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doc

    • 资源ID:19832865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doc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人类已经步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极大的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化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三.研究途径: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里进一步明确了新高中物理教和学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能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理论的研究,新课标下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戏课标下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理解新课程体系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真正地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传感器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年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年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这三次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涵及外延的研究;二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征、形式等的研究,三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的研究。总之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内容和打好基础;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在全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形式主义整合,个别学校以计算机被用次数来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好坏,个别教师把计算机当做“电子黑板”,陷入认识上误区。个别教师教科学要由实验得出结论都不做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所以这种做法违背教学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实质上的整合理念。当今大部分教学课件系统无交互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及研究人员认为整合就是“1+1=2”,使简单的累加,对整合的本质缺乏认识。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四.研究内容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五.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成员学习相关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提升各位教师对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某班学生“感受记录”的案例研究及位左右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3.行动研究法:利用校内外教学公开课,对新课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实践研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定期指导及时间调整整合方案。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指导我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整合实践。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1.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专著。2.对本地区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3.完成几套教学软件。4.建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库。5.DISlab七.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人员情况:研究阶段及细致分工:1.20*年4月20*年7月,确定课题名称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并且提出观点,主要参与者:2.20*年7月20*年11月,规定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同时撰写高富老师开题论文。3.20*年11月20*年8月,搜集相关资料,实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实施:4、20*年11月20*年1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理论研究。、20*年1月20*年4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20*年4月20*年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环节及整合形式。.20*年8月20*年1月,整理和分析材料,并对某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工作教师进行整合反思案例研究,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较完整的整合理论性材料。主要由吴永焕和李金鸿老师参与.20*年8月20*年11月,在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物理实验,逐步建立高中物理教育资源信息库,建立DISlab,主要由吴永焕老师和高富老师负责。八.实际意义:通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的研究,一方面科研可以全面的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信息素养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意识,为更好的开展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思想基础,势必会影响且全面的提升我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档次。另外一方面,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了大量的对实践教学有利用价值的课件,教学案例,理论文章等,并且为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电子素材可的建立,起到了实质意义的推动作用。我们深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必将给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带来深远的影响,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该课题的研究对我校各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都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作用。第 6 页 共 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doc)为本站会员(mi****n)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