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doc
刑法论文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关键词犯罪成立/犯罪构成/违法性认识/故意内容提要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说是对自己的行为为法规范、法秩序所不容许的性质的认识。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长期聚讼不休的一个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而故意与违法性认识的关系则是这场论争的焦点。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各种观点的交锋已日趋白热化。本文在对中外学者的观点和主张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犯罪成立的角度论证了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成立的必要要件;在一般情况下,缺乏违法性认识不阻却故意的成立;当行为人因缺乏违法性认识而致使其无法认识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则产生阻却故意成立的效果。一、提出问题违法性认识之由来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说是对自己的行为为法规范所不容许的性质的认识。违法性认识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句古老的罗马法格言,即“不知法不赦”IGNORANTIAJURISNONEXCUSAT。这条格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一项原则“在作为主观的犯罪成立条件的犯意中,不要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注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这一原则起源于一概不允许认识错误的诺曼底时代的绝对责任。事实错误在13世纪的布莱克顿的教科书中,已被承认为抗辩理由;与此同时,关于不知法律或法律认识错误,却一直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乃至不影响量刑。注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在英美法系国家,作为判例所确定的原则,法的不知不得抗辩,事实的不知得以抗辩IGNORANTJURIESNONEXIST,IGNORANTAFACTSEXUISAT一直是法院遵循的解决违法性认识问题的基本规则。虽然在20世纪以后曾出现过一些不适用该原则的例外,注例如,英国1946年法律文书法第3条规定,如能证明在被指控的犯罪实施期间,文书局还没有发行这部法律文件,这就是被指控犯有该罪的人的一个辩护理由。除非能够证明在所提出的犯罪实施期间,已经通过适当方式把该文件的大意通知公众和与之直接有关的人,或者通知了被告人。参见英鲁伯特克罗斯等著英国刑法导论,赵秉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再如美国法院1949年裁决的龙格案及1957年裁决的蓝波特案,都是“法的不知不得抗辩”原则例外的适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