;“留守9"g-;违法犯罪;户籍壁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在广大农村产生一群监护缺位的“留守少年”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亲情的长期缺失或缺位导致“留守少年”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障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004年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件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少年”。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频发,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一)户籍管理壁垒是造成“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制度原因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标志着中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并导致户籍壁垒的产生。户籍壁垒的影响表现在:1户籍壁垒导致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改革前中国社会中的资源是行政性分配,而不是由市场进行配置。比如,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人,城市中的教育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人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自己来负担。这就导致农村人与城里人在教育等公共资源的占有和享用上存在极大不平等。城里学校各项设施齐备条件优越,而农村学校的师资及各种教学设施却短缺,并且农村子弟要进城上学还要受到多方面的不平等待遇。这种不平等待遇的长期影响使得农村孩子出现诸多性格缺陷:自卑、孤僻、偏执,这些不良性格一旦遭遇社会不良诱因,就可能导致违法犯罪。2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少年”这一群体的产生。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两种不同的社会成分。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而农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工进城务工还受着很多不公平待遇,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由于基础教育以户籍为升学地域标准,农村的孩子到城里上学需交建校费、插班费等额外教育费用,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少年”。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基于户籍壁垒原因目前全国16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1000多万人。可见,从根本上讲“留守少年”问题是户籍管理制度导致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很多地方的生活质量较改革前发生了质的飞跃,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缺乏先进文化载体,也没有一些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农村少年儿童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贫乏。一些人东游西荡,或结伙聊天、玩牌、玩电子游戏,直接诱发打架斗殴、赌博以及偷窃、抢劫等犯罪。(二)农村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缺失直接造成的。1重“养”不重“教”。在“留守少年”中,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有的是父母双方外出,父母双方外出的农村“留守少年”的寄养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隔代监护,即孩子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一种是委托监护,即孩子生活在亲戚、朋友或者老师家中。总体来看,那些单亲外出的孩子绝大多数与其母亲一道生活。在这些家庭中,“父母”这一共同角色组合由母亲一人承担,孩子们实际上长期生活在父亲缺位的单亲家庭中。那些双亲外出的少年儿童通常有80左右被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组成隔代家庭,少部分寄养在其他亲友家中,也有的独自生活,成为父母健在的“孤儿”。隔代监护的,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在40岁以上,且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双方难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委托监护的,监护人一般在感情上达不到对待亲生子女那样的程度,从而使孩子感受到寄人篱下的痛楚,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亲情呵护,这是其他心理环境都难以补偿的。这两种监护人通常会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较多,对心理和精神的需求却关注较少,往往重“养”不重“教”。“留守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引导、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因此走上犯罪道路。2父母亲情缺位。这表现在很多家庭亲子联系缺乏,父母放任不管或关爱肤浅。由于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留守少年”亲情疏远,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受制于现实困难或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停留在较为肤浅的方面,给足零花钱,买来新玩具,苛求高分数,而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不够重视,造成许多“留守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空。由于留守生活的磨练,这些孩子过早地对“钱”有了深刻的体会,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拜金主义在他们的思想中蔓延。”留守少年”正处于成长关键期,智力发展尚不健全,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缺乏对自己行为评价的能力。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长期放任不管子女,或关爱层次的肤浅,他们的外出给孩子留出巨大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一些人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会了打牌赌博,有的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部分“留守少年”由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家庭结构残缺。“留守少年”中家庭破碎的比例较高。农民工大量的外出流动,推动农村离婚率的节节攀升。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起点,父母离异而导致家庭的破碎,使“留守少年”雪上加霜。父母离婚让他们体味的是离别之痛,思亲之苦,如今他们又过早失去了父母之爱,家庭之乐,经济上缺乏保障,内心愈加痛苦。由于长期的心理失衡,产生了对社会、集体、他人的不信任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一些留守孩子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产生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一些人变得内向孤僻,萌发自卑感与不幸感,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不服管理,受到老师批评或与同学发生矛盾,就离家出走、逃学等。这些人一旦遭到外界的不良诱惑,极易步入犯罪歧途。(三)学校教育的失当是引起“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1重智育,轻德育。美国道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可唐纳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尽管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许多农村学校还是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规范教育不够。一旦学生升学无望,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随之辍学,流人社会,在家里无人管束的情况下,受不良因素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2师资短缺,法纪教育流于形式。教师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由于农村条件艰苦,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困难、待遇偏低导致农村合格师资流失现象严重,阻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管理和教育的不到位,使得一些学校的法纪教育方法、内容、形式比较枯燥、呆板,难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关于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