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doc

    • 资源ID:198855       资源大小:13.5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摘要文章从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加强网络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等主要方面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及其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表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社会;机遇;挑战;对策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新形势下,信息网络对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抓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好时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总的来说,在于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和实时即时性等特征,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速度更快捷,手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全面,效果更理想。(一)网络文化的丰富多彩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大大加强网络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手段丰富多彩,效果生动形象,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网上思想政治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日益健全的网络服务和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功能,信息的“即时播发”和滚动播出等,可以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动态性,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受众面,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性。(二)网络的开放性、现代性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念文件、读报刊、上大课、出板报: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容量有限,受众面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互联网从基础结构到技术应用都是以开放为特征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其开放的特性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具有开放心态的人,更加倾向于主动了解与自己不同的事物。加之网络的版面、容量不受限制,网民不必出门就可查阅、浏览所需信息,这就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良好的思想条件,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三)网络文化突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界限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受到时空的限制,教育对象必须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接受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而互联网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网络没有地域上的限制,使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网络的超时空、全天候性、等时共享性、即时播发性和快速传播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经常化,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从而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使原来教育内容滞后的不同步现象,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四)网络手段的先进性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模式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一是沿用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或“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的方式,受教育者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接受“灌输”,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对学生不论其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都采取“齐步走”的模式,难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而网络特有的双向交流性和可选择性,使网民可以在不受外界控制下,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网络的隐匿性使教育者能够了解到网民最真实的想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的放矢,创造了“一对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对象的实际来选择、设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比传统模式更好的效果。(五)网络的互动交流的沟通方式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互动性是网络最具特色、最独有的特性之一。网络的互动性使其传播过程成为一个闭合的回路,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平等的参与和交流,这将有助于及时搜集受众反馈信息,从而使传播效果大大提高。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将吸引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这种互动式、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对受众思想“灌输”的有效性,为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科学、重要的新途径。二、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点: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对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挑战传统的宣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如大会宣讲、看电视、听广播、座谈讨论等,较多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工作方法,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这些方式的现场感强,即时效果好。但它对有利信息的陈述多于对不利信息的分析,对教育内容的直接宣讲多于对教育对象的引导和培养,事后的宣传解释多于事前的导向,很少真正地考虑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其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到抑制,面对不良事物的免疫力存在欠缺。面对快速、多变、信息量大而杂的互联网,尤其是其不断深化发展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如何向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并适合时代要求的方向转化就必须面临其咄咄逼人的挑战。(二)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挑战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交织碰撞激荡。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长期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并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而网络既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途径,也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安全、腐蚀国民灵魂的黑色通道。尤其是国外敌对势力,他们妄图凭借网络进行政治渗透和“柔性颠覆”,并不断使各种腐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信息大量涌入,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遍布网络,而这些信息的诱惑性、渗透性使意志薄弱和难辨是非的网民难以抵御、易被“吞噬”。这些充斥网络的腐朽没落思潮,对我们无疑是艰巨和长久的挑战的。(三)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挑战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各种意识形态的信息跨越了由时间、空间间隔的障碍,对网民思想观念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网上散布的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使一部分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日趋西化,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度、信任度、认同感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和消减。加上我们缺乏网络管理经验,使各种合法的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入网民的眼界,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社会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了网络犯罪、网络道德等问题的发生,这种快速高效的网络入侵比之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长期坚持、反复灌输、潜移默化,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思考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应转变观念,正视网络的挑战,努力探索在网络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更好地利用它为我们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