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在大学生就业市场设立最低工资保障的理性思考.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在大学生就业市场设立最低工资保障的理性思考论文关键词就业大学生工资保障论文摘要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设立最低工资保障是完全必要的,尽管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阻力。因为设立针对这个群体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政府和社会反对市场歧视的一种必要手段。是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的必然要求,是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生活保障和发展基础的基本要求。政府要尽快建立分地区分类别的大学毕业最低工资指导价,正确对待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就业市场和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干预和监督。企业和大学生也应理性对待这一问题。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的起薪一降再降,月薪800元招聘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在各地已经屡见不鲜,2005年7月广州某房地产企业更是以500元的月薪来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下新低。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低薪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建立大学生就业的最低起薪点,并由有关部门为大学生们制定相关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的切身利益,使大学毕业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薪酬属市场调节的对象,设立大学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标准违背市场规律,且在目前是不可行的。笔者认为,对于政府要不要设立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保障这一问题,我们应理性对待,既要考虑实施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一、大学毕业生出现低薪现象的原因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只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仅是简单的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供求总量失衡方面的原因。目前,受过高等教育的求职者越来越多,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受教育者对职业的要求越高,失业率越高。我们利用费尔浦斯(E.S.PHELPS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模型可以对此进行解释,职业搜寻会造成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时间延长,未来寻找的工作岗位报酬提高的幅度递减,搜寻工作的成本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参与“职业搜寻”的人群越多,越容易激起市场的低薪酬回报。近5年来,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由2000年的107万人。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13万人,供求总量之间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造成低薪现象的直接原因。第二,市场歧视方面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