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浅论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doc
刑法论文浅论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论文关键词构成要件职务便利职务关联性论文摘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受贿罪的必备要件,其基本的含义是受贿行为必须与职务具有关联性,但是这种关联性既包括现实具体地担当某一职务,还包括抽象的职务权限;不仅要从单纯的事实来认定,还要从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地位来观察,以是否使职务的廉洁性和不可收买性受到侵害为参照进行价值判断。根据我国刑法第385条的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受贿罪的必备要件,但是,理论界对其理解和认定存在争议,司法解释对此也存在矛盾和冲突,司法实践更因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不同认识而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的认定。本文拟以两起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一、案例导入【案例一】刘某系某派出所民警,李甲的弟弟李乙因涉嫌抢劫罪而被刑事拘留,李甲通过其他人找到刘某,想请刘某帮忙将其弟弟放出来。刘某说“我不是这个案子的承办人,我回去打听一下,像这种情况需要10万元。”李甲遂给了刘某5万元。刘某回去后,从同事李某处了解到该案件,得知李甲本人也是同案犯,便通知李甲逃跑。经查明,刘某确不是本案的承办人。(这里暂不讨论刘某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案例二】支某系某市政管理局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监察科副科长。负责道路设施建设工程的初审工作。某房地产开发商报送工程初审材料时,支某说“你们需不需要工程队我这边有专业的工程队,手续办得也快,工程队负责人是时某,具体情况你可以和他谈。”该房地产公司遂将该工程承包给时某。时某为感谢支某为他介绍工程,给支某8万元“感谢费”。对于上述两个案例,有观点认为均构成受贿罪;有观点认为,案例一中刘某不是案件的承办人,没有职务上的便利可以利用,从而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受贿罪。案例二中支某为时某介绍工程与其初审工程的职务无关,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因此,支某的行为也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二、司法解释的态度关于刑法第385条第1款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司法解释的态度存在分歧和矛盾。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中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即自己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条件。”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