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对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补偿问题的思考.doc

    • 资源ID:197719       资源大小:10.6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对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补偿问题的思考.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对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补偿问题的思考摘要:精简退职是一个我国政府至今仍未解决的历史难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作者主要从解决问题的方式入手,探讨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由精简退职产生的问题。关键词:精简退职赔偿救助1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产生的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帮助国家克服困难,一大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下乡支援农业建设,在农村生产第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人成为后来的精简退职职工。精简退职解决了当时国家的困难,被精简退职的职工后来却由于或生理、或疾病、或意外、或其他原因,他们逐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而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越来越困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直到今天它仍是某些农村地区比较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精减退职老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救助政策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精简退职引发的社会矛盾,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消除,相反,由于救助政策在救助对象、救济数额等问题上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公平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主要从赔偿的角度考虑是否可以由国家统一对精简退职职工作出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从另一个视角探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精减退职的问题。2精减退职职工是否应该得到赔偿为解决精简退职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台了相应的救助政策,对于救助政策可能引发的问题作者在其他文章里已作了详细论述。在这里,作者主要从解决问题方式的角度认为救助或救济这种方式对于精减退职职工而言是欠妥当的,甚至是不公平的,他们应该得到赔偿,理由如下:第一,从情理上看,这是我党历史上对精减退职职工的情义之债。这批老同志当年正值热血青年,怀着崇高的理想和满腔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祖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支援工业建设,他们抛家弃子;支援农业建设,他们不留恋城市的柏油路和霓虹灯。这是一种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和“大义”,也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当年,如果他们不能主动下乡支援农业建设,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就没办法顺利实施,也就没有后来国民经济的好转,我党的持续执政将面临严重挑战。第二,从法理上看,这是国家对私人劳动的侵占,至少是部分侵占。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虽然也凭劳动获得收入,但不是充分的。精减退职职工有的大半辈子,有的甚至一辈子在国家计划下安排劳动,没有劳动自主权,更没有享受充分的分配权,因此,到他们退休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未能为自己的养老或疾病留下一点积蓄,这不能说国家没有一点责任;第三,从改革的角度看,这是改革的成本。当前精简退职职工的困难不是由他们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甚至更早,他们已经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基本上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市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曾经说过,我们需要市场,市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众所周知,自由选择的结果除了效率,还有优胜劣汰。市场条件下,精减退职职工由于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凭劳动获得收入的机会越来越少;在特殊历史时期,他们没有也不可能积累其他方面的生产要素,凭其他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市场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越来越低,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贫困。可以说,市场首先淘汰的就是他们。所以,改革是对他们利益的侵害,这是改革必须计入的成本之一。按照市场的要求,我们必须为他们的牺牲作出补偿。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认为这也是市场完善、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3谁来承担对精减退职职工的赔偿如果对精减退职职工的赔偿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由谁来承担这个赔偿责任?3.1原精减单位支付按照政策,各省对精减人员扩大救济范围,提高救济标准,所需经费采取由原精减单位支付的办法,可以说,原精减单位对它们的精减退职职工承担了部分赔偿责任。如果原精减单位是尚存的事业单位,也许说得过去,企业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组织与精减退职职工一样,除了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并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精减即便解决的是企业的困难,这个困难从根本上讲是属于国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它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历史的欠账不应成为它们现在经营的负担。3.2地方政府负责按照政策,各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财力条件,制定了进一步解决精减退职职工生活困难的规定,可以说,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国家政策没有覆盖的本地部分精减退职职工的部分赔偿责任。问题是各省的实际情况和财力条件,特别是县级财政的差异性很大,执行的标准和覆盖范围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平将会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会因为财政的原因阻碍政策的落实,可能会使矛盾更加激化。3.3中央政府负责按照政策,中央财政一直承担了符合条件的精减职工原标准工资百分之四十的救济费。不符合条件的,如前所述,地方与企业分别承担了对其中一部分人的救济,另外还有许多人从未享受过任何救济。一样的遭遇不一样的待遇,这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要想全面、彻底破解这个历史难题,我认为必须统一由中央政府来承担这个赔偿责任。理由如下:首先,这样的问题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够解决。因为这不是哪个企业、哪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全国性的问题,不是哪个企业、哪个地方政府能够解决的,只有中央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安排,才能解决。还有,它之所以成为一个历史问题,是因为十年内乱和财政困难,当时无法解决;现在我们国泰民安,财政更不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障碍。因此,只有中央政府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其次,中央政府不仅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义不容辞。精减职工的历史牺牲是对国家的,站在精减职工的立场他们应该得到国家的赔偿。站在当局的立场看,由中央统一作出赔偿更是意义重大:它是责任,反映了执政党对历史的担当;它是信用,维护了党和国家的权威;它是民心,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公平正义”、“和谐协调”的价值取向;当然,这也是社会道义、社会良知,我们不能推辞。第三,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可以说刻不容缓也恰是时候。我们不能再拖啦,时隔近50年,如果我们还不能对这些老同志有个交代,他们会寒心的,对于已经或将要过世的这些老同志而言,用含恨九泉来形容可以说一点都不为过。为提振经济,我们可以一口气拿出4万亿,如果我们能结合当前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拿出其中的一点点,一方面解决历史欠账,另一方面拉动内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社会问题比较严重的农村地区的社会矛盾,促进新农村建设。4如何确定对精减退职职工赔偿的数量如果我们对精简职工的赔偿是应该的,中央政府承担赔偿责任的推论也是成立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对精减退职职工经济赔偿的数量。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可以首先确定这些精减退职职工在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之前无偿为国家提供劳动的年限,以及一般离退休职工法定工作的年限,再参照今天离退休职工的工资标准,按比例给予补偿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对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补偿问题的思考.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