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扶助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doc

    • 资源ID:199105       资源大小:15.2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扶助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扶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弱势群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发展现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平等赋予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进而满足人们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扩大并由此引发出种一、弱势群体的界定、构成(一)弱势群体的界定社会弱势群体,又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1。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主要指老弱病残者及没有劳动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的人群。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剩余人口向大城市的转移,广大下岗失业工人、进城农民工等也加入到弱势群体这一队伍中来。与其它群体相比,弱势群体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物质生活上的贫困。这是弱势群体成员在经济利益上共同面临的一大困境。二是社会地位低下。经济能力的贫乏导致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低下,工作生活基本上没有保障。三是相对剥夺感较强。长期无法与其它群体共享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普惠性成果,使得弱势群体将自身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对其利益的剥夺,从而对获益群体产生仇视或憎恨的心理,形成较强的相对剥夺感。四是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弱势群体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我国的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等。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弱势群体都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摆脱其弱势的状况,而是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五是政治权利没有保障。弱势群体经济地位低下导致了其政治地位的弱势,在公共政策决策中往往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远离公共决策中心(二)弱势群体的构成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镕基总理提出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这不仅是“弱势群体”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同时也意味着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当前状况而言,弱势群体并不单指某一个社会阶层,而是一个涵盖面和影响面广泛、结构复杂的庞大群体。有学者估计,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数量在1.4-1.8亿人左右。主要由以下群体构1、下岗失业人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入,下岗失业人员的规模逐步扩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到2000年末,下岗失业人员总数已达1252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657万人,比上一年增长5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1%。从2001年开始,虽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数量有所下降,但登记失业人员数量却节节攀升。有学者估计,随着下岗与失业的逐步并轨,届时中国的失业率可能会更高。就当前的状2、“体制外”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主要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到目前为止,对依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群尚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此外,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上个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同时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70%的残疾人靠国家接济3、进城的农民工。近年来,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的辛勤工作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调查,一个进城农民工一年为城市创造的价值在25000元左右,除去自身劳动的价值8000元,他为城市创造的净价值在17000元左右。与他们为城市创造的可观价值相比,城市却没有为他们提供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如居住权、劳动保障权等各种权利保障,再加上他们从事在4、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集体企业退休下来,当时的退休工资本就不高,加上各种津贴,在城市中生活也仅够维持日常花销。由于退休时间过早,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又过晚及原单位效益不景气等原因,很多人员无法享受医疗等社会保险。另外,权威数据显示,赋税负担的日益沉重使农民的福利大不如前。到2000年底,我国仍有些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在700元以近年来,弱势群体的队伍不断扩大。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2年11月,仅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总数已接近2000万。毫无疑问,规模不断增长的弱势群体问题若处理不好,必将给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造成极大障碍,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二、扶助弱势群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我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要建立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简单说来,它指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社会系统相互之间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然而无论是经济、政治亦或文化系统的发展,都少不了人这个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不遗余力地推动。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合作无间,三大系统也才能无障碍运行,社会也才会和谐。由此可见,人际和谐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长期目标的基本条件。而要达到人际和谐,就必须扶助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平等的发展权利与机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我们所构建的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能够各得其所,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显著特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扶助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现阶段,广大弱势群体成员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这当中蕴含着一种隐性的对弱势群体成员平等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剥夺。在当前,既要给强势者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又要给弱势者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使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又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得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而是要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十几亿人口”,弱势群体享受不到这种普惠性成果,就是一种不公正,这明显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实质精神。(三)关注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充满创造生机与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我党提出要充分、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让整个社会洋溢着勃勃生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集中一切积极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活力。弱势群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部分,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有利于调动他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充分并合理地发挥其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这样的社会,其创造力是完整的,其社会氛围也才是充满活力的。三、扶助弱势群体应采取的对策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扶助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