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内容提要“地方精英”只是西方话语的一个研究表达,而不是乡土社会的存在实体表达。无论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资源还是基于社会现状,“士绅”这一话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和认知意义,都不是“地方精英”的话语所能替代。在20世纪前期剧烈的社会政治变迁中,士绅仍然成为乡村权力结构的主体,只是此时的士绅构成却并非局限于功名、身份,其来源和出身已呈多元化趋向。士绅阶层的构成要素已有所变异,然士绅之传统功能和角色却并无质的变化。士绅话语仍然揭示着民国乡村权力的结构性特征。当然,构成要素的变动虽然也展示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向,却只是在原型中有限地扩充。关键词士绅构成要素乡村权力20世纪前期国际学术界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从皇权研究到绅权研究,并从士绅研究到地方精英研究的转变。这一转变当然标志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标志着研究视角和理念的演变。已有的研究成果关注着在传统与近代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士绅阶层与地方精英的时代性差异,认为“士绅虽然生活在地方社会,但是他们的活动在国家场域。地方精英研究关注的是帝国末期,而且是在国家政权以保甲制渗入并分解传统的村庄共同体社会之后,相对于前一时期来说是一个较混乱无序的时期,针对的是地方社会中起实际作用的人物关注的是地方场域。”所以表面上看来,二者虽然都是“乡居”的权势力量,但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并非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延续乱世的地方精英并非完全由治世的士绅转变而来。”①不同于传统时代,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权力是由地方精英而非由士绅支配。“地方精英是在地方舞台上指县级以下施加支配的任何个人和家族,这些精英往往比士绅的范围广泛得多,也更具有异质性,既包括持有功名的士绅,也包括韦伯论述过的地方长老,此外还有各种所谓职能性精英,如晚清的士绅商人,商人,士绅经纪,以及民国时代的教育家、军事精英、资本家、土匪首领。”②“他们的场域是‘地方舞台’,他们的首要特征是在地方发挥着实际的支配作用。”③①李培林等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②李猛从士绅到地方精英,中国书评总第5期,1995年。③李培林等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第88页。然而,清末民初的历史演变进程,即使在乡村社会层面也并非是地方精英替代士绅的历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