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中国当代媒介业界侵权与媒介文化生态.doc
新闻传播学论文中国当代媒介业界侵权与媒介文化生态关键词媒介侵权媒介生态摘要近些年来,新闻侵权问题逐渐成为中国新闻业界的热点问题。有关新闻侵权的特点、对象与责任避规、法规制订等问题都得到较为详尽的探讨。然而,有关新闻侵权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隐私权”与“名誉权”等方面,而新闻业界之间的侵权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研究,随着我国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市场化与激烈竞争,媒介间侵权行为也将愈发突显,成为影响媒介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媒介间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所谓媒介间侵权,主要指不同媒介组织之间在信息制作与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利益侵害与利益冲突,与一般的新闻侵权不同,媒介间侵权更为复杂,涉及的方面也更为广泛。一、传播信息的不正规“转用”。传播信息的“转用”是信息传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一般情况下,正是这种二次传播与多次传播行为扩大了原始传播信息的范围与影响。目前,中国当代报刊之中的信息“转用”做得较为规范,尤其是学术论文的转载都标明出处并给原作者支付稿酬。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当代大众传播之中信息转用十分混乱,随着近几年各级媒介的扩版与播出时间的增长,各种信息的转用越来越频繁,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常见,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1)是虽然在转用时标明(说出)了出处,但是并未向原传播媒介或作者支付稿酬。据了解,这种信息的转用最为常见,其中存在着某些媒介间的默契,即信息的无偿或互惠利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原始作者的合法权益一般受到侵害,尤其是这些原始作者为非职业化的自由撰稿人和专家等人时;(2)信息转用之中被有意抹去原出处,且媒介间不存在“协作”关系。这种信息转用方式主要存在于网络、都市报与地方电视频道的传播之中,是一种非常严重而普遍的媒介间侵权行为。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电视频道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播出规模,然而,除了交换新闻与购买新闻之外,这些地方电视频道在转用中央电视台或其他电视台的新闻时,常常刻意抹去其原台标,也不在播报时说明其出处;对于一些娱乐信息,这种媒介间侵权行为更为严重,例如中央电视台历年“春节联欢晚会”、同一首歌等节目播出的“小品”和“歌曲”等就经常被地方电视台的一些广告类节目转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3)媒介间为了各自利益而相互攻击。本来,媒介间的相互辩论与信息交流是建立当代媒介公共领域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目前中国媒介间的冲突一般并不集中于政治意识形态与社会问题的相互探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