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建国初期若干群众特殊社会心理透视.doc

    • 资源ID:198438       资源大小:16.0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建国初期若干群众特殊社会心理透视.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建国初期若干群众特殊社会心理透视论文关键词:建国初期群众特殊社会心理论文摘要:建国初期我国就逐渐出现了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茫然困惑、矛盾反复,盲目遵从、个人崇拜等群众特殊社会心理。这些社会心理不仅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和纠正,反而在以后的“左”倾建设时期急剧膨胀,成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动得以发动并持续发展的重要群众基础。对这一问题的探析,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建国后的许多重大社会运动发生、发展及其走势的深层原因,具有现实意义。建国初期即1949-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各方面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但是在取得这些胜利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问题,一些群众特殊社会心理逐渐形成。一、逐渐显现的贪多求快、急于求成心理在一个个胜利面前,急于求成的心理也在人民群众中悄悄滋长。在这一阶段,人民群众的热情极其高涨,纷纷主动提出各种口号,例如“我们要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努力增产节约加速国家工业化”、“把手工操作全部改成机械化”、“绝不空着手到社会主义去”。广大群众对国家各项建设予全力支持。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不仅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而且在党内也普遍存在。如由于内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有效改造社会,加上外部的强大压力,促使毛泽东在1952年提前结束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1953年毛泽东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当时把这条总路线称为“一化三改”,又把工业化比喻为鸟身,把“三改”比喻为鸟的两翼。1955年夏,国务院在北戴河开会,按照各部汇报,会议确定“195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000亿斤,棉花产量5600万担,钢产量1800万吨,煤炭产量2.8亿吨。”毛泽东认为这个数字太低了。总路线在贯彻执行中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占了上风,各项指标被大大的提前了,仅用三年时间,在1956年就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宣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鸟身才启动,两翼却提前飞到彼岸了。“俄国原有工业基础远比我国强(约42%,我国只占10%),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用了19年(1917-1936年),我国只用了7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开始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市场,其危害性还没有明显的暴露。产生急于求成这种社会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和帝国主义封锁造成的压力,是广大人民群众产生贪多求快、急于求成心理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封建社会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多数社会成员一直处在一种缺衣少食的生存状态中;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生产方式,使人们生存于生产率十分低下,天灾频仍人祸不断的物质环境之下;连绵不断的征战杀伐,使得人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帝国主义压迫、剥削、掠夺,使中国的老百姓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实行全面封锁,并掀起了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企图在经济上扼杀中国,中国人民又面临着特殊的课题,就是如何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下生存下来。因此在政治上获得了彻底解放的中国人民,迫切希望用比较快的速度来发展经济,改变中国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起强大巩固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诗句,就是当时这种强烈愿望真实写照。其次,一切向苏联学习,努力赶上和超过苏联是产生贪多求快、急于求成社会心理的另一个国际背景。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政治、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的影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社会主义建设突出成就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吸引着一切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和他们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更是成为中国人民学习和模仿的典范。“苏联轻工业各企业提前完成年度计划”、“苏联工人扩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规模”、“苏联新五年计划头两年生产目标超额完成”、“苏联共产主义规模更加扩大”。这一系列的成就显示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巨大吸引力。同时建国后苏联在贷款、物资、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给中国予大力援助,苏联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发展的要求,成为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模式。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对苏联模式自然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在建国之初,中国提出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苏联的今天就是我国的明天”的口号。一切基本上照抄照搬,又要学习,又想超越,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渐次形成。再次,在最短的时间里,改变中国现状,赶超发达国家,争取各方面主动,是急于求成社会心理形成的现实原因。“我们是在遗产很少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家业的”。建国初期中国经济文化的极端落后与先进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反差。这种反差,对于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富裕而不息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不能容许长期存在的,这无疑是积极的。可也由此使我们党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压抑感和危机感,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开除球籍。同时,大国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历史责任感和国际社会的尊严感。特别是有较长文明历史的大国,还有一种光大其璀璨文明的历史使命感,更使我们党感到一穷二白与我们的大国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这些驱使我们党要尽快地改变落后现状,赶超发达国家。赶超发达国家这一较高的期望心理,如果能够对它正确地加以认识和利用,将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心理动力,可是由于我们党没能对它很好的加以认识和引导,结果走上了他的反面,导致了思想上的急于求成和行动上的急功近利。二、新环境下的茫然困惑、矛盾反复心理首先,从农民方面看,土地改革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斗争,其实质,就是使农民在封建地主所有制下同生产资料分离的状态,向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转变。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出现了新情况: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开始过上了土改前的中农的生活和拥有了与其相当的生产条件,出现了普遍中农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某种贫富差别和分化。这种变化相应地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普通农民内心深处的愿望来看,他们希望发家致富,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贫农希望上升为中农,中农希望上升为富裕中农,富裕中农希望上升为新富农,新富农是许多人的目标。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想致富冒尖,但是又担心将来“掐尖”、“拉平”,落到旧富农的境地。因而也表现为他们的两重性:作为劳动者,宁愿工人阶级专政而不愿意资产阶级专政,有在无产阶级引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作为私有者,他们又希望保留自己的土地,并将劳动成果积累起来,发家、致富、立业,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其次,从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来看,他们对于总路线的提出感到茫然,思想上极其混乱。商人们一般的反映是:“怕还未过渡到岸就垮了。”小户的顾虑是:“怕上不了船,没有条件就过渡。”有些人提出是“利用工业,限制商业”、“利用农业,限制工业”。对于“改造”有的人认为就是“劳改”,有的认为是“思想造改”,更有的说:“利用高级,限制中级,改造低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再次,从知识分子来看,知识分子在建国初期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多数从事教育、文艺、宣传等工作,因此党要使用他们,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他们被认为在世界观上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因而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在改造知识分子的过程中,有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方法简单粗暴,挫伤了一部分知识分子感情的偏差,因而也使知识分子处于忐忑不安之中,他们在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同时,又惧怕被纳入到资产阶级当中去而遭到批判。人民群众迷茫困惑、矛盾反复的社会心理的产生,与党当时的某些政策的模糊,某些问题认识理解有密切的关系:建国之初,党中央、毛泽东在部署新区土改工作时,吸取大革命以来土改中对富农政策的经验教训,决定新区土改实行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在研究如何实际执行这项政策时,党内在动不动富农出租土地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富农的土地一般的都分为两部分:一是富农自营土地,包括雇工经营土地,即富农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对这部分土地不动,意见比较一致;二是富农的出租土地,即富农的封建主义性质的土地,对这部分土地,党内意见不一。1950年6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建国初期若干群众特殊社会心理透视.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