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docx

    • 资源ID:19840133       资源大小:2.22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docx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扫盲教育项目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措施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开展识字教育运动,开办补习学校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效扫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二、义务教育1地位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3成就2001年1月1日,我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有力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三、高等教育的发展建国初期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教育大革命”1958年,伴随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出现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等偏差,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从1961年开始,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至1963年基本结束,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文化大革命”时期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扫盲教育的必要性(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2“文化大革命”以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3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和教训(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4)从基本国情出发。(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6)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主题一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史料探究材料一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3)材料二、三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提示:(1)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2)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3)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都指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归纳总结全面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从中国的历史经验看,近代中国由于教育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被动挨打,最终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从当代的国际形势看,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3)从当前的国内形势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从教育的地位看,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重视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对点训练1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教育(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6%80%。在此背景下我国()A提出“双百”方针B颁布义务教育法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科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故D项正确。主题二新中国的教育成就史料探究材料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194934万所2 400万5 219所127万205所11.7万200149.13万所1.25亿10.09万所9 115.31万1 911所1 175.05万(1)从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展。(2)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教育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归纳总结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对点训练2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解析:选B材料中高校多种办学方式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A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不是材料现象的出发点,故A项错误;多种办学方式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其目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对更多人才的需要,故B项正确;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也是材料现象出现原因,但不是实行多种办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是多种办学方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一新中国的教育成就命题角度:1.扫盲教育。2.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典题例析例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题思路答案A题组冲关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这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教育()A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选A材料“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体现出建国初期教育的人民性,故A项正确。2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和高校的在校人数明显增加,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完全普及”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5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二新中国教育的曲折发展命题角度:1.新中国教育曲折发展的表现。2新中国教育曲折发展的教训。典题例析例2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的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解题思路答案C题组冲关3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 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解析:选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教育部取消美国的教育制度,采用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反映了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说明新的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故B项正确;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出现在50年代中期,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4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时间(年)参加高考人数(万人)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2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对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A“文化大革命” 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恢复高考制度 D改革开放解析:选A由于“文化大革命”,导致了“老三届”的出现,所以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里,参加高考的人特别多,后来逐步减少,故A项正确。课堂小结·建通史“文化大革命”时期之关键词人民教育遭破坏,民主法制遭践踏,外交开创新局面文化上(1)1966年,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引发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四人帮”一伙鼓吹“读书无用”,他们倒行逆施的做法,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滑坡。(2)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残酷批斗。(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政治上(1)“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破坏,国家法津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1971年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建交,打破了我国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经济上(1)“文化大革命”这场动乱影响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课时达标检测(二十八)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 D脱离生产实际解析:选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不是照搬苏联经验而是借鉴,故B项错误;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2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A据材料“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等”可以看出是培养专业人才,主要是建设经济,故A项正确;提高国民科技素养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故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故D项错误。3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B“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C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解析:选C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是1950年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材料中是1958年“左”倾错误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机景象,是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结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58年”“各种大学570多所”“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得出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冒进倾向,故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199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该表反映了()阶段时间人数第一阶段19501953年1 708名第二阶段19541956年5 853名第三阶段19571958年1 654名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解析:选A材料呈现的是1950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这反映新中国初期中国处于冷战的格局下,“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而获得苏联的援助和承认,中国派遣苏联的数量增多(19501956年)。但是伴随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派遣留学生减少(19571965年),故A项正确。5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 B对外政策C世界潮流 D科技实力解析:选B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是因为我国注重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984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所以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因此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6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D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选C材料“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发生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故A、B两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此现象的背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C项正确;据材料“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排除D项。7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是在中国出版界和教育界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丛书。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深受广大青年欢迎。该书的再版()A迎合了“两弹一星”工程掀起的热潮B反映了建国后科学技术人才短缺C缓解了“一五”计划技术人才的缺口D适应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社会需要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题目中丛书的出版正好适应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社会需求,故D项正确。8观察我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万人)。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B我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已转变D我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解析:选A材料中“职教”招生的绝对数值和比例都是明显上升,这与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中等教育不仅仅是职教和普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职教”招生数的上升不等于理念“已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职教和普高”仅仅是中学,不能反映精英教育在淡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表(单位:所)年份合计综合大学工业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其他院校1949205492818221211117218271950183502717161261232182019512064736 15273081911184195220122432533133812321541953181143826329338644151195418814402632839854614119551941442263284285561411956 2271548283375585561611957229174428337588556171教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表中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8分)解析:从表格中指出一种变化趋势,例如综合大学不断减少、单科高校为主体、工科院校不断得到重视、文科院校日益受到削弱、师范院校数量不断增加等,结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等史实,说明出现上述高校变化趋势的原因。答案:示例1:趋势:1952年后工科院校总体不断增加。原因:国家的重视;经济建设的开展;工业化建设所需各类工业人才的缺乏;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趋势:师范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原因:国家重视;各级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S**)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