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普惠制.doc

    • 资源ID:198121       资源大小:14.6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普惠制.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普惠制摘要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时,各国政府纷纷寻求解决之道,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有效地实施养老保险,建立以普惠制为基础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也有一些结点很难突破,制约改革的整体推进。为此,建议比照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支柱模式:以普惠制为基础;继续积极推进由个人缴费支撑的个人账户;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家庭养老。关键词普惠制;农村养老保险;民生建设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困境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2005年农村60岁以上老龄人口高达8973.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2.17,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6222.7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8.44。农村养老保险的困难在于以传统道德为依托的家庭养老模式日渐衰弱。家庭结构变化,规模缩小,所谓核心家庭比例增加,城市化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的“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的大量涌现,以及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都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家庭养老模式。1991年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比重还高达63,而到2001年这一比例就迅速降低到50左右。在此背景下,农村需要确立新的养老保险模式。因此,很容易将改革的思路与城市养老保险改革并轨,提出“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筹资原则。然而,农村养老保险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在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下,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差异巨大,农民没有主要依靠自己实现养老保险的能力。因为就农民整体而言,其基本收入还是来自于季节性的农产品收获,其特征是靠天吃饭,水平低且不稳定,但是由于有土地为依托,生存尚有最低水准的保证。其收入用以维持低水准的日常生活尚可,而满足子女教育或大额医疗开支则明显力不从心,往往要背负较长时期的债务,无力顾及若干年后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甚至连温饱还没解决,承担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而作为农民最有价值的资产土地,因受现有制度限制,并不能在养老保险上发挥应用的作用。并且在大多数地方,农村集体经济没有力量提供必要的补贴,政府实际上也没有投入资金,三结合模式变成了农民自己交费,自愿参加。所以简单地将以个人缴费为主的城市养老保险模式复制到农村,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养老保险需要与可能存在较大的距离,没有体现社会养老保险应有的互济功能,“保富不保穷”,社会保险的性质被模糊,实际上与商业性保险的性质已经很接近。而且在很低的筹资水平上,还要规定收取3的管理费,实际上因为其没有财政来源,只能靠吃管理费来维持,管理费比例往往高于3的比例。金维刚在四川的调查结果是农村养老保险机构提取的管理费要占基金的13,这意味着农民把钱交给保险机构,还不如存在银行。加之管理层次低,监管不力,跑冒滴漏比较严重,运营风险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很低,该制度明显缺乏可持续性。尽管政府依靠行政的力量强力推进,但最终结果必然是困难重重,难以为继。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确实经历了一个逐渐增长到衰退的过程。截止1997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97个县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覆盖农村人口达到7452万人,只占整个农村人口的10左右,年度基金积累42.2亿元。但是从1998年后农村养老保险开始了较大幅度的衰退,到2005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降低到5422万人,年度基金积累只有31亿元。”2006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仅占农村总人口的7.22,2007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171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40亿元。显然,现有的模式并不成功,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既使能够维持目前的水平,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过低,所谓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是有名无实的。而不能将农村人口的大多数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养老保险就是针对少数人的,就称不上是“社会养老保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又面临资金来源的缺口,这一矛盾不解决,农村养老保险还是一个死结。令人感到急迫的是,考虑到不断加速的农村人口自身老龄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年轻人口流向城市的双重压力,农村养老保险改革不容我们长期拖下去,必须尽快解决农村养老保险的模式问题。二、普惠制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的唯一出路我们认为,在农民收入与养老保险需求存在很大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将其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实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有效地实施养老保险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以普惠制为基础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从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经济予以辅助,国家财政提供政策扶持,改为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个人缴费为辅,乡镇企业缴纳作为补充。将政府推向前台,使其承担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责任。现阶段,提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要以政府为主要责任者,推行的养老保险,其意义在于:第一,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工业化政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现在强调反哺农业、农村与农民,政府承担主要的养老保险责任,实际上是对过去因发展需要对农村与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分配亏欠的一种补偿,并不是额外的优惠;同时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差别、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最实际的行动,从道理上看是完全讲得通的。第二,与上述理由相关,无论从农民长期以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从公民的基本权利考虑,农民都应当更多地分享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果。象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尼泊尔这样的低收入国家尚能采用普惠制的养老保险,我们没有理由推脱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建设中的主要责任。如果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基本被排除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不能任由民生建设的阳光再次越过广大的农村和农民。第三,从策略上考虑,农村的养老保险一直在拖整个社会保障改革的后腿,政府在此多承担一些责任,可以迅速消除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障碍,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制度统一就会更加迅速地推进。从大处算账,无疑也是划得来的。第四,对农村养老保险采用普惠制,人们最大的疑虑是财政能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农村养老保险尽管涉及面广,受益人多,似乎总的支付额度也不会小,但实际上由于农村整体收入水平低,养老金支付需求并不高,对财政的压力没有预想的大,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对此,我们只需做最简单的测算就能说明问题。如果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为目标,依据较高标准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依据2006年的数据,占当年全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415.47元的41.40,对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能够起到保底的作用。这样以7000万65岁以上老人计算,每年整个财政需要支付700亿元,只占2008年整个国家财政收入5.4万亿元的1.3。相比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中央财政当年投人养老保险高达2930亿元的资金和439亿元的年度增量,此举对中央财政形成的压力并不大。即使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城市化导致农村老龄人口的相对增加,也没有达到需要财政谨慎考虑其负担能力的程度。即使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按照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牵头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2006年完成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得出的预测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2亿人的较高预测水平,假设城乡老人各占一半,按照目前的水平计算,每年需要财政支付的养老金不过1600亿元。当然,届时每年11300元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基本生活的需要,但是同理,20多年后国家财政收入也会有大幅度增长,两相比较,不会对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构成挑战。第五,普惠制的养老保险涵盖范围广,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农民作为相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准。特别是将农村低保老人的社会保障涵盖其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消除贫困,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第六,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这个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农村老年人口在经济上基本可以自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二是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关系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切换,消除了其自由流动的阻碍。因此,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最后,从制度层面上看,普惠制的养老保险没有缴纳税(费)的过程,核定受益人相对容易,支付可以依托金融机构进行,因此,相对而言管理成本低,简便易行。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普惠制.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