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解读.doc

    • 资源ID:198148       资源大小:13.7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解读.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解读摘要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人为本”的改革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所在。“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是要坚持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人民,改革的主体定位是人民群众和改革成果要为人民群众共享。我们党已将执政的重点指向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和谐社会;改革;以人为本;民生观;共建共享一个发展的和谐的社会,必须依靠人们长期的努力去创造。社会历史的规律本质上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它是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实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样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而是生活在现存社会制度中的“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像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1因此,马克思考察历史的“现实前提”是“现实的个人”,而对“现实的个人”考察又是通过对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进行的。所以,以个体本位为基础的改革,强调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主体性,承认个体是经济的细胞和元素,并且也确认个体的权利保证和正当私利的合法性。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并行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改革方向必然要求重塑政府权利和个人权利,应重点考虑如何缩小政府权利、扩大和实现个人的权利,落实个人的主体地位。因此,确认个体权利和价值的以人为本的改革,体现了改革的本质回归,它使得改革的动向从权力本位回归到了权利本位,使人在改革的过程中具有主体的意义,这也是改革获得“合法性”即社会公正性的基本前提。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还是实现自身利益、加快改革、深化改革的根本力量。邓小平指出:“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2只有以人为本,方可最大限度地开发以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资源,为改革发展形成一种持久有效的推动力量;只有以人为本,我们的改革才能真正深化、完善和突破,改革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改革观。简言之,就是要坚持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人民,改革的主体定位是人民群众和改革成果要为人民群众共享。一、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人民改革,绝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改革有着鲜明的目标指向,那就是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在改革中始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的改革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改革为了人民,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改革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坚决纠正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等。改革既要有“看得见的成果”,更要有群众切身感受到的“看不见的成果”,比如社会安定、就业充分等体现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的成果。为人民改革,还要“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邓小平曾明确提出:“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3二、改革的主体定位是人民群众谁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主体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改革是全人民的改革,改革需要吸纳广大群众参与。具体说来,所有的改革都应该让利益相关者参与,既参与改革的设计,也参与改革的评估,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参与权、表达权、讨论权乃至投票权,参与的过程就是信息披露的过程,也是各种利益表达的过程。考察过去30年间种种改革措施就可以发现,获得成功的所有改革措施,最初都始于民众的自发努力。民众是天然的变革者,尽管他们自己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努力的广泛经济、政治与社会后果。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联合进行的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为我们下一步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此,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4正因为广大农民是这场农村改革的真正主体,所以我们的农村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可见,只有充分调动改革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改革主体接受并主动参与改革,改革才能顺利推进。邓小平赞誉全国人民和全党支持改革,他说:“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5值得指出的是,现在改革的一些具体过程中,改革的主体变得模糊,广大群众在改革中的声音似乎很微弱,改革目标的设定、方案的设计和措施的出台好像越来越经院化、越来越精英化、越来越小圈子化。改革是群众的事情,必须尊重群众并着于调动其积极性,普通民众无论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上还是执行上都应施加有效的影响、形成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力量。一个社会,如果有一个庞大的阶层被人遗忘,并且没有声音,那一定不能算是真正和谐的社会。如果改革仅仅是由少数人把持的,或者只有少数的“能人”与“精英”参与,那么这样的改革既不民主,也不公正。其结果只会让广大的群众冷漠与质疑,并且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群体冲突不断发生,最终是党群关系遭到破坏、对立加深以至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三、改革成果要为人民群众共享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共享式的改革,使改革让所有人受益,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的是要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要求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承担者,更要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拥有者、享有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和发展是基本手段和基本途径,是从属于基本目的的,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常讲的“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基本含义是: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也就是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以及平等、自由的权利应当更加得到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持续不断地得到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到不断的提高。通过改革,应当“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6。相反,如果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一方,那么就说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社会群体、少数人所享有。若中国的改革为少数人所垄断,或为少数政治精英所垄断,或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这样的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和谐。江泽民说过:“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7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是贫穷,而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应该是人民普遍感到幸福的主义。虽然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的占有量方面不可能是等同的,也由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群众不可能同步富裕、同等程度地富裕,但也不能让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收益差距太大,让一些利益群体超常规地获得利益,而另一些群众生活的改善却赶不上相应的社会发展进步水平。所以,我们不仅要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把蛋糕做大”,更要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解读.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