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妇女研究的新取向.doc

    • 资源ID:198709       资源大小:59.69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妇女研究的新取向.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妇女研究的新取向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迅速重构的全球化时代。植根于社会建构(socialconstruction)的社会性别差异(genderdifferences),同阶级/阶层、种族、族群(ethnicity)、种姓(caste)、性取向(sexualorientation)、年龄、文化、语言、地区/地域及国家等社会差异和权力等级,1纵横交织,不仅挚肘着世界各地社会与经济变迁的进程,而且伴随各地社会的转变而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尤其是在90年代,女权主义者2对这些差异的理论化层出不穷,纷繁复杂。她们的共识是,惟有将日渐拉大的种族、族群、阶级差异以及南北之间的全球差距等一并予以考虑,社会性别的不平等才能得到更加微妙和全方位的理解。本文旨在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现状来审视和解析这些理论。文章第一部分将简要梳理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从普遍走向特殊的历程。接下来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反观中国妇女中现存的各种差异与权力等级。第三部分侧重于对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做一粗线条的评述。基于前述分析,文章最后将提出几点研究建议。在笔者看来,中国的妇女研究亟待在特定的历史与地理情境下来书写和再现妇女,纳入包括族群在内的诸多差异范畴。值此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契机,在探讨民族地区和边区妇女发展政策和实践时不失时机地纳入这些差异,亦已成为摆在广大妇女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挑战。一、女权主义话语的嬗变:从普遍走向特殊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崛起之初,诸如“妇女”、“压迫妇女”等概念基本上不被认为是有问题的。自西蒙娜·德·波伏娃以来的女权主义经典理论一向用一种普遍化的言语来描述妇女及其面临的问题。社会性别被认为是超越国家、地理、历史及文化界限的,世界各地的妇女因而被普遍视作父权制统治和压迫的对象。缘此之故,“姊妹情谊”也被认为是全球性的(Morgan,1984)。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美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有色人种妇女和第三世界妇女开始检视建立在白人中产阶级妇女经验之上的欧美主流女权主义理论,挑战其有关妇女特别是关于非西方和非白人妇女经历的同质性话语,并抨击其对妇女之间存在的阶级、种族、族群、性取向等诸多差异缺乏敏感。进入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第三世界女权主义者开始从各自学科出发审视妇女之间存在的各种社会差异与权力关系。3她们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解构和对“第三世界女权主义”的理论建构,极大地拓宽了“女权主义”定义本身和整个女权主义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女权主义有关知识创造的认识论4理论也开始日渐成熟,构成为女权主义著述的又一显著成果。美国知名女权主义科学哲学家桑德拉·哈丁(Harding,1986)和唐娜·哈拉维(Haraway,1991)分别建构了“女权主义立场论”(feministstandpoint)和“处境知识”(situatedknowledge)等概念,用以强调研究者自身所处的由社会性别、阶级、种族、族群等身份认同所决定的社会位置对其知识创造所产生的影响。在哈拉维看来,任何知识都是情境化的产物,因而是特定化、不全面的。为了在作为知识生产特权“主体”的科学家同她们的研究对象之间建立更公平的关系,她们力主研究者必须表明她们自己的主体位置,阐明其基于诸多差异的“处境知识”以及与此相伴生的偏见。在她们看来,惟有如此,研究者才能对自己所创造的知识负责。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权主义学者对此取得了认同,并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5在当代西方“后学”风潮中应运而生并各领风骚的女权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理论和后殖民分析方法也对差异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女权主义后结构主义者(feministpoststructuralists)认为,社会性别化的经历由社会性别、种族、阶级、族群及年龄等不同的身份与差异造就的“处境知识”的体现。后殖民女权主义者(postcolonialfeminists)所寻求的则是跨文化的空间和话语来张扬第三世界妇女的理论、实践及主体性(参见胡玉坤,2001a)。例如,亚力山大和莫汉蒂合编的女权主义谱系,殖民遗产与民主未来一书着墨于有色人种和第三世界女权主义者的经验、历史及自我反思,并深刻剖析了非西方世界存在的种族、阶级、社会性别、性取向及全球资本主义的剥削等多重压迫,以便提供一个“比较性的,相互关联和有历史根基的女权主义概念”(AlexanderandMohanty,1997)。而后现代女权主义者(postmodernistfeminists)则更欢呼差异,强调多元化,并承认被压制的和边缘的声音。她们也呼吁将妇女的声音和经历放置于她们生活与劳作的特定时空之中(FraserandNicholson,1990)。但是,后现代主义者对差异的过份强调也令女权主义者忧心忡忡,因为此举颇有削弱、分裂甚至瓦解女权主义政治意识与行动的架势。6西方女权主义者对各种权力关系的敏感性和理论化,如今已成为女权主义思想和分析的基石。她们把社会性别当作一个主要变量,着重考察它同其他社会差异的交叉互动。在她们看来,所有等级制皆互为关联,社会性别、种族、族群、国家、阶级、性取向、年龄、地域等诸种差异使那些貌似雷同的个人经历发生变幻莫测的变异,并且所有范畴皆处于变动不居的动态状态,它们会因时间的流逝、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伴随“差异政治”的盛行,女权主义内部的异质性甚至被当作其优势及其生存的关键所在。对异质性的强调还导致了对女权主义分析范畴中一些关键性术语的省思和再探究,其中包括单复数的“妇女”、“社会性别”、“压迫”等核心概念。例如,压迫的内容本身如今被认为更多元化了,对压迫的阐释因而也更加复杂化了。许多女权主义者也更倾向于用“理论化”或“理论建构”这样的术语来取代“理论”这样一种表述,以表明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过程,而不是结构上固定的推论(参见ButlerandScott,1992)。让我们再从女权主义发展理论的沿革来看一看差异理论的沿展轨迹。在当代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发展理论与干预中,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实践者对社会性别与发展关系的探讨是独树一帜的。在最近30年,女权主义发展话语与实践大体而言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初崛起的“妇女参与发展”(WomeninDevelopment,缩写为WID),到80年代中后期并起的“妇女与发展”(WomenandDevelopment,即WAD)和“社会性别与发展”(GenderandDevelopment,即GAD)的范式嬗变。7该领域处于发展研究与妇女研究的交界处,既有厚实的学术底蕴,又受到诸种激进社会运动的滋养。几十年来,这些范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发展机构、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有关妇女与发展“问题”的议程、政策、项目及规划。到20世纪90年代,妇女发展在学术、行动和政策圈内已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主题。在20世纪50-60年代,发展机构主要从再生产的角度审视妇女的经济角色,因而将她们只看作是持家者、生育者、养育者及家庭主妇。这反映在发展项目中不是有意无意地忽视妇女,便是主要侧重于计划生育、人口控制、母婴保健、营养、卫生、家政等主题(Braidotti,1994)。丹麦经济学家埃斯特。博斯鲁普在其以学术和政策为取向的拓荒之作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Boserup,1970)首先向这种福利式探讨发难。博斯鲁普注意到,在世界很多地方,妇女被排除在发展进程之外,她们非但没有自动受益于发展项目,与男性相比,发展过程还常常导致妇女角色与地位的相对乃至绝对下降。她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经济变迁对妇女的影响扩展到进而分析年龄、阶级、种族等因素如何影响到不同社会中妇女的角色,从而揭示了现代化对各种妇女群体的不同影响。博斯鲁普的著作改变了学者、倡导者和决策者对发展过程中社会性别问题的认识,并最终引发了一场“WID”运动。妇女参与发展探讨旨在通过将妇女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流来改善妇女的地位和处境。它以妇女为着眼点并把妇女看作是独立的利益群体。在WID的旗帜之下,对妇女独特经历的承认机构化了,从而被纳入了国际社会、捐赠机构、政府部门至各类妇女组织的议程。但WID探讨也因其将“妇女”视为一个普遍化的毫无区别的范畴而受到诟病。由于以妇女为着眼点或以社会性别为分析单位,它往往倾向于忽视妇女之间存在的基于阶级、种族、文化等因素的等级和剥削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问世的妇女与发展范式是从“第三世界”妇女角度提出的替代性发展战略这一方法认为妇女不需要被纳入,因为她们本来就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焦点因而不应该是将妇女纳入发展过程,而应探讨妇女被纳入过程中的各种剥削和不公正所导致的社会性别不平等。它开始意识到妇女生活中除社会性别之外的阶级、种族、文化、国家等多重等级与压迫形式,并对此保持敏感。它还倡导把第三世界贫困妇女作为分析的重点,并把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同第三世界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压迫、经济剥削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联系起来(SenandGrown,1987)。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妇女研究的新取向.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