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明代江西役法之改革.doc

    • 资源ID:198100       资源大小:122.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明代江西役法之改革.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明代江西役法之改革一節四差之三驛傳銀四差之中,驛傳銀的發展,比較複雜。明初有糧僉馬戶和市民馬戶兩種。由於負擔額大,很早便形成了朋充的方式,即以一些殷實人戶為馬頭,以其餘單丁貧戶為貼戶。貼戶一般以錢銀代役,協助頭戶購買馬匹和供應糧草等工作。遇到馬匹倒死,貼戶亦需要負責分攤購買和運送另一匹馬的開支。這種方法一直維持到正德年間,也沒有多少變化。到了嘉靖三年盛應期在江西議行改革驛傳事宜,當年刊行的嘉靖東鄉縣志記載了改革之原因和內容,極具參考價值。編者首先解釋原來驛傳的安排和它的問題所在。他說“先是,驛傳編差,或糧多而出銀數少,或糧少而出銀數多,如紅舡,站舡,舊編不滿五十石,每歲計費九兩七錢零。馬舡舊編糧一佰餘石,每歲所費不滿十兩。且以隔遠都圖人戶幫貼,多被詭類相欺,苦樂不均,”11當時撫州府通判秦鎰把原來編僉驛傳的方式,改為“照糧科銀,以銀編差,順都順里幫貼。”12經過這次改革後,效果良好。到了嘉靖15年,臨江府的編僉驛傳銀的方式,仍沒有改變。嘉靖臨江府志記載當時的驛傳支出共9,606.08兩。它包括糧僉外省各驛馬價、南京衛、江淮衛、南康遞運所和臨江府的驛遞各人夫、船隻、鋪陳、料價工食等項。現據府志,把各項支出分為五大項目,開列於下1.(1)北直隸永定等縣驛上馬58匹,中馬4匹,下馬6匹,每匹編頭夫4名,每名分別編糧160石、130石和105石,每名編銀分別為42兩、38兩和35.33兩。11嘉靖東鄉縣志,上卷,頁43-44。12同注1。資料來源嘉靖臨江府志,卷4,田賦志,頁78-80。以下2.3.4.5各項同。2.(1)南京江淮衛水夫175名,每名編糧130石,每年徵料價銀5兩。3.(1)南康遞運所水夫80名,每名編糧120石,每年徵船鋪工食銀8.16兩。4.(1)蕭灘、金川、羅溪、玉峽四驛水夫、打船、鋪陳、站船成造、維修鋪陳各項合共1,920兩。5.(2)清江遞運所水夫440名,每名編糧90石,每年工食銀7.2兩,打船鋪陳銀0.4325兩,合共7.6325兩。到了隆慶年間,實行一條鞭法,驛傳的編派方式亦改為論丁糧僉派。與均徭銀相同,每二丁折糧一石,再加上扣除優免役的民米額,計算出每石之派銀數目。現據隆慶臨江府志,編成表18表18隆慶五年臨江府驛傳編銀表資料來源隆慶臨江府志,卷7,賦役志,頁4043。*原文為10,326.9兩,較此數多18.2兩。今仍據各縣總和。根據表19,臨江府驛傳銀在嘉、隆年間袛增加約7%,是四差銀中增幅較少的一項差役。到了萬曆25年,臨江府的驛傳銀額為6,431.7995兩,是原額的62%左右,跌幅較大。表19萬曆25年臨江府驛傳編銀表資料來源萬曆江西省大志,卷2,均書,頁1315。十四年後,臨江府的驛傳銀為5,156.79兩,較萬曆25年的額數再減少20%,其中清江縣的減幅竟達43%。表20萬曆39年臨江府驛傳編銀表資料來源江西賦役全書,臨江府,總頁1076,1123,1222,1170,1266及表19。總結一下嘉靖以來驛傳銀的發展,把各項資料編成圖3:嘉靖至萬曆年間臨江府驛傳增長趨勢。(原圖略,現改編為下列資料)嘉靖15年9,606.08兩隆慶5年10,308.7兩萬曆25年6,431.8兩萬曆39年5,156.79兩資料來源嘉靖臨江府志,卷4,頁78-80;表18、19、20。據上圖,臨江府驛傳銀在嘉、隆年間升幅較里甲銀、均徭銀為少。到了萬曆初年,張居工曾努力整頓驛站。由於相當見效,11故驛傳銀之跌便十分顯著。11參考簫少秋張居正改革(求實出版社,1987),頁135-140。1.第二節四差之四民壯銀四差之中,民壯是最後出現的。洪武初年,曾立民兵萬戶府,選民間勇武之人,稍加訓練,有事用以征戰,無事則復還為民,有功的人則一體陞賞。11此乃屬於民兵的一種,以輔助正規軍隊。此種民兵與後來的民壯是略有差別的。12到了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發生土木之變,英宗北狩,明政府遂令各處招募民壯,就令本地官司率領操練,遇警調用,事定仍復為民。13天順元年(1457),再令招募民壯,凡鞍馬器械等物,俱從官給,若本戶有糧者,免五石,又免戶下二丁,以資供給,更規定民壯若有事故者,不許勾補。14民壯初期的性質以臨時招募為主,到了弘治七年(1494),改以僉編為主。政府希望有一定的民壯數目,以補充已日形頹敗的衛所制度,保障地方的安寧。同時,政府為減低開支,索性把各項招募費用取消,改為向州縣人戶征發。15它更規定凡“選取民壯,須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精壯之人,州縣七、八百里者,每里二名;五百者,每里僉三名;三百里者,每里僉四名;一百以上者,每里僉五名。”16而僉取民壯,當於每里中財產丁口最多之戶內抽丁充應。17民壯既以人戶的丁糧為據,故其僉編,不久便規定每十年通行審民壯一次,遇有身故疾病者,悉與僉換,不許仍於本戶內勾丁。18到了正德年間,江西仍然規定民壯“論丁糧僉充,十年一次通計(江西)41,145名。”19當時袁州府曾奉例增設民壯數目,並規定“除宜春附郭外,其分宜、萍鄉、萬載各發一半回縣操守,一半編成甲隊,分三班輪流同宜春班隊操練新製堅利器械。”110此法是否通行江西全省,就不知道了。到了嘉靖三年,為了減少人戶的負擔,規定“將四百名以上者量減四分之一”,並加強訓練,嚴禁包占、差遣之弊。當時臨江府額設民壯數目為四千,但各縣編僉年分多寡不一,故沒有詳細的紀錄。111嘉靖十五年,臨江府的機兵(按民壯)共3,032名,它的僉編方法是“十年一編,丁糧相兼,每名編糧有定,人丁各計縣數,多寡不一,每年工食銀七兩二錢。”112現據嘉靖臨江府志,編成表21。11嘉靖江西通志(影印明刊本),卷一,藩省、民壯條,頁15-16。12梁方仲明代的民兵,載於氏著梁方仲經濟史論文集補編(中州古藉出版社,1984),頁172。13同注4。14同注4。15同注5。16同注4。17同注5。18同注5,頁173。19同注4。110正德袁州府志,卷二,頁14-15。111同注4;又卷22,臨江府,頁7。112嘉靖臨江府志,卷四,80頁。表21嘉靖15年臨江府民壯銀表資料來源嘉靖臨江府志,卷4,頁80。到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江西建昌府進賢縣曾“奉議隨糧帶徵,照項給解”,並把民壯分為精兵和常兵二種,給予精兵較多的工食銀。11隆慶年間,江西行一條鞭法,臨江府的民壯銀約為21,549.6兩(見表22)。11嘉靖進賢縣志,卷3,賦役,頁9。表22隆慶五年臨江府民壯銀額表(單位兩)資料來源隆慶臨江府志,卷7,頁45。比較表21和表22,我們發現兩者非常接近,反映民壯銀較為平穩。正如進賢縣所顯示,民壯的改革早在嘉靖末年出現,它以重新分配原來資源為主,故其額自然較其他差役銀穩定。到了萬曆25年,臨江府的民壯銀降為15,319.192兩,降幅約29%(見表23),反映民壯銀進一步降低。表23萬曆25年臨江府民壯銀額表(單位兩)資料來源萬曆江西省大志,卷二,均書,頁13-15。到了萬曆39年,臨江府民壯銀為14,979.13兩,較萬曆25年稍減2%左右。表24萬曆39年臨江府民壯銀表(單位兩)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明代江西役法之改革.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