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创造性劳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doc

    • 资源ID:197317       资源大小:14.1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创造性劳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创造性劳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根本上说要依靠创造性劳动。对创造性劳动及其相关范畴的深刻认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觉性,而且可以提高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一、创造性劳动是人类进化的决定因素劳动决定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如果我们把人类劳动进一步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又可以进一步发现,创造性劳动是人脱离动物的根本力量。动物与人一样,也要生存,因而要为它所必需的生存资料而奔忙。但是,动物的生存行为不是劳动,只是一种活动。动物的这种生存活动是本能的,或者说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在这种低级活动中,虽然也不乏一些精彩的表现,但都无法同人的劳动相比。这是因为,人的劳动是有意识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则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的活动。这一根本区别,就决定了人有不断发展的前景,而动物则只有变化的可能。发展是指人由于自己劳动和意识的进步,而使自然界不断为自己服务。而变化是指动物面对自然界的变化,消极被动地去适应,并使自己得到改变。人类早期,创造性劳动还只是偶然发生,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混淆不清,难以准确辨认。当时,人的意识还处在低级的萌芽状态,因而对劳动的认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和不稳定的。原始人类在千百次的投掷石块中,感觉到锋利的石头比圆滑的石头有更大的杀伤力,用锋利的石头劈砍树枝,既省力,效率又高,于是对锋利的石头有了初步认识,经过创造性的思维,便发生了创造性的劳动加工,出现了最原始的工具,从而开始了人类脱离动物的漫长进程。但是,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创造性劳动的火花被漫长的重复性劳动所淹没是必然的,所以人类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长达几十万年。其中,人类在劳动上所取得的创造性进步微乎其微,重复性劳动使制造工具的技艺一代一代相传下去,而没有多大改变,看上去更像人的遗传因素。人类劳动向高级形态发展,最主要的标志是创造性劳动的数量和水平的增长。正是创造性劳动的不断增长,构成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内容,并驱使经济和社会关系不断演变。二、创造性劳动是现代经济演变的主要动力解释资本主义的变化,是认识现代经济的基础。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状况时,虽然没有提出创造性劳动的概念,但在很多地方涉及了这一问题。现在,我们在马克思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对创造性劳动的分析,就能发现它是当代复杂经济现象背后的支配力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是从剩余价值生产中产生的。不过,马克思没有像空想社会主义学者那样,主要从伦理关系上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而是从剩余价值生产所表现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从对生产力破坏的角度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生产力的观点看,资本主义生产的积极和消极的方面,都源于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早期,正是剩余价值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人的收入大大低于所创造的价值,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有条件进行较高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使人类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文明成果得到快速扩展。但是,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又隐藏了一对矛盾,一方面工人的收入低而稳定,另一方面在积累的驱动下,生产呈现出无限扩大的趋势,从而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出现了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在早期,西方各国通过开拓世界市场,缓解了危机的发生。但是,经过上百年的武力开拓,当世界市场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后,市场扩大的运动则趋于停滞,于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就开始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19291933年灾难深重的大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加剧,其社会矛盾也日趋激化。资本主义危机发生、发展的实际,证实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发生转机。尽管西方国家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没有消除,但其程度却有所减轻,至少没有再出现1929-1933年那样的大危机。这种情况,虽是西方国家加强宏观管理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形成危机的某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创造性劳动的质和量出现大的增长,引起了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分工迅速发展。一个现代化企业内的分工繁多而细致,专业化越来越强,科技人员和白领工人数量大幅增加。创造性劳动、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又引起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系列变化。首先,劳动者状况发生了微妙变化,在劳动者的不懈斗争和反抗下,资方为了维持生产的竞争力和正常运转,被迫向劳动者支付更高的工资,社会消费水平得到提高。例如,在一个自动化的企业里,只要个别技术人员离开工作岗位,生产就会受到致命打击。因此,劳动者特别是脑力劳动者,与资方斗争的实力得到加强。其次,积累开始从货币资本积累向知识资本积累转变,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不仅没有因消费比重增长而削弱,反而因创造发明增多,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取代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它还得到了加强。在现代社会,有价值的创新发明,往往比货币资本更重要、更难得。最后,创造性劳动造就了更多的新产品,并不断更新市场。所有这些新情况,都是危机减弱的重要原因。现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依靠低劳动成本和低附加值产品来扩展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只能通过保持高的货币资本积累率来实现较快增长。但是,这种发展方式潜伏着深刻矛盾:一是国际市场的扩展一旦停止或放慢,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就会加剧,并引发深刻的社会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未能迈过这个坎;二是在一定时期我国保持较高的货币资本积累率虽然是必要的,但长久下去,也会积累社会矛盾,而当我们过度调低货币资本的积累水平,过度提高收入和福利水平,又势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带来更严重、更深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党中央在这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创造性劳动,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技术创新,就是要使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内涵,从以低成本、低收入的重复性劳动为主,尽快过渡到以高收益的创造性劳动为主,避免重蹈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高速增长后出现停滞和衰退的覆辙。三、创造性劳动是理解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马克思认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建立,取决于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消失,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消失,以及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等条件的实现。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这三个判断,曾困扰过我们许多同志,对此也形成了许多不同解释。而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从创造性劳动的角度出发,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想。其一,关于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消失。创造性劳动越发展,新的生产领域就会越多,生产分工就会越细致。因此,从生产力角度看,分工永远不会消失,消失的是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现象。马克思把未来社会看作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而分工则与此相对立。他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7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这是因为,“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个人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只要人还受利益驱使去服从分工,“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末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同上,第37页)。那么,怎样才能消除个人服从分工的现象呢?这取决于以创造性劳动为核心的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工作日中用于物质生产的部分越小,个人从事自由活动、脑力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就越大。只有当这种趋势在未来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个人服从分工的现象才会消失。例如,“社会在6小时内将生产出必要的丰富产品,这6小时生产的将比现在12小时生产的还多”,因此,“所有的人都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创造性劳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