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再论“桌面话语权”——简析受众的网络经济属性.doc
新闻传播学论文再论“桌面话语权”简析受众的网络经济属性关键词网络浏览器受众网络经济桌面话语权摘要网络浏览器是受众进行网络交互行为的主要平台,近年来诸多厂家推出大量网络浏览器产品来抢夺用户电脑屏幕的“黄金区域”,从而占据“桌面话语权”制高点。但是目前国内网络经济发展模式过于注重受众的经济属性,在商业效益和社会效果的取舍中过于趋向短期功利行为,不利于持续健康可持续的网络经济发展。需要重新审视“桌面话语权”的真正内涵,以受众为基础进行本土化商业模式探索,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经济成长道路。一、“桌面话语权”竞争升温网络浏览器新品层出不穷网络浏览器作为用户(网民)与网络世界沟通的渠道,长久以来一直被微软(MICROSOFT)等操作系统厂商捆绑的IE浏览器霸占着。但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反垄断呼声日渐高涨、各互联网企业以及开放源码组织(OPENSOURCE)等的努力,用户开始逐渐有了多样的浏览器选择。中文网络浏览器很长时间以来鲜有问津,一方面由于微软捆绑IE的垄断份额难以撼动,另一方面是厂商认为浏览器没有商业价值可以挖掘。但是在2008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市场竞争加剧、网民总量与质量“双提升”等原因,诸多厂商纷纷涉足互联网浏览器这片“蓝海”,推出花样繁多的中文互联网浏览器产品。其中既有像IE、MAXTHON(傲游)、FIREFOX(火狐)、NETSCAPE(网景浏览器)这样的老牌浏览器不断推出升级版中文产品,也有CHROME(谷歌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搜狗浏览器这样的市场新军,还有SAFARI(苹果公司出品的浏览器)、THEWORLD(世界之窗浏览器)、GREENBROWSER(绿色浏览器,精简版名为MYIE)、OPERA这样以前不为人知但逐渐受用户关注的浏览器产品,更有AVANT、中易浏览器、飞腾浏览器这样的市场新丁。除此之外,许多传统软件也多有开发衍生浏览器产品,例如腾讯TT浏览器。作为网民上网的必经之路,网络浏览器是用户进行大部分网络应用行为的基础和平台。随着网民总量的提升以及各类网络应用逐渐被市场熟知并接受,抢占网民上网第一平台自然而然的成为各个厂商、互联网媒体的市场策略。如果说新型输入法、IM(即时通讯工具)、下载工具的市场竞争是为了在用户电脑屏幕的某一角争得一席之地的话,那么网络浏览器在2008年的竞争升温则意味着商家们开始将“独霸”网民电脑屏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