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规范客运管理 遏制毒品运输——滇西南运输毒品案件调查报告.doc
刑法论文规范客运管理遏制毒品运输滇西南运输毒品案件调查报告【内容摘要】从目前滇西南运输毒品犯罪的情况看,人货分离运输毒品案件比重迅猛上升,毒品犯罪的手段更加隐秘,延伸破案较以往困难,同时使公安机关涉毒案件破案率大大降低。本文旨在探索从改进行政管理机制角度或者通过司法机关积极运用司法建议的方式,以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手段或行政手段来规范客车运营和托运秩序,堵塞制度漏洞,及时遏制滇西毒品运输入境势头。一、运输毒品犯罪情况(一)基本情况与现状。云南省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自2009年年初以来共查获各类毒品250多公斤,办理涉毒刑事案件180余起,主要是运输毒品案件,毒品案件总数量较往年成倍增长,其中80余起为人货分离运输毒品案件,占毒品案件总数近50,较往年同比也翻了几翻,此类人货分离毒品案件,经排查很难发现犯罪嫌疑人,因经常无法破案,口头上称之为无主运输毒品案。(二)无主毒品案的简单分类。具体说来,目前增多的无主运输毒品案,实践中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过现场排查因为是人货分离又没有情报线索或因技术原因确实无法查获使犯罪嫌疑人漏网的,此类案件实践中占80;第二类是犯罪嫌疑人在遇到警察查缉之前临时谋划或慌乱中丢弃和隐匿在现场路旁被公安发现或附近群众在公安查缉沿线拾获主动报案的,此类案件公安边防检查中多有发生,估计占5;其第三类是一部分利用怀孕妇女、未成年人、婴儿或患有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等特殊群体带毒品的案件,这类案件现实中发现利用这种手段运输毒品运用最多最为突出的是部分四川凉山彝族籍犯罪嫌疑人,利用特殊群体作案携带毒品由于法律本身的滞后性很难有效打击,多是扣押毒品,对特殊群体往往不了了之,无法追究刑事责任,此类案件数保守统计占15。(三)运输毒品犯罪新特点。无主毒品案件暨人货分离运输毒品的猛增是近年来的运输毒品犯罪的显著特点。经统计,绝大多数人货分离运输毒品案件,是通过长途或短途客车运输,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托运或夹带、放置于客车内部或底层行李箱包内,无法查获犯罪嫌疑人(暨毒品主人、持有人或运输毒品当事人),造成这种局势最关键的原因是客运行李或托运行李货物不贴注标签,不在携行、夹带的随车旅客行李箱包上注明旅客座位号,如此一来,就算公安查缉部门在行李、箱包内查获毒品,也无法对号入座或顺藤摸瓜,从而无法抓获货主暨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二、打击运输毒品犯罪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新的困境多年以来,