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论企业面对媒体质疑危机时的应对策略.doc
企业研究论文论企业面对媒体质疑危机时的应对策略摘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的各种失误往往被媒体放大从而面临很大的危机。面对媒体的质疑,企业应秉持快速反应、主动沟通和有过则改的原则,组建危机处理小组、稳定形势、查明真相,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渡过危机,恢复公众和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关键词企业;危机;策略当今的社会处于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承受着各类媒体的关注。媒体的报道既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但同时也可能使企业面临着被质疑的危机。相对于突发的政治、经济事件引发的危机,媒体质疑危机出现的可能性高、影响面广、产生的危害大。许多企业因为没能很好地处理媒体的质疑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受损、市场萎缩,更有的企业因此一蹶不振,最后倒闭。1媒体质疑危机给企业带来伤害的典型案例分析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记者王佑采写的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一文,以一名富士康普通员工的口述实录形式,揭示了长期以来该集团在深圳代工厂所雇佣的20万员工中间,普遍存在的超时加班及公司工资等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等问题。在前一天,英国星期日邮报刊登了苹果中国代工厂探秘女工日工作15小时月薪300,文章揭露了某代工厂存在的工人超时加班、工作条件恶劣的问题,而文章实质是以富士康为背景。随后,很多网站把两篇文章一起做了专题,更有网站把富士康称为“血汗工厂”。一时之间,怀疑或质疑富士康的文章不绝于耳。为了保护企业的声誉,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以新闻报道名誉侵权纠纷为由,将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和编辑两人告上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法庭,并提出总额3000万元人民币的索赔和财产保全请求。随后,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查封了两人的房产、汽车和存款。富士康越过报社直接向记者起诉并通过法院查封记者私有财产的做法激起了公众普遍的反感,舆论一致倒向弱小的记者一方,并逐步深入到抨击外资公司在中国的特权,呼吁加强对劳工权利的保护。但是两个多星期后,富士康公司的态度却有了一个360度大转弯,主动将索赔额从3000万元降低到1元钱。接着,富士康宣布与两名记者达成和解。这一事件便以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尾而告结束。在对这次媒体质疑危机的处理中,富士康公司违背了企业处理危机时的众多原则。首先反应缓慢,在媒体报导半个月之后才采取行动。其次,不肯坦承自己的不足,反而以势欺人,想以诉讼来警告媒体。最后,使人们看到是一个前踞后恭的富士康集团,对集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