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doc

    • 资源ID:199015       资源大小:16.3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摘要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视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信仰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有效地克服信仰危机,正确理解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及其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和谐社会;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鲜明地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置于党和国家的执政目标之中,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与实施,清晰地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跃升到一个更加自觉寻求和实现以人为本与公正和谐的新阶段。由于和谐社会概念寓意深刻,影响深远,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理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和中国社会存在的信仰危机的克服。一、信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其理想追求的精神层面。信仰表现为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价值归宿。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科学、健康的信仰,也难以产生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认同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邓小平曾经说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162。“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110。“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1190。信仰是形成强有力民族精神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把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千千万万群众凝聚起来的法宝。当前我们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仍然要通过共同的信仰力量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信仰作为一种肯定性的思维方式,人类精神意识的一种独特的机制,其独特的功能表现为巨大的凝聚力,正是这种凝聚力使信仰获得自己的特质,显示出自己的现实性,形成自己的生命力,而这种现实性和生命力才保证着人类精神意识状态不致由于怀疑的驱散力成为一种不可捉摸的盲目的意识流。凝聚力的活动制约着整个人类的信仰活动,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永远要通过某种信仰而激活自己的心灵、激励自己的意志。当这种规定性失去时信仰由于怀疑机制的驱散力作用而走向困惑,从困惑走向忧患,从忧患走向幻灭。这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痛苦可以用这样一句冷酷的话来表达,即上帝已经死了”2。二、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危害转型时期,我国民众的信仰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各种信仰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分化、组合,使当前我国民众的信仰构成有了新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信仰危机表现为信仰“真空”的出现,信仰乏力,信仰的多元化,非理性化和功利化等等。由于历史的惯性及其他因素的推动,唯经济主义观念被推向极端而形成社会全面产业化和生活全面消费化,为了消费、为了能消费、为了有资本消费,就得想方设法地追逐对物质的掠夺、对财富的占有、对金钱的搜刮,在这里金钱、财富、物质成为最高目标,也成为最后的价值尺度,更为真理或谬误的裁判者。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权力本身成为最实在的财富和金钱,金钱和财富又变成最实在的权力。人们追逐权力,是为了谋取更多的社会财富、金钱;投入大量的金钱、财富来笼络权力,是为了利用权力或谋取权力来达到掠夺、瓜分、占有更大份额的社会财富、金钱。权力与金钱的合谋,构成了消费主义的社会主体,一切领域和行业的产业化,都是为了推动消费主义的社会化,为金钱和权力的合谋能够在任何领域,在任何条件下合法进行而开辟了道路。因而,只讲目的,不讲手段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构成了这些人在特定的时代的主题曲。社会上很多人心中塞满的只是权力的梦想和金钱、财富的欲望,他们的眼中只是钞票堆积起来的物质消费和感官享受,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钞票、为了各种奢华的感官享乐和醉生梦死的金钱人生,人们最终在产业化和消费主义的政策导向与鼓动下,变得争权逐利。这说明了什么?精神空虚、价值扭曲、没有科学正确的信仰是产生上述行为的根本原因。精神的威力不可替代。但仅仅依靠理智力量、功利动机,社会的发展只能滑向一个纯物质的极端!如果有全社会的整体精神力量,有信仰的热情,有内在的灵魂追求,中国将会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衡量一个进步的,适合今天人们的信仰,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它是不是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是能够使全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作为人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地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唯一的出路,也是一条艰巨的长路。但是我们不能再等了,因为我们重建信仰的成功与否将是后代子孙甚至是中华民族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之处。三、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建中国社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由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独特的历史定位决定的。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时期,而中国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属于后发展国家。这一事实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间有很大的时代落差,即我们不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方兴未艾之际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而是在西方工业文明业已高度发达甚至出现某种弊端和危机并开始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之时才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才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这种历史错位赋予中国的现代化极其特殊的历史定位,使原本以历史的形态依次更替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在中国社会这里转化为共时的存在形态。以人与自然的自在的和原始的合二为一为内涵的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精神,以人本精神和科学技术为内涵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以重建人与自然为内涵的后工业文明的人文精神,同时冲撞和挤压着中国民众的精神信仰世界。信仰危机所蕴含的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断裂以它的现代形式展示在中国民众的面前。虽说儒家文化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能发挥着正面作用,但这并不能否认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某些阻碍作用。在这一点上,韦伯关于儒家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障碍论”的基本论点是值得肯定的。因此,不需要重建传统的儒家信仰并不是一种情感式的宣言,而是合乎历史潮流的慎重的理性选择。中国目前的转型期总体上还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和跃迁。因此,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精神还应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对于这种精神大家较为一致的概括是人本主义和技术理性。其实,所谓的人本主义和技术理性说到底就是“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现代形式而已。既然如此,这就意味着,当年我们选择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虽然在几十年的实践中颇多曲折,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选择。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地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是对封建主义的扬弃,而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共产主义的真正内涵是扬弃了传统农业文明又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的世界历史的未来理想社会形态。因此,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克服信仰危机,重建信仰,绝不是信仰儒、释、道的道德观念,绝不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而是要在更为科学的意义上和更为科学的形态上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更加坚定地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内容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而言,重建信仰显然不是重新确立一种新的信仰,而是要适应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发生的巨大变革,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较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