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寻求思想与行动的对话.doc

    • 资源ID:197765       资源大小:23.9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寻求思想与行动的对话.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寻求思想与行动的对话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构想,预设了我国宪政建设的理论起点与归宿。而当今,宪政命题虽然掌握了话语霸权,却仍有隔靴挠痒之嫌,甚至变成容不得他者的压迫性话语。说到底,是因为思想和行动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由此带来宪政建设成果的差强人意。摆脱建构理性主义的情结,为思想与行动寻求对话的平台,才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出路。关键词保守主义;构建理性;进化理性对中国宪政现状进行平心静气的思考后会发现,在当前中国,行动不可能超过思想的进度,就拿民主构建来说也是如此。民主政体是一个保守政体和妥协政体,即便社会上产生了斑驳陆离的新思想,大部分也会在协商过程中消解。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是一日千里的急行军,原因很多,如民主的保守性、历史传统的惯性、人口问题、民族国家振兴的需要等等。与此同时,思想的突飞猛进却是不可逆的事实。在思想与行动错位的情形下,思想界应多关注一下社会行动,行动者也应倾听一下来自思想界的声音,积极寻求二者之间的对话,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的宪政渐进之路,应不失为明智之举。一、在试错中演进的宪政史宪政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规范,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历史工程。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宪政问题,不仅要有细致入微的分析,更要置诸宏观的历史背景加以考察。追溯中国宪政的历史,一般要寻到清末立宪,而宪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却要更早一些。然而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和宪政行动每每以失败告终,林则徐被放逐,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昙花一现,清末立宪骗人骗己,辛亥革命成果拱手让人,南京政府的种种骗局,均留给国人无限惆怅。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宪政建设的契机,然而新中国的宪政和法治建设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法律作为一种统治工具的作用被认识到了,但是在保障人权和自由方面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却被忽视了。在毛泽东看来,法律就是一种专政工具,虽然他认识到法律要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权利,给公民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等自由,还要保卫人民进行和平劳动。1虽然人民的权利被提到,但很快被淹没于各种带有专政性质的社会运动中。反右斗争,“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阶级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带来的结果是法律虚无主义,人治主张更是大行其道,中国的宪政建设一次又一次被中断。改革开放开创了宪政建设的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十六字”方针,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立法、执法和守法都作了明确规定。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专门论述了民主法制建设问题,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我国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并进一步强调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及加强普法教育等。进入90年代,宪政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五大更是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涵盖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理性等理念,包括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程序、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内容。建设政治文明,关键就是要进行宪政建设和宪法变革。现代意义的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政治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政治的公开化和理性化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宪法里面找到起点,都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宪政得以实现。因此,加强宪政建设和宪法变革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构想,更是充满着理论创新的气息,闪耀着宪政哲学的光芒。这一战略构想实际上预设了我国宪政建设的理论起点与归宿。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把民主、法治、宪政的制度性因素有机地融会在一起,互相促进、协调配合,既要进一步扩大政治民主,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机制,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又要积极地推进法治进程,用新的法治理想、宪政理念去宣布社会转型的意义和必要性并籍此凝聚社会多数成员的共识,致力于培育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法律秩序,以推动社会向更为民主文明的方向发展。二、历史远未终结国人常说,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如今法治、宪政理念同样深入人心,这种深入人心究竟又是怎样一种状况,似有必要透过蔚为壮观的幄幔来一番审视。改革后的三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宪政史上最为明媚的春天。在这一背景下,宪政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困顿引起了学人无限的思考。有一个很明显的例证:“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官方话语,可是这一主张被提出后,一些类似的口号便时常见诸报端,大到一省一县,小到一村一镇,更甚者竟提出“依法治家”、“依法治山”、“依法治水”、“依法治校”等口号,让人啼笑皆非。当形形色色“法治”不断闪现于国人眼前时,人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对法治的信念也被消解殆尽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偏差,恰恰说明了国人法治观念的淡漠和对法治认识的浅薄,更重要的则在于脱离宪政来谈法治。宪政的应有之意是“遵守”而非“治理”,要求治者和被治者都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就是宪法。可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法学家所目睹怪现状之一便是:高高的被推崇为根本法、母法的宪法竟无法跨进司法殿堂的大门。恰如有人所言,在当今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没有任何一部规范性文件如宪法之重要,也未有任何一部规范性文件如宪法之无足轻重。这是因为,宪法的权威性没有树立起来,也从来没有被真正的信仰,更多的是被赋予了口号性、工具性和政治性。在极左的年代,随着“四大”、“备荒、备战为人民”等口号被写进宪法,宪法流为口号。而当今,宪政命题虽然掌握了话语霸权,却仍有隔靴挠痒之嫌,甚至变成容不得他者的压迫性话语。正如梁治平先生在为“宪政译丛”所作的序中说的,“修宪法虽易,行宪政实难”。如果说此类问题存在于认识方面的话,在制度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恐怕数不胜数。违宪审查制度、宪法司法化及宪法法院设立、司法独立、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城乡二元结构与户籍制度、资源配置与制度公平等,都是学者们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宪政史上,有一个人物是不能被忘记的,就是孙志刚。孙志刚案堪称“违宪审查第一悬案”,其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在人权保障方面,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于包括迁徙自由在内的诸多重要权利的讨论;在制度方面,促使国人对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因素加以反思,这里面包括违宪审查制度、警察制度、身份及身份证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对于孙志刚一案所引发的问题,人们关注最多的还是户籍制度和违宪审查制度。户籍制度已经被反复证明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绊脚石,并从这一制度导出的相关的不合理制度也都随着孙志刚案的披露而浮出水面。收容审查制度虽然被废除了,但它引发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了,但是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仍然步履维艰,户籍制度所牵涉到的像孙志刚一类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也仍然悬而未决。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经济方面效果卓著,在减少贫困方面也是成绩斐然,世界贫困指数的下降与中国贫困率的下降密切相关。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如收入分配方面,却出现了明显的倒退。世界银行报告认为,198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288,1998年为0.42。这一系数低于大多数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和俄罗斯,与美国接近,但高于东欧大多数转轨国家和西欧许多高收入国家,也高于印度和韩国。该报告还注明:对城镇住户进行的调查不包括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收入,并且调查主要记录的是劳动者收入,许多新贵被忽略。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基尼系数也大致相同,认为到20世纪末,全国基尼系数接近0.40-0.42。但是这一数据仍然没有考虑住房、医疗、教育等因素。如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话,相信中国的基尼系数会远远高于上述数字。有学者认为,在世纪之交,中国城乡综合基尼系数接近0.5。2果真如此的话,中国的贫富分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此外,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之大,在世界上也无出其右者。除了贫富分化之外,在卫生、教育、就业、性别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和社会排斥。宪政之曲在中国不间断地演奏了170年,回顾这段历史,其间的画面依然生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寻求思想与行动的对话.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