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捅破那层纸有多难——走到十字路口的纸质出版业.doc
水利工程论文捅破那层纸有多难走到十字路口的纸质出版业论文关键词纸质出版数字化出版论文摘要纸质出版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障碍和严重挑战。可以说,纸质出版业的黑铁时代正在悄然降临,或许,形势如严冬一般,冷冻了几乎所有前行的脚步和机遇。电子出版,网络阅读,在线销售,甚至图书物流,时刻在向前迈进,时刻在自觉不自觉地蚕食着纸质出版业的领地。伫立于十字路口的纸质出版业迅速变得如纸一般地单薄脆弱,在无色的数字风暴中飘摇动荡。就象当年电脑照排对铅字排版的无情冲击一样,所谓数字化出版对纸质出版也同样露出冷酷无情的表情。捅破这层纸有多难阅读是为了活着。因此,阅读又造就了出版。“但谁将成为主人,是作者还是读者”①1796年,狄德罗在其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一书中发此一问。无论怎样,阅读,都是我们的基本功能,如同呼吸一样地不可或缺。亚里士多德舒适而疲倦地阅读,圣多明克温和而平静地阅读,童年的耶酥惊讶而认真地聆听着庙中长老的讲解,孔子悠闲而精致地给学生授课。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在阅读,是人类本性的高雅体现。于是,随着阅读的不断进步,出版才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一、纸质出版业从幼稚走向黄金白银时代人类出版业的兴旺,还得归功于人类自身的本性的提升。在中国人发明纸和活字印刷之前,人类对阅读的渴望只能通过其他物质手段来实现,诸如石刻、绢帛、竹简、羊皮、纸草等。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用长方形的泥板或石板,所谓一本书,就是由这样的板组成;公元前12世纪的亚述时代的中亚述法典,是刻在一块面积大约在6平方米大小的石板上的,如此大的“书”显然不是给人拿在手里阅读的,而是竖在地上供人阅读的。中国汉代之前的石鼓文也是我们的祖先阅读的一种“图书”。很长时间里,东方人多用绸绢或竹简,西方人更喜好羊皮,因此公元1世纪时期的诗人马提雅尔告诉我们“荷马在羊皮纸页里伊里亚特与所有尤利西斯的冒险故事,普莱姆的王国的敌人所有一切都锁在一张皮革之内,折叠成数片小纸”②也因此,钱存训先生说“中国古代用以书写和记录的材料种类很多,包括动物、矿物和植物。有的是自然产品,有的是人工制品;有些是坚硬耐久的,有的是柔软易损的。刻在甲骨、金属、玉石等坚硬物质上面的文字,通常称为铭文,而文字记载于竹、木、帛、纸等易损的材料,通常称为书籍。”③可见,在纸张出现于世之前,人们用尽了很多可以书写的材料来供人满足阅读之欲。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